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生罷課事件 |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lct (木子), 信區: Education
標 題: [轉載] [言論]台灣師生罷課事件
發信站: 大紅花的國度 (Fri Dec 5 15:32:43 1997), 轉信
【 以下文字轉載自 NanYang 討論區 】
【 原文由 tcb 所發表 】
●鄧日才專欄
今年9月26日,有40萬台灣師生罷課程,并
參加游行。當時,筆者恰好在台灣,得有機緣了解整
個事件的經過。我國華文報章雖有簡略報導有關事件
,但語焉不詳。尤其對“罷課程”一詞,不甚了解。
修改憲法取消下限
罷課事件發生在台北、台中、台南及高雄。
9月26日是星期五,是正式上課的日子。當天有40萬
師生,早上不上“正課”,而罷課程內之正式教學。
有的去參觀,有的聽演講,有的進行戶外活動。下午
則有7萬師生上街游行,參加“討債之旅”,以搶救
“教科文”。事件發生前一天,即9月25日,有的城
市尚有“暖身運動”,組成車隊號召師生翌日參加罷
課程。還有人列隊到教育部擊鼓誓師,好不熱鬧。
這次事件,并非爭取改善教師待遇之舉,也
非抗議什么大案件。其真正的目的是爭取立法保障教
育、科學、文化事業之預算份額,“搶救人民的自主
權”。
原來,今年7月,台灣國民大會修改憲法16
4條,把自1947年以來規定“教科文”15%下限條文
加以刪除。意思是說,在憲法中原本規定最少要有1
5%的預算款項撥予教育、科學及文化部門,現在這
個限額已取消。換言之,今后教科文預算將不少于總
預算額的15%。政府修憲的理由是要彈性應對國家需
求,教科文界人士則指責胡亂修憲。自1955年至199
1年,教育撥款根本未達15%,已欠了人民的“教育
債”5兆台幣。如以1996年度預算為例,教科文預算
共1704億台幣,其中549億挪撥其他部門,故實際預
算只得總預算之10%。教育撥款中國小國中經費最缺
。也有高層人士說,數據計法不同,其實教科文預算
已達15%下限。眾說紛云,莫衷一是。(參閱:《教
育資料文摘》月刊,1996年5月號,台北,頁63-68
》
對于這次事件,政府方面的反應又如何?
行政院長蕭萬長在立法院一再保証,未來教
科文預算不會低于總預額之15%。他支持寬列教育預
算的舉動。
教育部長吳京則說,教育部正研究修改相關
法令,以長久保障教科文預算。他強調,教育部感謝
各界支持搶救教科文預算的舉動。教育部的責任是把
教育事業辦好。但不能認同罷教及罷課程,所以,他
不方便參加抗議游行,一起與師生走上街頭。不過,
參加罷課游行的師生,將不會受到“秋后算賬”。
省教育廳則認為,進行活動,其理念及精神
值得肯定,但罷課之舉則侵害了“學生受教權”,對
教育有負面作用。
期盼教改盡早落實
“九二七行動”,打出“反對修憲,還教育
債”的口號,是由于社會大眾對教育改革的關切,向
政府表態及施壓,促成教育改革的落實。
這几年來,台灣家長所關心的,是教育素質
下降的嚴重問題,這包括:學業壓力大,升學管道窄
,少年犯罪凶,人身安全缺等。一般民眾,無不熱切
盼望教育大改革,并加速進行。1994年4月10日舉行
的“四一○教改運動”,已迫使政府回應。
1994年9月行政院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
哲(諾貝爾得獎人),組成“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進行研議教改事項。
《李遠哲報告書》在1996年12月發表,大力
建議,在終身教育理念下,進行教育松綁﹔正常化教
學,帶好每一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
。在邁向21世紀時,期望下一代學生適性適能發展,
成長及生活,從而得以因應人本化、科技化、國際化
、民主化及多元化的社會趨勢。“為了能邁向這樣的
理想愿景,為了使下一代的年輕人能適應變遷,迎向
未來,全面提升教育品質不僅必要,而且也是全民必
須優先關注的問題。教育改革,必須在教育理念,體
制,和做法三方面同步大力推行,才能奏效”(見報
告書頁86)。
報告書建議要“寬裕教育經費,并提高資源
運用之效率”,“依憲法應有之教育經費,應避免被
挪用,重復列計與流失”。并建議提高營業稅由5%
至6%,多征收400億作專門調節之用(頁77)。
民主運動自力救助
《李遠哲報告書》所描繪的遠景是美麗的,
教改建議是理想的(筆者將在下期專欄中評述該報告
書)。“重新建立教育體系的合理規范,應回歸憲法
,落實憲法民主精神……”(頁14)。但多年來教育
預算卻未達憲法下限之規定。現在連15%下限也被刪
除,又如何進行大規模教改,以提高品質呢?民眾希
望破滅,因而引發了這次游行罷課的舉動。
“九二六運動”,是1987年台灣解嚴后,許
許多多民主運動中的一項。《聯合報》調查,有多達
六成七民眾支持(見27-9-97該報)。這實際上是
全民熱切期盼教改受重挫后的一項反彈,也是不滿教
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一個抗議。弱勢的教科文只有通過
力量的展示和自力救助,才能獲得充份的重視。但這
并非政黨政治運動。
秋后不算賬,是明智之舉。但秋風若送暖,
必可渡過寒冬,欣見春自人間來。
按:根據我國93/94經濟報告書:教育開支
占總預算款額,從1984年的14.18%增至1994年的20
.04%。逐年增加,1994年教育撥款97億零吉。98年
新預算案教育部撥款120億,占總開支19.4%,謹錄
以上數字,供讀者參照。
--
☆ 來源:•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newsman@CHS.Dorm10.NCTU.e]
--
※ 轉載:•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140.120.149.53]
--
※ 轉寄:•大紅花的國度 MSIA.pine.ncu.edu.tw•[FROM: a002p46.dialup.ccu.e]
|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