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是否有問題﹖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Xfile
標  題: Re: 阿闍梨就是 "導師" 的意思
發信站: 獅子吼站 (Wed Jul 22 15:19:50 1998)
轉信站: Lion

嗨! 素傑兄 :)

==> 於  (素傑) 文中述及:
: >     在佛教中,的確沒有皈依一人這種事。佛陀稱那種
: > "捨僧眾而逐一師" 之宗黨作法,為 "逐一而捨萬報",
: > 宗喀巴亦表示那是末法的現象(《廣論》)。
: 唉﹌那麼藏密是否有問題﹖

    藏人習佛法就是佛教,藏人行藏法自非佛教。
佛陀說法已由阿難尊者進行集結,這些是如來法身舍利,
「若使不欲法存者,便為壞敗如來教,願存本要為眾生,得濟危厄度眾難。」
所以
「迦葉最尊及聖眾,彌勒梵釋及四王,哀請阿難時發言,使如來教不滅盡。」

    就如同陶匠證道為佛陀所讚賞,佛教重在 "法",依法不依人
正是佛教與外道不同的特色之一,而是否為佛教,也應由經典來
驗證。輕忽此原則者,若非於佛法未深入,就是外道行者試圖破
壞佛法而以己新教取而代之,而如前經典所說「便為壞敗如來教」。

    《羯臘磨經》這部著名的經典,就講了: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 上師是對的﹖如果連【廣論】也是這樣說﹐為什麼現在藏密也是老樣子﹖

    只能說流俗藏密是這樣子。畢竟早已是末法時期了,
各地皆少佛法。宗喀巴大師那時就是因為佛法於西藏已
幾近滅絕,而不得不成新立黃教以示區別,回歸佛法。
而廣論一部分內容為黑氣未除者(受到藏教外道思想太
深者,尚非法器)而說,一部分為善根深厚的學佛者所
說,後者即為宗師所傳的無上瑜珈部。時至今日,無上
瑜珈部又經眾口鑠金,而被號稱為 "藏密所獨有的絕學",
且加油添醋,被諸上師雜入黑法。而宗師入滅後,各派
在藏地獨尊己師的習俗下,逐漸又被外道上師帶壞了,
終至如今。世俗藏密其實如同一貫道一般,只不過有的
人以為外來和尚會唸經,而造成眾口鑠金的現象,以為
還有比佛法更 "強" 的佛法。

    然而西藏佛教自亦有清流者,依佛教而行。其中曲
直得以佛法而辨明之。簡言之,佛法純一滿淨,世尊為
不異語者,佛說不分宗派、不分地域: 強調宗派獨門絕
活、地域優越性者,皆與佛法無關。

: >     "阿闍梨" 皆屬僧眾之中(《大日經疏》卷第三,有列
: > 十六重阿闍),佛密中皆為皈依僧眾(皈依三寶之僧寶),
: > 與佛說不應有異 :)
: 有一問題﹐阿闍梨可否為在家人。因為在東密中﹐有很多的
: 阿闍梨也是在家人。但是﹐這個和密宗是否一樣﹖

    日本因為在世界大戰時,天皇下令全國僧侶還俗,以
"增產報國",禁止出家。世代下來,日本的教界就常以在
家眾擔任出家專職,和尚還可娶妻云云。這些是地域性的
狀況,與佛說無關。

    至於 "阿闍梨可否為在家人",律藏中應有明載,據
我記得應是修行有成的出家眾才可。不過我對這方面沒有
研究,最好請教對律藏有專精的大德 :)


祝 福慧雙修!
--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68.95.87.20]
發信人: wangtom@Lion (王瞳), 信區: BudaXfile
標  題: Re: 阿闍梨就是 "導師" 的意思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hu Jul 23 09:20:29 1998)
轉信站: Lion

        插朵小花。

==> 於 邱大剛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若使不欲法存者,便為壞敗如來教,願存本要為眾生,得濟危厄度眾難。」
: 所以
: 「迦葉最尊及聖眾,彌勒梵釋及四王,哀請阿難時發言,使如來教不滅盡。」
:     就如同陶匠證道為佛陀所讚賞,佛教重在 "法",依法不依人
: 正是佛教與外道不同的特色之一,而是否為佛教,也應由經典來
: 驗證。輕忽此原則者,若非於佛法未深入,就是外道行者試圖破
: 壞佛法而以己新教取而代之,而如前經典所說「便為壞敗如來教」。

        佛法的存在,維繫在"解脫與饒益"的價值上。
        阿難尊者觸發流傳經世的因緣,倒非為了傳一教之言,
        而是佛法的內涵,確實是眾生"苦"的良藥。也是佛陀證悟以至說法的悲心所緣。

        所謂依法不依人,不應是以"分別心"去依誰的問題。所謂法也不只是經典而已。
        依法,當應依"覺悟之法"(自身所能最接近或觸發的覺悟之法,
        包括經典或人或任何到彼岸的工具),才是順勝義諦之理。
        法,無非悲智之法耳。


: 終至如今。世俗藏密其實如同一貫道一般,只不過有的
: 人以為外來和尚會唸經,而造成眾口鑠金的現象,以為
: 還有比佛法更 "強" 的佛法。

        是的。這似乎尤其是台灣這個地區,不少人的習慣。
        原因不外是對佛法基本內涵的掌握失焦,而僅著重形式;
        但對於形式又不夠專注信心,難免東張西望。      

:     然而西藏佛教自亦有清流者,依佛教而行。其中曲
: 直得以佛法而辨明之。簡言之,佛法純一滿淨,世尊為
: 不異語者,佛說不分宗派、不分地域: 強調宗派獨門絕
: 活、地域優越性者,皆與佛法無關。

        所有法甚至宗教的形成,皆倚人心及所屬的時空環境因緣而生。
        佛教在西藏輾轉依部份的藏密呈現,也屬自然,
        不壞人心法界一分,也不礙眾多遍聞遐邇或隱跡山林的修行者之努力引人敬佩。
        關鍵在於,法或宗教沒有必然的好壞,只有心念執取的偏全之分。

        就如同浩瀚三藏典籍,有人取其精微,有人僅見繁複;
        有人行證要旨,有人較論究理;有人萬法歸一,有人一衍萬法。
        就如同無佛無佛教之地,亦有覺悟者及覺悟之法,
        端賴自修自證者,有無覺悟之心。有心覺悟,法遍是處,佛遍是處。       

        佛陀在因地的行證,造就圓滿佛果,也是廣納諸法,於眾生界從學超越的結果。
        法本無生而無礙,區直高下嚴鬆外內空假真妄亦法;
        明辨非為斷言對錯故,不過當下機緣,是否合己利他最勝耳。
        多一分微細執著,無論動機是隱揚與否,只是侷限了法的界域。
        對佛法亦然。
--
------------------------------------------------------------------------------
        大慈悲心是      平等心是    無為心是    無染著心是
                        空觀心是    恭敬心是    卑下心是
                        無雜亂心是  無見取心是  無上菩提心是         

              ∼∼  對眾生無盡的饒益    方為究為的菩薩行  ∼∼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210.62.132.38]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Xfile
標  題: Re: 阿闍梨就是 "導師" 的意思
發信站: 獅子吼站 (Thu Jul 23 13:54:43 1998)
轉信站: Lion

    Yeah. To sum up, 佛陀的教法是重自由思想的 :)

所以在對善根深厚的葛拉瑪族人開示時,佛陀就說了:

        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合乎自己觀點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南傳《葛拉瑪經》)

    有點困難說 :) 希望我們大家有朝一日都能具有佛陀的智慧及慈悲 :)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68.95.95.96]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