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包含此關鍵字的其餘詞彙

共般若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般若經中有淺深二說,於聲聞與初心之菩薩共通說其淺義,是曰共般若,單對上位之菩薩,說其深義,是曰不共般若。由天台之四教言之,則共般若為通教,不共般若為別圓二教也。智度論百曰:「如先說般若,有二種:一者共聲聞說,二者但為十方住十地大菩薩說。」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共般若

「不共般若」之對稱。謂般若波羅蜜法門是為聲聞、緣覺、菩薩三乘共通而說的。此指《般若經》等大乘經典而言。不共般若僅為菩薩而說,是二乘不共通的法門;此指《華嚴經》而言。《大品般若經》卷三〈勸學品〉謂(大正8‧234a)︰「是般若波羅蜜中廣說三乘,是中菩薩摩訶薩、聲聞、辟支佛當學。」亦即《般若》等經是共通為三乘而說,故稱共般若;《華嚴經》是如來不可思議無障無礙智法門,盡佛智之深處,非二乘所能知,故稱不共般若。此因前者其體遍權實,故通三乘,後者局於實,故不通三乘。

◎附︰宇井伯壽著‧印海譯《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五章第二節(摘錄)

般若波羅蜜當下被稱為大乘者,是出於般若經,但般若含攝了所有佛教。說共般若者,指所有三乘普通所解所行之一方面而說,這如通常之般若經及其思想。反之說不共般若者,指為菩薩修行十地以後之第十地法雲地菩薩所說,唯有法身菩薩所解所行而得的祕密之說。約經說,即指《法華》、《不可思議解脫經》等。祕密者,決不是佛陀之內密意義,而是所說祕奧深邃,若非其機不得其解之謂。所以《法華》、《華嚴》一切所說實際上綜合了般若波羅蜜最上義。此共、不共般若在同一意趣上說明般若有有為、無為之二種,或與五波羅蜜同時和常住之二種。進而說佛法有福德門、智慧門二類,福德門是菩薩修集功德之道行方面,於果位上獲得十八不共法。智慧門是徹見諸法實相,捨離諸法,心不著於空,不厭生死,不住涅槃之一方面。總結前者是共有為,與五波羅蜜共的般若方面說,後者是不共無為,常住的不共般若方面說。因此二者都是完全絕對的智慧。

〔參考資料〕 《華嚴經探玄記》卷一;《華嚴五十要問答》卷上;《四教義》卷一;《三論玄義》;《華嚴五教章》卷一;《華嚴法界玄鏡》。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共通的般若。般若華譯為智慧。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