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經簡介(III)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 《大般若經》簡介 (3) ]
發信站: 由 獅子吼站 收信 (Mon Oct 28 22:16:16 1996)
[《大般若經》簡介](3)
前面說到須菩提不能說般若波羅蜜多的境界,於是世尊便代為先
說了一大段,從第十一卷一直到第三十六卷才把初步的菩薩摩訶薩和
般若波羅蜜多講了一遍。值得注意的是,世尊在說這一部份前,於第
十卷的開頭《現舌相品》中先大現廣長舌相。
為何說菩薩摩訶薩和般若波羅蜜多的定義之前要現廣長舌?因為
這個是為三千大千世界而說的,所以經上說:「爾時世尊現廣長舌相,
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復從舌相出無量無數種種色光,普照十方殑伽沙
等諸佛世界」,於是十方世界皆知世尊要說般若波羅蜜法,這才一起
聽法。
說到第三十五卷說完初步的定義之後,第三十六卷開頭之後,佛
才回答須菩提(善現)的問題:「復次善現,汝先所言:『我不見有法
可名菩薩摩訶薩』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現。諸法不見諸法,
諸法不見法界...」
須菩提聽完二十五卷之長的「基礎大菩薩學」之後,知道這個非
常重要了,因為光是在地球上行菩薩道是不行的,要作個能來去三千
大千世界的菩薩才是圓滿。所以從這裡開始便進入了《勤學品》,他
舉一反三百,說:「若菩薩摩訶薩欲....當學般若波羅蜜。」
其中有一項「菩薩摩訶薩欲..於菩薩頂終不退墮,當學般若波羅
蜜」,這時舍利子問他:「云何名為菩薩『頂墮』」,須菩提答說:「
若諸菩薩無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羅蜜多,無方便善巧住三解脫門,墮於
聲聞或獨覺地,不入菩薩正性離生,如是名為菩薩頂墮..」
同學們,「無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羅蜜多」的菩薩( 這裡須菩提用
"菩薩" 而不是 "菩薩摩訶薩" ), 是不能成為大菩薩的,因此要學
般若波羅蜜多才不會掉下來。
有人以為這樣說的話,那麼菩薩就有 "第七度" 叫 "大般若波羅
蜜多" 了,或者有人以為這個指的就是菩薩行的第六度的般若波羅蜜
多才是,兩者都不是。
當人類行菩薩行的時候,其六度由布施到般若的實行會有許多不
圓滿的時候,這個便是無方便善巧而行六波羅蜜多,因為菩薩沒有超
能力,但是當菩薩修行了(大)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他便不會這樣了,
一切皆能方便善巧。
所以後來舍利子在第一百八十一卷的時候問世尊,哪一種對般若
波羅蜜多能信解的大菩薩會來生在地球,世尊回答合乎修件的菩薩很
多,其中之一就是:「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勤修習布
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多,已經無數無量無邊百千
俱祗那臾多劫。」
因為這裡所說的般若波羅密多和六度的般若波羅蜜多有所差別,
所以須菩提(善現)接著問世尊的時候就用不同的名詞來問:「世尊,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有能聞能見者否?」,同學們,這也就是後
來我們讀到的《心經》開頭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的「深般若波羅蜜多」。
古來解經人「行深」二字解得妙語如珠,有的把般若波羅蜜多解
為有「淺般若波羅蜜多」有「深般若波羅蜜多」,也有解為「行深者
救苦意也..」,總之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現在,留意過大般若經寫法的同學們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差別了,
兩者雖同名般若波羅蜜多,但是有差別。「這一題我們用數學來算看
看」,對小學生而言指的是 "12345,加減又乘除",對台大電機或數
學系的同學來說,可能指的是拉普拉斯變換法,兩者同樣是數學。
接著世尊便說般若的行相,在後來的幾品中一一再解釋要成為菩
薩摩訶薩的修行法,是後來《無住品、行相品、譬喻品》等。這裡要
注意的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名稱改為「一切智智」。
譬喻品中就以菩薩行的六度來解說大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的
相同和相異處,我們可以拿來對照日常我們所說的六度行為是否合於
(大)般若波羅蜜多,同學們會覺很有意思。例如:「不行布施波羅蜜
多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布施的時候大聲嚷嚷:「快來看,快來看,黑雞下了個白雞蛋」
眾人一致吆喝,媒體大力傳播,同學們,這不是大般若波羅蜜。又如
「不行淨戒波羅蜜多相,是行般若波羅蜜多」,這可不是說從此老小
子就啥覓攏不驚,不必有戒了,是說有戒的人不必嚷嚷。
譬喻品是比喻而已,大般若波羅蜜多境界更深,因此同學們要深
自警愓,拿到一根雞毛不等於手中已經有一隻雞了,我們但要每日深
省,學習大般若波羅密多,於無相六度努力行之,不能偏頗。
+---- AB Tsai ----------------------------------------------------+
| Email:abstsai@ms1.hinet.net |
+-----------------------------------------------------------------+
|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