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無住處涅槃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同無住涅槃。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pratisthita-nirvāna。又作無住涅槃。為唯識宗所說四種涅槃之一。即不住於生死、涅槃之涅槃,稱為無住處涅槃。菩薩以大悲憐愍有情,故不住涅槃;又以般若濟度有情,故不住生死,此無住處涅槃,即指菩薩之涅槃而言。

據成唯識論卷十載,此為大乘之最高佛果,無住處涅槃,即為真如,斷離所知障,大悲般若常為輔翼,由此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稱涅槃。〔入楞伽經卷四、大乘莊嚴經論卷二、攝大乘論釋卷十三(真諦譯)〕(參閱「涅槃」4149) p5086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無住處涅槃(梵apratiṣṭhita-nirvāṇa,藏mi-gnas-paḥi mya-ṅan-las ḥdas-pa)

「不耽著生死或涅槃」的涅槃。菩薩為大悲故,不住於涅槃;依般若故,不住於生死,所以說菩薩的涅槃是無住處涅槃。《攝大乘論》卷十三(大正31‧247a)︰「論曰︰諸菩薩惑滅即是無住處涅槃。釋曰︰(中略)菩薩不見生死涅槃異。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別生死則住生死,若分別涅槃則住涅槃。菩薩得無分別智,無所分別故無所住。」論中並列菩薩乘有︰本來清淨涅槃、無住處涅槃、有餘、無餘等四種涅槃。又,《成唯識論》卷十云(大正31‧55b)︰「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附︰印順〈涅槃無住義〉(摘錄自《攝大乘論講記》第八章第二節)

頌文︰「於生死涅槃,若起平等智,爾時由此證,生死即涅槃。由是於生死,非捨非不捨;亦即於涅槃,非得非不得。」

講記︰這轉依解脫就是無住涅槃。什麼是無住﹖為什麼能無住呢﹖菩薩「於生死涅槃」的二法中,「若起平等」的無分別「智」,就能知道生死涅槃無差別。生死涅槃沒有固定的自性,隨染而成為生死,生死是遍計執性,它本來寂靜,與隨淨轉顯的涅槃平等無二。所以平等智起「時,由此」便能「證」知「生死即涅槃」,於生死中見為寂靜。生死既然與涅槃平等,那末「於生死」法便沒有什麼可捨的了──「非捨」;但煩惱的錯覺,使眾生在無生死中受生死,菩薩如實的證達,雖不捨生死,也不像眾生的受生死苦逼,所以也「非不捨」。生死既非捨非不捨,既本來涅槃,離生死沒有涅槃可證,所以也「即於涅槃」法,「非」有另一法可「得」。既見到生死的寂靜,證得涅槃與眾生不同,所以也「非不得」。菩薩的無住涅槃如此,所以能不捨生死,不著涅槃,盡未來際度眾生。


[法相辭典(朱芾煌)]

成唯識論十卷六頁云: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二解 成唯識論十卷七頁云: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斷彼、得無住處?彼能隱覆法空真如,令不發生大悲般若;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斷彼時,顯法空理。此理即是無住涅槃。令於二邊、俱不住故。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與無住涅槃同。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