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彼分涅槃

[法相辭典(朱芾煌)]

此亦靜慮之異名。瑜伽十一卷九頁云:或復名為彼分涅槃;亦得說名差別涅槃。由諸煩惱一分斷故;非決定故;名彼分涅槃。非究竟涅槃故;名差別涅槃。

二解 瑜伽八十八卷三頁云:復由三緣及五種相,當知證得彼分涅槃。何等三緣?一、遍知苦故,二、深見一切隨順苦行,諸過患故,三、超過愁等一切苦故。云何五相?一、知苦種類相交涉時,發生愁等。是名於彼遍知自性。二、知有種子,彼法得生。是名於彼遍知因性。三、知自所行所知境界。是名於彼遍知緣性。四、隨觀執著我所及我。皆是能順眾苦諸行。是名於彼遍知行性。五、隨觀三世欲界所繫諸行過患,能斷一切愁等諸苦。當知由此三緣五相,獲得如是彼分涅槃。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世俗滅諦

集論五卷十三頁云:何等世俗故?謂以世間道摧伏種子所得滅。是故世尊別名說為彼分涅槃


差別涅槃

彼分涅槃中說。


善說法者與惡說法者宿住隨念染淨有別

瑜伽八十八卷八頁云:復次由三種相,善說法者、惡說法者、於等事中,宿住隨念,當知染淨,有其差別。何等為三?謂惡說法者、宿住隨念,於彼諸行自相共相,不如實知。便於諸行,或全計常,或一分常,或計非常,或計無因。善說法者、宿住隨念,如實知故;無邪分別。是名第一二念差別。又惡說法者、隨依何定發宿住念,不能如實了知是苦,便生愛味。由愛味故;於過去行,深生顧戀;於未來行,深生欣樂;於現在行,不能修行厭離欲滅。善說法者、當知一切與彼相違。是名第二二念差別。又惡說法者、如是邪行、四種雜染所雜染故;能感後有。何等名為四種雜染?一、業雜染。二、見我慢纏雜染。三、愛纏雜染。四、彼隨眠雜染。若諸新業、造作增長;若諸故業、數數觸已,而不變吐。是名業雜染。若於諸行,邪分別起薩迦耶見;於他有情,以諸沙門婆羅門等、與己校量;謂自為勝,或等,或劣。是名見我慢纏雜染。於內於外所起貪欲,於愛行中,應知其相。是名愛纏雜染。於相續中,見我慢愛,三品麤重,常是隨逐。是名彼隨眠雜染。如是四種,總攝為二。謂業、煩惱。煩惱復二。纏、及隨眠。於諸行中,先起邪執,後生貪著。由此二種增上力故;雖復有餘煩惱雜染;而但取此爾所煩惱。於諸行中,不校量他,自起邪執;說名為見。校量於他,說名我慢。如是邪執,是無明品。由此為先,發起貪著;名為愛品。由此二種根本煩惱、於生死中,流轉不絕。若善說法毘奈耶中正修行者、能斷如是四種雜染。於現法中、能般涅槃。又由此故;能住究竟圓滿涅槃。若不爾者;尚不能住彼分涅槃;何況究竟。是名第三二念差別。


靜慮異名

瑜伽十一卷九頁云:復次于諸靜慮名差別者:或名增上心。謂由心清淨增上力,正審慮故。或名樂住。謂於此中,受極樂故。所以者何?依諸靜慮,領受喜樂、安樂、捨樂、身心樂故。又得定者,於諸靜慮,數數入出,領受現法安樂住故。由此定中,現前領受現法樂住。從是起已;作如是言:我已領受如是樂住。於無色定,無如是受。是故不說彼為樂住。然彼起已;應正宣說。何以故?若有阿練若苾芻,來就彼問;彼若不答;便生譏論:此阿練若,苾芻云何名為阿練若者。我今問彼超色無色,寂靜解脫,而不能記。是故為說應入彼定,非為樂住。或復名為彼分涅槃。亦得說名差別涅槃。由諸煩惱一分斷故;非決定故;名彼分涅槃。非究竟涅槃故;名差別涅槃。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