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以上建制資料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vladimir@bbs.ee.ntu.edu.tw (最高蘇維埃), 信區: history
標 題: 省級以上建制資料
發信站: 台大電機 Maxwell BBS (Mon Aug 10 06:57:46 1998)
轉信站: Lion!ccnews.nsysu!news.civil.ncku!news.csie.nctu!news.cis.nctu!freebsd.
非共黨時期的一些省級以上行政區資料
民國:
民國時期省級以上行政區有兩個名稱,抗戰前用的是「政務委員會」,
抗戰後用的是「國民政府主席行轅」。
另外還有由省級以上軍政區,常常亦間管民政,此文不列入。
1.政務委員會--
東北政務委員會: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東省特別區
(張學良易幟後所成立,說穿了即少帥府)
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北方若干省市(法令就這樣寫)
(北伐後中央在華北區的機構)
西南政務委員會:廣東省、廣西省、廣州市、〔雲南省〕、〔貴州省〕
(給陳濟堂過過癮用的,滇黔兩省不完全由其管轄)
冀察政務委員會:河北省、察哈爾省、北平市、天津市
(應付日本人「華北特殊化」的機構,由宋哲元的部隊主持)
華北政務委員會: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北平市、天津市
(日本扶持皖系軍閥餘人所設,後名義上歸汪兆銘,但實質為獨立政府)
蒙古地方政務委員會、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察綏兩省內各盟旗
(德王所管,後來自立「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再與察南、晉北兩自治政府合併為
「蒙疆聯合委員會」,之後成為汪偽名義下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後又改名為
「蒙古自治邦」)
(德王後來又在勦共勘亂期間,在寧夏省內各盟旗成立「蒙古自治政府」,不過這
是政府核准的,用以對抗當時共黨的內蒙古自治政府,即後來的內蒙古自治區)
2.國民政府主席行轅--
各行轅所轄的確實省份不太清楚,但參考了與之爭鋒相對的共黨大區後,
擬出下列省份,大略如下:
北平行轅:華北四省加上察綏
東北行轅:東北九省加上熱河
西北行轅:陝甘寧青新五省
武漢行轅:鄂湘贛三省
廣州行轅:粵桂瓊三省(區)
重慶行轅:川康滇黔四省
另外蒙古西藏兩「地方」亦應為高於省級之行政區,其實所謂「地方」就是
政府還沒納入正式建制之地,又不能說未納入正式建制就不屬中國領土,所
以就用這個汎稱了。
滿洲:
滿洲國省級以上行政區為「總省」,性質上屬於中共「自治區」分為:
1.東滿總省:東安、牡丹江、間島
(預備給滿洲人、日本人、朝鮮人的自治區)
2.興安總省: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
(蒙古族的自治區)
這些省級以上大區影響後來中共大區或部份省級建制,故特別先列出,以利於
瞭解後面中共解放區內省級建制變更表。
--
嶺淮相隔胡與漢,海峽國共各一岸,九州舊分魏吳蜀,漢華今合中臺星;
蒙疆藏域前後戍,韓領越土右左護,赤縣驚見風雲起,扶桑日蹙漸墜西。
亞細安已散其勢,天竺鼠豈堪大食?突厥羅剎只留史,尼格羅致書獻師;
泰西新陸強弓末,大洋波濤難太平,潮汐潤之湖水扁,一介石當浪小平。
光耀祖宗登輝煌,德澤民里作棟梁,向志明倫正熙雍,裁鎔基業經國永;
世人安可論英雄,拯患救難唯聖君,異日龍躍動九天,今時毋忘沉深淵。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ts.tku.edu.tw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