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規劃7-網路讀經會[佛經的結集與特色 - 先後與特色]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Hunter@Lion (我是果傑), 信區: Moderator
標  題: [轉貼] 佛經的結集與特色 - 先後與特色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un Aug 12 23:29:45 2001)
轉信站: Lion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深入經┌───────────────────────┐入經藏 
      深入經網路讀經會---邀您探究如來真實義入經
      深入經│     時間: 9/1起(中阿含)                      入經
      深入經│     地點: 獅子吼站-BudaDigest版              入經
      深入經│     內容: 長、中、增一、雜 等四部阿含        入經
      深入經│     方式: 經典佳句摘錄、法義討論             入經
      深入經│     備註: 篇篇獨立,可隨時加入研討           入經
      深入經└───────────────────────┘入經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深入經藏 


┌────────────────────────────────┐
│                     經典結集的先後與特色                       │
├────────────────────────────────┤
│第一次結集,把佛陀的言行結集成九部經。現在我們所讀的佛經,已經不│
│是當初結集時的樣子,而是經過增飾的。                            │
└────────────────────────────────┘

  第一次結集是將佛陀的言行結集成九部經,第二次結集是演九部經為四阿
含。四阿含的成書是到了阿育王的時代,接著是依四阿含成立『雜藏』。

  我在前面說過,四阿含以雜阿含出現最早,再來是中阿含、長阿含,而後
增一阿含。四阿含的性質各不相同,比如龍樹在大智度論講到四種悉檀,他認
為雜阿含屬於『第一義悉檀』,也就是『究竟說』、『了義說』的意思。

  『悉檀』叫做顯揚真義。明顯弘揚真義的經都在雜阿含,所以,同一個故
事出現在雜阿含很簡略,出現在增一阿含就很詳細;而且雜阿含的經文很枯燥
簡要、生澀,增一阿含對於故事的敘述就來得生動,比較文學、比較活潑;這
涉及到佛經編輯先後的關係。

  有位高僧叫做覺音,他把增一阿含整理出來,稱為『吉祥悅意』,內容為
勸人布施、持戒、修定,能長壽消災、免難得福昇大,讓人得吉祥、得悅意這
種思想與天神教的信仰動機、願望有關。像這一類隨順凡情而宣說的法門,就
歸入增一阿含,為世界悉檀。

  如果是對治性的,破斥外道邪知邪見的這一類經文,中阿含收集的多,所
以龍樹解釋中阿含為『對治悉檀』。在印度那樣的種族與信仰繁雜的文化背景
下,特別需要破邪顯正。這一類引導眾生起正信的對治性法門,都在中阿含。

  眾生根機無量無邊,法門也就無量無邊,各個眾生可能要各個不同的法門
來修;契合眾生個別根機,滿足眾生個別差異性需求的這一類法門,就歸集在
長阿含。所以長阿含是屬於『各各為人悉檀』。

  了解四阿含的性質以後,關於佛經的內容問題,我們會發現正如妙法蓮華
經所說:佛陀講經有一種態度——『開權』、『顯實』。權就是權宜、權巧方
便;實就是實暢本懷、如實。

  譬如報紙大登特登的『嬰靈』,頂多也只能稱為權宜中的權宜、方便中的
方便罷了。佛經本身就有一個譬喻:佛法最早最原始是很純的,好像高山上流
下來的水,沒有受到任何污染、清涼可口,甚至可以直接掏飲。但是,當水流
到中游、下游時,就漸漸受到污染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最初講法是很純的,
但是印度版圖大、種族、語言、階級制度與文化都相當複雜,戰亂又多,佛法
流傳久了就會開始摻雜。

  佛陀在世時,只在中印度的恆河兩岸行化,佛陀入滅一百五十年,孔雀王
朝阿育王統一全印度,也把佛法遍布全印度。根據歷史的考證,阿育王甚至派
遺傳教師,到過今天的希臘、越南、緬甸、西域,可能還來到龜茲,甚至有人
懷疑他也到了大秦,當時秦始皇與阿育王國同時代。

  孔雀王朝一沒落,中印度再產生第二個王朝,國土信奉婆羅門教,中印度
興盛的佛教受到嚴重的傷害。中印度的出家人向南北逃去,向北逃的到了西北
印度,『說一切有部』就在這裡發展;向南逃的就到東南印度,所以佛滅三百
年到四百年左右,中印度恆河流域的佛教相當沒落衰微。

  那麼,現在的經典,是否就是當初結集完成時的樣子?譬如現在讀到某一
部經是五千字,是否當初結集時就是五千字?事賣上,大藏經裡面往往早期與
後期的同一部經典,會出現好幾個人的翻譯,不論小乘經大乘經,看多了就會
發現佛經有經過『增飾』的情形。

  佛弟子將佛說的話又加以發揮解釋,是屬於一種增飾,佛經也是一樣;比
如妙法蓮華經有七卷,但目前的學術界認為最原始的妙法蓮華經可能只有三卷
或四卷。佛經經過歷代的傳承、時空的演變,比如從東南印度傳到中印度,再
傳到北印度,這個流傳的歷史演化,使得這些文章增加了幾品進去,或某一段
、某一品的敘述增長了。


--
勿因耳聞而輕信,道聽塗說本無稽;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眾人謠言不可靠,毫釐之差失千里;迷信教條未見安,經典所載非無疑;
師長訓示固可貴,懾信權威非所宜;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復益人;
必俟體察分析後,始能虔信並奉行。                 ∼《羯臘磨經》

Ξ 獅子吼站  [FROM: 163.30.125.135] ◇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