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日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紀念釋迦牟尼佛入涅槃的佛教節日。又稱佛滅日、大惡日。南傳、北傳佛教對於釋迦生卒年月的說法不一,故各國紀念佛涅槃的日期亦不盡相同;一般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朝鮮等)定於農曆二月十五日(日本在近年改採西曆),屆時各寺院往往舉行涅槃法會,或紀念儀式。
《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云(大正48‧1116a)︰「涅槃日,住持先於佛殿拈香祝聖諷經畢,次第上堂;(中略)二月十五日,恭遇本師釋迦如來大和尚入涅槃之辰,率比丘眾,嚴備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以伸供養。」
(術語)又作諱日。人之死日,追懷其人,而忌逸樂之事,故云忌日。禮祭義曰:「君子有終身之愛,忌日之謂也。」註「忌日者親亡之日。」楞嚴經一曰:「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腋。」同長水疏曰:「先王崩日,忌諱之辰,故云諱日。諱忌也,以忌舉吉事諱避其名也。」釋氏要覽下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營會供養,即忌日之事也。俗禮君子有終身之孝,忌日之謂也。又謂不樂之日,不飲樂故。或云諱日,或云遠日(遠日猶溫曲禮,喪事先遠日)。釋子死亡,可稱歸寂之日,蓋釋氏無忌諱故。」
(行事)二月十五日追悼佛入滅之法會。揭涅槃像,讀誦遺教經。釋氏要覽曰:「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營會供養,即忌日之事也。」
清末民初淨土宗僧。俗姓趙。諱聖量,號常慚愧僧。陜西郃陽(今合陽)人。少習儒學,喜研程朱之學,嘗闢佛批老。後因病困頓多年,始悟闢佛之無知,乃棄理學家知見,皈投佛法。清‧光緒七年(1881)至終南山,隨蓮華洞道純出家。翌年,於興安縣雙溪寺,從印海受具足戒。爾後隱居終南山太乙峰。日夜念佛,專心淨土,兼讀佛經。十二年(1886)入河北紅螺山資福寺念佛,以廬山慧遠為先範,故自號「繼廬行者」。復轉錫北京龍泉寺、圓廣寺等剎。十九年(1893),浙江定海普陀山法雨寺方丈化聞,入京請藏經,並覓管理藏經之人選。當時師獲佛界一致推荐,於是化聞請師南下,居法雨寺藏經樓,任首座和尚,主理經藏。此間師仍日夜稱念佛號,精勤不懈達二十年之久。
民國元年(1912),《佛學叢報》刊行。以徐蔚如、高鶴年二人向師索稿,師遂以「常慚」之名發表弘法文字,從此即以文字攝化眾生,並弘揚淨土。民國六年(1917)徐蔚如刊行《印右師信稿》,翌年復刊《印右師文鈔》。由於此二書陸續增補再版,師遂廣受緇素兩界重視。民國十一年(1922)後,師常居上海太平寺。十七年(1928),於蘇州報國寺閉關,專修念佛行。二次大戰後,隱居靈巖山。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四日,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年八十,法臘六十。
師與虛雲、太虛、弘一諸僧,同為代表民國初期佛法的龍象。一生淡泊名利,克苦儉樸,以念佛普利法門,誘掖眾生。恪遵「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三大行事原則。常勸人應老實修持,重視因果報應。對於淨土法門的弘揚,師用力最鉅,影響最深。民國以來之佛教界,無人能出其右。
師之著述甚多。在各種刊本中,以台北佛教書局所印行的《印光大師全集》精裝七冊(1977年版),內容最為完備。
◎附︰張一留〈靈巖印光大師略史〉(摘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下〈雜著〉)
師諱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陜西郃陽趙氏子。幼隨兄讀儒書,頗以聖學自任,和韓歐闢佛之議,後病困數載,始悟前非。
師年二十一,投終南山南五台蓮華洞寺禮道純和尚薙染,時清‧光緒七年也。明年,受具於陜西興安雙溪寺印海定律師座下;先是充照客於湖北蓮華寺時,於晒經次,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而知念佛法門。自幼病目,幾喪明,至是乃悟身為苦本,一心念佛,目疾旋愈;生平自行化他,一以淨土為歸,即造端於此。嗣聞紅螺資福寺為專修淨土道場,遂於二十六歲辭師前往。翌年正月朝五台畢,仍回資福,歷任客堂、香燈、寮元等職。三載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讀大乘經典,深入經藏,妙契佛心,徑路修行,理事無礙矣。
師年三十,至北京龍泉寺為行堂。三十一,住圓廣寺。越二年,隨普陀法雨寺化聞和尚南行,安單寺之藏經樓。旋閉關,兩期六載。出關後,與諦閑先後居蓮蓬。年四十四,為溫州頭陀寺請藏,事畢南旋,仍住法雨經樓;出家三十餘年,終清之世,始終韜晦,不喜與人往來,亦不願人知其名字。
民國紀元,高鶴年取師文數篇,刊入《上海佛學叢報》,署名常慚。六年,徐蔚如得其與友三書印行,題曰《印右師信稿》。七年,得文二十餘篇,印於北京,題曰《印右師文鈔》。八年,再印續編。九、十兩年,復有增益。十一年至十五年間,又迭次增廣,題曰《增廣印右師文鈔》。論者謂言言見諦,字字歸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發揮禪淨奧妙,抉擇其間難易,實有發前人未發處;且不獨佛理精邃,即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五倫、八德等儒門經世之道,亦必發揮盡致,文義典雅,紙貴洛陽。由是而聞風欽慕,望列門牆者,若泉水之赴壑,莫之能禦矣。
師之開導後學,耳提面命,本諸經論,流自肺腑,不離因果,不涉虛文。應折伏者,禪宿儒魁,或遭呵斥;即達官顯宧,絕無假借。應攝受者,後生末學,未嘗拒絕;縱農夫僕婦,亦與優容,一種平懷,三根普利,情無適莫,唯理是依。凡有請益,必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之實事實理,諄諄啟迪,令生憬悟,立為人處世之根基;進以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實奉行,作超凡入聖之捷徑。
民國十一年,定海縣陶在東,會稽道黃涵之,彙師道行,呈請政府,題賜「悟徹圓明」匾額一方,齎送普陀,香花儲養,盛極一時,緇素欣羡,師則若罔聞知;有叩之者,答以虛空樓閣,自無盛德,慚愧不已!榮從何來﹖
師一生儉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香敬,悉代廣種福田,從不私入囊橐。弘化則設社印書,流通中外;利物則救災卹難,感及蟻蟲;至於維護法門,保全廟產,不遺餘力,功更足多;若普陀,若爭資福寺,若五台碧山寺,廣濟茅蓬等,皆仗師一言,寢其事而得其平。師固不喜眷屬,而薄海以為師。師又宿誓不作寺廟主,而杖錫所至,咸成名剎。
民國七年,迭因事至滬,卓錫太平寺。民國十七年,厭繁華急欲覓寺地歸隱,遂於十九年二月往蘇,掩關報國寺,在關中佛課餘暇,圓成普陀、清涼、峨嵋、九華,各志之修輯。逮二十六年冬,移錫靈巖安居,纔三載,而智積菩薩顯聖之剎,乃為大師示寂歸真之地矣。
師之示寂也,預知時至;二十九年春,復人書云︰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云︰光將死之人,豈可留此規矩。冬十一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二十八日午後一時,在山全體職事咸集,命之曰︰靈巖住持,未可久懸,當以妙真任之,眾表贊同,乃詹十一月初九日為昇座之期,師云太遲,改選初四,亦云遲了,後擇初一,即點首示可。初三晚,仍進稀粥碗許,食畢,語真達等云︰淨土法門,別無奇特,祇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初四早一時半,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二時十五分,索水洗手畢,起立云︰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發願,要生西方。說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時許,妙真至,囑咐其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後祇唇動不復語。至五時,於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而逝。初五下午二時入龕,顏色如生。師生於清‧咸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三日庚辰時,寂於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卯時,世壽八十,僧臘六十。民國三十年辛巳二月十五佛涅槃日,舉火荼毗,獲舍利無算。民國三十六年丁亥九月十九日,塔於靈巖。
〔參考資料〕 《印光大師永思集》;《靈巖山志》;《印光大師畫傳》;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
於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日所舉行的追慕法會。即於每年二月十五日掛涅槃像、諷誦《涅槃經》、《遺教經》等經的紀念法會。
關於本會之由來,已不知其詳。然至遲在宋代,此風已成。《佛祖統紀》卷三十三云(大正49‧319b)︰「如來於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入滅。凡在伽藍必修供設禮,謂之佛忌。」《釋氏要覽》卷下(大正54‧309c)︰「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天下僧俗有營會供養,即忌日之事。」
關於佛入滅之日多有異說。《長阿含經》卷四、《菩薩處胎經》謂之二月八日,《般泥洹經》謂之四月八日,《薩婆多論》卷二謂之八月八日,而以《大般涅槃經》卷一、《大般泥洹經》卷一、《善見律毗婆沙》卷一等謂二月十五日之說最為世人所接受。《魏書》〈釋老志〉謂佛於拘尸那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入涅槃。《西域記》卷六則謂(大正51‧903b)︰「佛以生年八十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入般涅槃,當此三月十五日也。說一切有部,則佛以迦剌底迦月後半八日入般涅槃,當此九月八日也。」此與《大般涅槃經》等書所記二月十五日之說,頗有差異。
〔參考資料〕 《廣弘明集》卷二十八;《敕修清規》卷上〈報本章〉佛成道涅槃條;《增修教苑清規》卷上;《宋淨覺仁岳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
清代淨土宗僧。江蘇常熟人。俗姓時。字思齊,號省庵。自幼即不茹葷,夙有出塵之志。十五歲出家,二十四歲受具戒。後謁紹曇,聽講《唯識》、《楞嚴》、《止觀》,晝夜研窮,於三觀十乘之旨、性相之學,無不通貫,紹曇遂為授記莂,傳為靈峰四世天台正宗。既而掩關於真寂寺三年,期間,晝覽藏經,晚課佛號,解行兼修。後歷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遷林寺等剎。
雍正七年(1729)結蓮社,為文示眾,以畢命為期,判日課為二十分,十分持名,九分作觀,一分禮懺。雍正十一年臘月,告弟子曰︰「明年四月,吾其去矣。」遂掩關一室,日課佛名十萬聲。翌年四月書偈辭眾,面西趺坐,合掌稱佛名而寂,享年四十九。
師嚴習毗尼,不離衣鉢,日止一食,脇不帖席。嘗以佛涅槃日,大合緇白廣修供養,燃指佛前,發四十八大願,卒感舍利發光。著書有《西方發願文註》、《續往生傳》、《東海若解》、《勸發菩提心文》各一卷,另撰有淨土詩一0八首,及有關舍利、涅槃等之懺文。
〔參考資料〕 《淨土聖賢錄》卷六;《新續高僧傳》卷四十五;蔣維喬《中國佛教史》卷四;望月信亨著‧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第三十八章。
亦名:釋門時節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僧祇,
資持記釋云:「前引僧祇,通示四
時。文略成道、轉法輪二日,故云乃至。今時但知降生、涅槃,二時供養;餘二舉世未聞。聞者行之。薩下,次定日月,又二,初引文示異,多論總明四日。但二日重疊,今取下瑞應,四月八日降生,復準涅槃,二月十五日滅度,則四日各異,修供可行,復是此方機緣所樂。故一年四日,釋門時節,二月八日成道,二月十五日涅槃,四月八日降生,八月八日轉法輪,適時之義,勿事專隅。」(事鈔記卷三七‧一五‧一八)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