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304 巴米安巨佛之逝 亞洲史浩劫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中時電子報 焦點新聞 900304 巴米安巨佛之逝 亞洲史浩劫 潘勛/特稿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以西約一百六十公里,巴米安省的兩座巨佛雕像 矗立在寬廣平坦的河谷上,夾河岸為高峻石崖。這兒四野平闊,蒼穹 如覆,歷史之源遠流長,現代歷史學家也才初探其豐富寶藏。 大約一千五百年前,這座河谷是中印貿易通道的繁忙樞紐;亞洲的 語言與宗教-佛教、印度教與回教-共存。這兒也是一處偉大的佛教 寺院中心,孕育出屢創新時代的宗教觀念以及瑰麗的新藝術,其中兩 座全球最大的立姿巨佛岩雕,尤為矚目。 西元七世紀初,唐朝佛教大師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歷千辛萬苦,途中 也曾來到分隔興都庫什山脈和巴巴山脈的這條縱長河谷,當時稱為「梵 衍那」國。玄奘在當地僧眾引導下,曾前往參觀兩座巨佛。他在「大唐 西域記」中描述:「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 色晃燿,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金俞石 (即銅)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而成。」 玄奘將巨佛石雕大尊的稱作「立佛石像」,小尊為「釋迦佛立像」。 依現代度量衡,大者高五十三公尺,小者有卅七公尺。臉、手與佛袍為 塑造而成,覆上混合的泥與禾桿,再塗上灰泥,以便著色。依玄奘描述, 當時大者著紅衣,小者著藍,顏面和雙手都鍍金。 統治阿富汗的「神學士」(塔里班)回教政權領袖歐瑪爾二月廿六日 下令摧毀這兩座巨佛雕刻,對研治亞洲藝術史的學者而言,不啻災難。 因為巴米安巨佛不只是佛陀岩雕珍品,而且是解答無數有關佛教內在發 展,及最終形塑或影響到亞洲各種文化之疑問的關鍵。 巴米安巨佛的基本資料,如何時、因何動工雕製,一直是爭論的議題。 兩尊巨佛均由工匠深鑿入石崖而成,為浮雕雕法。四周的山壁上,有數十處 洞穴如蜂窩般攢聚著,供修行者居住或供舉行宗教儀式。有不少洞穴以及佛 像週遭的神龕,當年均覆有壁畫,但目前不是遭破壞,便是佚失。 據紐約時報指出,巴米安佛教遺址的藝術,糅合了印度、波斯及殘存希臘 羅馬影響的犍陀羅風格。多年來人們認為這兩尊巨佛成於西元五世紀,而且 是中國岩雕如敦煌石窟之原型。 但是一九八九年,藝術史學家克林伯梭特女士指出,巴米安巨佛的年代 應在七世紀,比敦煌巨窟要晚上兩百年。克林伯梭特的論據令人信服,但 不啻一記重擊,讓直線的歷史觀為之改變,更形複雜。 巴米安巨佛除了是大型佛雕的起源之外,還反映了佛教本身的重大變化。 許多世紀以來,佛陀以人身形態被供奉著,但時間推演下,佛陀最後被視為 形上超越的存在。巴米安巨佛恰在這個歷史轉折點。據藝術史學家杭亭頓夫婦 研究,兩尊巨佛代表佛陀的「大日如來」形態,即含納整個宇宙,而藉由其 巨大尺寸,這種無限性質變為具象。 巴米安巨佛沒有五官,一般被歸因於破壞藝術者的惡行,但據克林伯梭特認為, 未雕上臉部特徵是 由河谷仰望巨佛,必然是壯麗的景觀。但現在,那樣的景觀只有在把殘破的 古蹟殘證重新拼湊起來,才得以追想了。而古蹟殘證,不管在巴米安省或阿富 汗各地,正迅速消失。喀布爾博物館內數千件珍藏未來命運難卜,包括貝葛拉 姆(Begram)的象牙佛雕尤為奇珍,這些僅有口袋大小的雕刻以藝術史眼光審 度,其珍貴程度並不亞於巨佛。 -- ▲▲▲ ╮╔╯ ╰╦═╭══╗╔═╮╰═╗╭ ███ ═╬╬═╮╔╬╮ ╭╯║ ║ ╭╯║ ▲▲▲ ◥█◤ ╭╬╬═╝║║╠══╬═╣ ║╭╬═╣ ███ 臺大佛學研究中心 Ξ ║╠═╗║║║ ║ ╰═╩╯║ ║ ◥█◤ 獅子吼佛教專站 ╰◣ ╰╝╰═╩╯║ ╰═╯ ╰═╯ ╚═╯◢Ξ art=藝術與佛教藝術板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決您學佛的疑惑 BudaHelp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