有關該事件感言心得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ecsok.bbs@csie.nctu.edu.tw (不識我),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關於最近的出家風波....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Fri Sep 6 01:46:10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news.csie.nctu!phoenix
來 源: ccsun30
看了最近的文章, 只能搖搖頭...
筆者從裡面提出一些澄清....
一. 出家並不是就和世俗就斷絕關係了, 佛法是談出離, 不是捨離
而且, 出了家更要面對許許多多的信徒, 開導信徒心中的煩惱
或是疑惑, 這裡頭要具備多少的修養 ?? 要想出家逃避世間,
恐怕不是一個好的作法....
僧團或是寺院也是一個團體, 而且是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人所
組成, 每個人在出家前的生活習氣都不相同, 出了家要生活在
一個屋簷下, 會不會有所衝突 ?? 要去面對這些種種他人的習
慣, 要具備的修養, 可不是一兩天或是嘴吧說說就可以做得到
的.....
二.常常有很多人講,佛教的道理方法都很好, 但是不用出家也可以
學習這些道理方法, 所以何必出家呢 ??
但是裡面有個問題: 要學習這些道理方法憑什麼 ??
這些道理方法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為什麼到現在還能流傳??
如果沒有這些願意放下自己家庭的佛法專業人才, 這些道理方法早就
已經失散了..... 出家並不只是單單為了自己....
要負擔的責任有多少?? 又譬如說: 如果一個人不出家, 他不必花時間
去管信徒的事, 不必領眾, 也因此不必去承擔一般人不會去承擔的業..
如果要清淨這些業, 又是談何容易 ??
所以出家在佛教界說起來被比喻成"將相不能也"....
因為那可是要承擔太多太多的責任了....
三.寺院建築很花錢....
這有個前提, 建起來是幹什麼用的 ??
一般來說建得好的東西, 是在辦法會或是辦學佛營之類活動時給信徒住或
使用的, 像是禪堂, 講堂等....
而且這個東西一建就要使用很多年, 如果為了省錢而使建商偷工減料, 到
時候出了問題要花更多的錢去補這個洞.....
我自己到過一些寺院, 出家人自己用的東西都很省, 甚至用了很久還在用
那些看起來很花錢的東西, 往往出家眾並不會常常用到...
但是也許偶爾會, 但是當初建的目的, 不在為了"偶爾"使用而建....
往往只是既然建了, 不用也是空在那裡, 所以有需要時還是可以用....
但是不能因為看到他們在用就直接認定他們貪圖享受而建....
這樣會有很多問題....
四.佛法所說的空, 不是斷滅, 或是人死就空的意思.....
佛法說生滅, 人從出生到死亡, 裡面有多少生滅 ?? 當生滅變化之時, 往往
就能顯現裡面的空相....
五.父母為這些出家的子女痛哭流涕固然令人.....(不知怎麼形容)
但是問題往往在於父母希望子女照著他們所認為子女該走的方向....
因為大部分人對佛教法佛法並不認識, 所以才會如此....
如果真的有所認識, 最多只是心中有所捨不得....
並不該有這麼"激動"的場面....
當然, 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是當事人....感受不深....
這我也沒辦法否定, 但是該想想的問題還是要想....
一者出家不是逃避
二者出家不是捨棄
三者出家責任很多
四者出家背負的業和一般人不同, 處理不好很容易轉入畜牲道
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可以早見自性, 或說早登極樂世界...
.........(言煩不及備載).....
所以最起碼知道出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有些不正確的觀念我已經記不得了....
有空再回吧....
--
<< 您對佛法有興趣嗎 ?? 請加入交大鐘鐸社(中正堂三樓)與我們一同探討! >>
◎◎◎◎◎◎◎◎◎◎◎◎◎◎◎◎◎◎◎◎◎◎◎◎◎◎◎◎◎◎◎◎◎◎◎◎
◎ 學佛方程式 : 當分別心生起時 , 不要一味地計較或執著 , ◎
◎ 應該深入的認識或暸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發現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節錄自 老禪師的話∼ ◎
◎◎◎◎◎◎◎◎◎◎◎◎◎◎◎◎◎◎◎◎◎◎◎◎◎◎◎◎◎◎◎◎◎◎◎◎
發信人: guinevere.bbs@bbs.pu.edu.tw (好懶),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我想說說話....
發信站: 靜宜BBS站 (Fri Sep 6 13:45:42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ee.ntit!spring!news.cc.nctu!news.cis.nctu!pubbs
來 源: @bbs.pu.edu.tw
看了這麼多有關中台寺的評論 我想說說話.....
我今年20歲 爸媽篤信佛教 並且茹素八年 而我多多少少耳濡目染也懂了一些
遣薄的佛法....
這件事 依我的看法 中台寺是真的有其不夠圓融 成熟之處
第一 夏令營之後不應隨即答應學員要求舉行剃度 不僅讓人誤解為收納人才
更讓人對於其出家該有的慎重 葡躟Y產生懷疑
第二 出家在佛教來說 是一件非常之大的大事 沒想到寺裡就因為不堪學員之跪地求情
即幫法師們剃度 態度時在不夠冷靜成熟 不但壞了自己成人之美的心意
更換來大部份人的不滿 不信任 釀成這次人心惶惶的社會災難
當然 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分析 且惟覺扣M尚也已出面道歉 我鄉信 他們也決非有意
如此的 大概是出世太久了 對於這些危機處理 沒能像一些企業 高官做的如此深得人心
孕t外 聽到一些出家法師的出家動機竟是為了求母親的病能康復 求全家平安 求自身
的心零平靜.....諸如此類有所求的出家"手段" 我真的不不敢敢茍同 並且覺得痛心
出家只是為了使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能更專心一致 並且早日修得 脫離苦海因果循還
並無應該有所求 更不是為了交換什麼 至於只求自己心裡平靜 那就更不應該了!!
其實學佛的路又長又廣 真的不必拘泥一些規則的 如果你是覺得入世誘惑太多
其實就是因為入世誘惑多 才能考驗自己啊!!
而且 出家也得靠緣份 不是只是想不想 要不要
如果緣份未到 出家只不過是徒曾困擾罷了
不要把出家當成一種逃避的手段 這樣跟變相的自殺有何不同呢??
--
※ 來源:•靜宜大學計算機中心BBS站 bbs.pu.edu.tw•[FROM: 168.95.21.213]
發信人: Zen.bbs@bbs.ee.nthu.edu.tw (霹靂怪杰),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讀讀父母恩重難報經吧..
發信站: ☆清華電機☆ (Fri Sep 6 14:43:17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spring!news.cc.nctu!thccx4!news.ee.nthu!star
Hello, goodday.
在此發表一下個人的小意見..
我想, 如果讀過父母恩重難報經的人, 他(她)一定多少會被佛陀的言語感動的..
說真的, 一位子女即使千刀萬剮, 分碎身形, 或者替父母承擔所有的業力等.. 這些
均不足以報達父母親的恩情, 出家人心中到底有沒有父母親的存在, 如果沒有, 這是
大妄言, 目連救母(他為何那時只會注意到母親的存在);而世尊經過路旁也會對路邊的
骨頭遙拜, 說累劫以來的眾生均是我們的父母親朋眷屬等, 這些的示現, 皆是要告訴
我們孝道的觀念..
但要如何做才算是盡孝道, 世尊告訴我們, 唯有讓父母親與佛結緣, 種下佛因, 讓
他們日後都能自渡渡人而解脫, 進而成佛, 這才算能盡孝道, 真正報答父母親的恩德.
出家的功德可以直接就超度祖先眷屬嗎? 未必, 目連尊者已經成就阿羅漢果, 若不
是有一天他用神通發現他的母親在餓鬼道, 經由三番兩次的施食失敗之後, 哭著請求
釋尊開示方法來救他的母親的話, 他自己即使用盡神通, 或碎盡心力, 我想; 都無法
直接立即地救拔他的母親..
我們必須要承認, 眾生的業力實在是太重了, 重到連自己的眷屬出家宏道都無法直
接立即地受到庇蔭而直街超生脫離惡趣..說實在地, 真正能夠超度父母眷屬或是無盡
的眾生的地方, 並不是有漏的功德所能究竟圓滿的, 而是菩提心, 一顆堅定不搖的成佛
之心, 以及誓渡無量眾生成佛的無量菩提心, 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無漏孝道法門.
所以, 要當世圓滿孝道, 只有讓眾生在在世之時正信佛法, 進修大道, 並且能夠
發菩提心, 自渡渡他成佛, 他自然就能當世因種下菩提因, 日後成就佛道, 進而圓滿
孝道, 究竟無上佛道..
結論之, 能夠有一顆強烈的出離和成佛之心, 這真的值得我們讚嘆的, 不論這次中
臺禪寺鬧出了什麼樣的風波, 惟覺和尚和所有今世的出家眾們, 我要祝福你(妳)們,
早日成佛!
--
一帖活命藥方, 專治疑難雜症
受持淨戒 ---- 十分 (具足)
禮佛懺悔 ---- 萬分 (至誠)
--
※ Origin: 清華電機 ◆ From: pc345.Eden.nthu.edu.tw
發信人: prawn.bbs@aidebbs.edu.tw (北海牧羊人),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集體出家的問題!
發信站: 臺灣學術網路 BBS 實驗站 (Fri Sep 6 15:00:48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netnews
來 源: 140.121.170.38
這次的中台禪寺事件,據報導是集體出家的,也根據一些記者對這些
出家新眾的訪問中瞭解,他們是一些學員們在一起討論後才作的決定
,基本上他們的這個決定是個人的意願,但是不是有受到整個群體蠱
惑以及壯膽的影響呢?這些新眾們也都說他們有出家的念頭已經有一
段時間了,但再問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之前就出家呢?這些新眾們的回
答也都是一致的說怕父母反對、有顧忌,所以基本上我認為他們沒有
資格出家。而且我覺得他們可能電視劇看太多了,所以才會看到父母
叫「施主」、「有緣人」。
昨天的「2100全民開講」中有邀請這些剃渡新眾、家屬、昭慧法師等
人到現場,在訪談中,這些家屬並沒有極力的反對他們的家屬出家,
而是認為時空不對,這些新眾應該更瞭解這個社會,再修養自己的脾
氣之後再來出家,這樣對佛教界也是一件好事啊!現在這個社會人心
不古,如果一點社會經驗都沒有,到時候被人騙了是誰的損失啊!或
者如黃安所講的,沒有這些經驗將來如何去開釋教眾呢?昨天的新聞
也有報導,有些新眾在被強行押回家後,決定以絕食來抗議以及表示
出家的決心,這不就更違背佛道了嗎?
發信人: budhisattiva.bbs@bbs.ee.nthu.edu.tw (浪雪兒),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悲情的蓮花
發信站: ☆清華電機☆ (Fri Sep 6 16:26:52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isl.net.tw!aidebbs!netnews
中台禪寺的事件, 引起了大家熱烈的討論; 不過小小這幾天所看到的,
只是漫罵情緒, 多過於理性探討..誠然, 如此大規模的集體出家, 造成
了很大的震憾, 而那些決心出家的"小師父"們所表現的態度和寺方的處
理情型, 使得很多人"感冒"..不誨言, 小小亦是惟覺禪師的皈依弟子,
在此希望以客觀的角度, 來探討"出家"這個問題..至於中台禪寺的事件
, 大家已經講的夠多了, 小小只希望這件事以和平圓滿的喜劇收場, 不
多作非言..
拋開這次事件對整個佛教界的影響來看, "出家"這件事, 其實不必加以
過多的標籤, 綜觀世界上有相當規模與水準的宗教, "教團, 教士"階級
都是不可或缺的..專業的教士階級, 除了具有豐富的宗教學養以外, 他
們的戒行人格, 也是一般信徒以及社會風氣的表率..當然, 教團是重質
不重量比較好; 一個夠水準的高僧, 影響力多過一百個凡僧..歷史上教
士階級過多而浮濫導至弊端的也是歷歷在目..是以故, 小小不反對出家,
只是出家人在各方面, 都要圓融, 足以為社會風俗的表率..這當然包
括了和家庭關係, 父母孝道在內..
至於有人說:"求法未必要出家",小小也不認為有錯; 在家人能守好五戒
菩薩戒, 圓滿孝道和輪理, 進而研讀方等經論, 了悟佛性, 也是續佛慧
命..只是有的人的說詞太過於激烈, 認為出家"不事生產, 是米蟲"; "
如果每個人都出家, 那世界上不就毀了??"小小對此, 有幾點駁斥..首先
會說這樣話的人, 本身就不會出家; 所以說"假設全人類都出家......."
這樣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假設, 也是沒意義的..因為會這麼說的人他
自己就不可能會出家, 所以這種話是杞人憂天..況且就算你想出家, 持戒
嚴謹的道場還不見得要收咧..依南山律, 在家人想出家, 必先於寺廟中住
滿三年, 寺方與本人都要互相觀察彼此適不適合; 如果在家者有家庭, 在
這三年間必先作好與家人的溝通, 待家人同意方可..因為寺方也不想因此
而和家屬結下惡緣..再來, 這個社會原本即是屬於分工合作; 每個人都有
貢獻, 何來米不米蟲的問題??而貢獻分成有形與無形, 有形的貢獻如經濟
建設等看的見的, 無形的貢獻諸如教化風氣人心是比較難以發現的; 出家
教士很顯然是屬於後者, 有形的貢獻固然很重要, 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了無
形的貢獻..畢竟這兩者是不能偏廢的..
講了一堆, 還是希望大家以理性眼光看待出家這件事..小師父們, 也請您
再三考慮自己的決定..千萬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決定而使得整個佛教界受
到傷害, 這也是有因果的..
發信人: itisme.bbs@cis.nctu.edu.tw (百萬黃金小喇叭),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出家無家處處家(1)
發信站: 交大資科_BBS (Fri Sep 6 16:25:14 1996)
轉信站: Lion!netnews.ntu!linux2.tpml!UUserv.Net!news.cis.nctu!cis_nctu
來 源: MtBig.Dorm13.NCTU.edu.tw
想不到一個中台禪寺事件,竟引起如此喧然大波!
這對佛教界是一大衝擊,但也希望能有助於日後處理這類事情時,處理得較
圓滿妥善.
看到一些熱心的朋友,基於對親情倫理的關切,對這個事件提出諸多見解與批
評,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有部份朋友,措辭略欠考慮,毀法謗僧,反而使好事變成壞
事了!為了避免更多人誤造口業,也幫助大家釐清一些觀念,敝人謹將 聖嚴法師的
一篇著作,收錄於"明日的佛教"一書中的 "出家無家處處家"貼上來,希望盡一點微
薄的力量!
----------------------------------------------------------------------------
----出家無家處處家----
∼勉新出家菩薩∼ 釋聖嚴
今天是地藏菩薩的聖誕,地藏菩薩發願永遠度脫廣大無窮的眾生,菩薩的願力
,是為眾生而不為自度;而菩薩所以能成佛,也是由於度眾生的緣故.釋迦牟尼佛
當時出家,就是為了眾生太苦,希望能於出家修行得道之後,來救濟無量的眾生.
因此,凡是發心出家,都應該效法菩薩的度生大願,續佛慧命,這也是我們選擇今
天這個日子來舉行剃度典禮的重大意義.
"出家"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有人以為離開家就是出家了,由於夫妻吵架,家
庭不合或是事業不順,便離家出走!那是嘔氣,洩氣.真正出家的意義是要出三界
牢獄的家,出生死煩惱的家.三界本來就是在煩惱的生死裡,出三界才真正是離開
煩惱,這才是出家的目的.
常常聽到有些人說:"出家以後,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奉養父母了." 這是錯誤
的觀念.出家是割愛辭親,並不是拋棄父母,只是從一個煩惱的,世俗的家庭,進
入清淨的,出世的修行環境.對一個在家人而言,他的一生就是結婚成家,創造事
業,僅與少數的幾個人發生關係,而且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
非常的勢利與現實.可是一旦出了家,便是發願度所有的眾生,他要跟一切眾生結
緣,將全部的生命和時間奉獻來服務人群社會.
所以出家是離開了一個家族之家,而進入一個將一切眾生視為眷屬的法界之家
,但仍然必須以今生的父母為主要度脫的對象.同時佛也規定:父母不同意,不得
出家.出家後若父母無人撫養,雖沿門托缽,也得奉養父母;而且在家時如不孝順
父母,也不得出家.
<....待續....>
--
* Origin: ★ 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 BBS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