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乘之義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
From: AT
To: BL
Subject: 佛乘之義
BL 兄, 您好:
[恕我來軋一腳...]
BL> 「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BL> 請您看清楚! 並不是在三乘之外, 別有所謂叫"佛乘"的東東!
對於有人搞出一個佛乘的名詞來, 我等應是見怪不怪。這種情形
只能怪世尊在世時不把名相說清楚, 以致於我等後生小子們搞得
雞犬不寧。
BL> 並不是說為了三乘, 把佛乘丟了! 而是三乘即所謂佛乘!
現代人喜歡來點有一點「super」意味的東東, 以視自己不同凡品,
佛教的東西由於年代太古了, 所以管理鬆懈, 大家於是就好混了。
乘的定義也是一樣。
我也來提提我的看法, 盼望您來指點一二。
「乘」是什麼? 佛教字典上都寫著, 「度人到彼岸」的工具, 也就
是一種載具。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可是也有人硬指為是一種「太
空船」( UFO 前輩呂應鐘先生就這麼認為)。
事實上, 佛經上指的是牛車、馬車、鹿車...等。世尊拿來比喻
「一個修行者使自己到彼岸的方法」, 因此就用當時人們最易懂的
車子來作代表了。
一個「用聲聞的身份來度自己到彼岸的方法」叫作「聲聞乘」;
一個「用緣覺的身份來度自己到彼岸的方法」叫作「緣覺乘」;
一個「用菩薩的身份來度自己到彼岸的方法」叫作「緣覺乘」;
一個「用佛 的身份來度自己到彼岸的方法」叫作「佛 乘」?
這裡一看就知道不通了。佛已到彼岸了, 何用乘? 或許有人會說佛
乘不是指可以把人度成佛的乘嗎? 這個文義更不通了, 任何一乘都
可成佛, 因此佛才會說這些法, 否則吃飽沒事幹嗎要阿難等等弟子
出家為聲聞眾?
這裡又有人以為菩薩乘是大巴士, 一次可以載很多人, 其實是
解經人的錯誤。「菩薩行」(六度)是人人可以作的行為, 因此是可
讓許多人(到最後一定)成佛的方法, 指的是它的方便性, 並不是請
大菩薩拉我們一把, 咱們就成佛了。
看看一部大乘經典, 無不口口聲聲要發心的修行者行菩薩行,
便可以知道了。每天除了禮拜菩薩, 可還得修菩薩六度才能沾上一
點佛邊呢。
有一點可能大乘擁護者會很不樂, 那就是聲聞乘比菩薩乘易於
到彼岸。比較「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涅槃」( 依天台分法 )
這幾類經義便可以看出來了。但是出家是很難的, 因此無法大量度
人, 入世的菩薩法便因此來「播佛性種子」, 起碼可以讓更多人的
佛性不失。這是題外話了。
因此, 今天既然有佛乘, 明天當然也會有真佛乘、正佛乘、超
佛乘...等等。 北京一大堆的「真正王二麻子」就是這樣來的, 唉,
中國人嘛。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
From: BL
To: AT
Subject: 佛乘之義
--------------------------------------------------------------
AT> BL> 「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AT> 對於有人搞出一個佛乘的名詞來, 我等應是見怪不怪。
AT> 現代人喜歡來點有一點「super」意味的東東, 以視自己不同凡品,
YES!
很多人口中喊著 "依文解義, 三世佛冤", 認為佛經講的不究竟;
自己卻 "依文解義", 掰出一個新東東, 拿來現寶.
這就是 "人心不古" 的意義.
AT>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 可是也有人硬指為是一種「太
AT> 空船」( UFO 前輩呂應鐘先生就這麼認為)。
大家都知道這種說法不合理,
可是竟然有人為了神通, 以及一些甜言蜜語, 被這種標新立異
以突險自己所創教的人給牽著鼻子走.
若要創教, 釋迦牟尼佛那時的外道六師, 還更厲害呢.
最少他們敢公開說自己的和佛說的不同, 而不像現在的人:
" 獅子蟲, 噉獅子肉" 以佛之名, 亂說一通.
依一句經中的名詞, 竟可引申出自己的理論, 自視為 "上品" 之作.
或許他們是 "示現"吧:> 讓以後的人有所警惕, 看清外道.
AT> 北京一大堆的「真正王二麻子」就是這樣來的, 唉,中國人嘛。
那些自創教的人, 應該互相觀摩觀摩, 別人是怎麼創教的:>
我看過很多這種自己創教的, 其實都是差不多, 明眼人一看就能有所發現了.
縱使乍看之下好像都是很善良, 事實上在無形界, 可能有非常嚴重地教派
之爭呢, 各天神界都想辦法吸收教徒, 鞏固自己實力.... ;(
... 欲界天的子民, 越來越多了.......
***************************************************************
From: AT
To: SL
Subject: 佛乘之義
-----------------------------------------------------------------------
SL 兄, 您好:
SL> * 晚輩也來軋一腳,盼您不要見怪 !
不必見外, 老小子我生來就是小丑樣, 別的本事沒有, 就是會瞎和,
有緣讓線上眾生樂上一樂也是好事一件。
SL> * 僅提供「天華佛學大辭典」部分解釋,供您參考:
這字典我也有, 另外還有許多本。初學佛學的人常會被一堆( 或一大堆)
佛教名詞所惑, 字典可以助人入門, 然而真正的原理卻要自己領悟。
世尊涅槃前告訴我們依義不依語, 現在拿著三四手的傳播資料不放,
很易讓人有本末倒置的感覺。
佛乘的真義, 稍有悟性的人在讀完法華之後便會有「原來如此」的
感覺。現在您老兄捅得滿頭包的原因並不是佛乘宗不好, 而是要收錢才
要教佛法的觀念不好, 這是和世尊的作法相反, 因而被對世尊死忠的 K,
供養當然要, 可是世尊沒有說一定要多少錢, 只是個人隨喜, 給黃金他
拿了, 給一個問訊他也欣然接受, 可從沒說過要阿難去罵人的。
在線上混的大都是像我這樣一天吃不到五餐的苦哈哈之流, 要人拿
NT 10 k 打臘出來簡直是謀財害命, 所以在這裡人人談佛, 談法, 談僧,
可沒有人談錢, 本網路至今是國內的清流, 千門站長的堅持不世俗化是
功不可沒的。
AT>> 否則吃飽沒事幹嗎要阿難等等弟子出家為聲聞眾?
SL> * 舍利弗也想到這個問題,所以佛在法華第二品提出佛乘之後,緊接著第三
SL> 品,舍利弗自省:「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
這個「自省」就是學問所在。且讓我們回到世尊身旁的時代, 「出家」的
有誰? 除了以聲聞像出家的之外, 還有文殊、隬勒這些以在家相而出家的
菩薩在一起的。別的不說, 光這兩位都是活生生的人呢。
這些同時存在的人在一起, 世尊說法時會分別說法? 這種推論很難令人讚
同。如果聲聞乘不能成佛悟道, 則世尊說法就成了過江之風。
SL> * 以上僅供參考,吾乃佛門初犢,往後還請不吝提攜賜教,謝謝。
不敢不敢, 我是得了國會症候群, 您別介意。
這有一個故事, 我很喜歡, 說來予兄解解悶:
世尊有一次到忉利天說法, 回來時人人爭著要第一個見到世尊, 只有須
菩提繼續縫衣服, 動也不動, 比丘尼蓮花色神通很大, 第一個見到, 對
佛頂禮, 「弟子很高興是第一個迎接世尊的」, 世尊說「不, 須菩提才
是第一個」。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
From: AT
To: SL
Subject: 佛 的 乘
-----------------------------------------------------------------------
SL> 莫要洩氣 ! 有信心的不只五千人,有一萬八千人之多啊 !
哈哈, 別當真, 有信心的也不只萬八千人。您就別數數兒了。
SL> 其中退席的人並非因知佛意而退席,而是世尊把他們吊了三次胃口,
SL> 他們覺得自己所學已夠了(未得謂得),雖未證也差不多了(未證謂證),沒
SL> 必要再聽什麼微妙法了(增上慢),回家修行算了,就走了。
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您只能說「可能這些人...如何如何」, 千萬別用
肯定句。《法華經》的微妙相信線上朋友都能說出兩三籮來, 但是沒有人
真正的了解這些實際的情形, 世尊是不是會吊人胃口, 可也只是有人這樣
揣測而已, 除非世尊親口告訴我們, 否則是查無實據。
***********************************************************************
From: AT
To: DC
Subject: 佛 的 乘
----------------------------------------------------------------------
AT>> 已得阿羅漢果的人為何要退席是我們該探討的
DC> 嗯,不知道您還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呢?
目前沒有看法, 還在想呢。
DC> 老師也說這是一個大公案,不會如同一般人所想的那麼單純。
DC> 不過也沒有進一步說明他的看法。
誰有那麼大膽敢公開來談這件公案? 古來懷疑的人很多, 就
是沒有敢提出來的。
* Origin: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3:111/4)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