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與佛教的關係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DavidChiou@pivot (邱大剛),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社會實踐與佛教之間的關係
發信站: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i Jun 23 13:46:54 1995)
轉信站: pivot

[ 本文轉載自 religion 討論區 ]
[ 本文原作者是: Miracle ]
[ 發表時間為: Jun 22 20:55:40 1995 ]

>     再者,相同的思想去思考佛教徒,他們將不會像基督徒會在許多社會
> 生活上有太大的堅持,因為他們優先考慮到個人的修行,如果去堅持科學
> 真理的發現最後會導致對研究工作產生執念而不能無我,這種事情應當被
> 視為有害修行而絕棄。尤其如我上一篇回應 keyboard的post所言,再加上
> 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至少在中國的佛教徒,這一點更為明顯。
>
>     從這些現像看起來,我們能得到什麼?我可不敢說我以上的分析是對
> 的,這要請各位高明予以指正了....:)

        佛教徒在社會實踐上, 將"優越"於基督教.

        因為在某些小地方的"不太堅持", 可以促使關念及思考方式,
        在很短的時間內答到"核融合". 我強掉是"核融合", 因為,
        在腦力激蕩的條件之下, 所能夠綻放出的智慧, 所能夠實踐
        的範圍, 可以完整的包括"真", "善", "美"的地步.

        佛教並不是非常的在乎個人實踐, 雖然小乘被判為自利, 可是
        有一點很重要, 會偏向自修的修行人, 通常是有自知之明的人.
        所以他們在做事上, 可以完全的避掉燥進的缺失.

        在社會實踐上, 經由交互參考與經驗分享的共修, 進一步的
        發起菩薩道的精神與實踐, 脫離一己的個人成就局限, 這才是
        佛教的心包太虛. 這種實踐除了單純的利人之外, 沒有第二想,
        這個第二觀點則包括了, 對別人的認知與對自己行為標準的要求.

        就對工作方面來說, 因為對工作的精進, 啟發自性的反觀與自鑑,
        這更是促進修行的更佳助力, 唯有在互相抵礪的情況之下, 才能
        夠達到"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乃至"無壽者相".
        前文所言的, 事實上正落入佛教所要避免的人我際分. 也是因為
        一昧的想脫離生死輪迴, 而執一切虛妄, 故心靈反而不得自在,
        更加增添修行道上的障礙.

        學佛簡單一句話, 教是活在當下. 未知生, 焉知死? 不能夠把握
        當下, 時時用心, 用到心如明鏡, 如何修行?

        psycho 您所說的是外道斷見的修行, 不是佛教.
--
 *-,_.-*'"'*-._.-*'"'*-._.-*'"'*-._.-*'"'*-._.-*'"'*-._.-*'"'*-._.-*'"'*-._.-*
      封 虢 徵                                                   雲 中 仙     
 *-'~`-*,_,*-'~`-*,_,*-'~`-*,_,*-'~`-*,_,*-'~`-*,_,*-'~`-*,_,*-'~`-*,_,*-'~`-*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OM: 140.120.3.2]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