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中般涅槃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阿那含果」的聖人中,從人間命終往生天界的中陰階段即證得涅槃者。因為在「中」陰階段「般涅槃」,所以名為「中般涅槃」。


[佛光阿含藏]

中般涅槃(antarāparinibbāyī)(巴),即於欲界死,而於色界生之「中間得涅槃者」,不還之聖者。於欲界死而往生色界,於其中有之位證阿羅漢果而得般涅槃者。

不還果之聖者,死於欲界而生色界時,於中有之位,證阿羅漢果,而得般涅槃。生般涅槃:既生於色界,未久即能起聖道,斷除上地(無色界)之惑而入般涅槃。無行般涅槃:生於色界,但未能加功用行,任運經久方才除上地之惑而入般涅槃。有行般涅槃:生於色界,經長時之加行勤修而入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生於色界之初禪,由此漸次上生至色究竟天或有頂天而入涅槃。「流」字之下,宋本有「般涅槃」三字。「尼」字之下,元、明二本均有「般涅槃」三字。


[阿含辭典(莊春江)]

南傳作「中般涅槃者」(antarāparinibbāyī),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在間隔中達成涅槃者」(an attainer of Nibbāna in the interval),並解說:這是五種「不還者」的第一種,註釋書中說,這是生到「淨居天」後,在其生命期的一半內證阿羅漢者,但如果從字面上的意思(antara),那應該是在此生到下一生當中證涅槃(attains Nibbāna in the interval between two lives),也許是在細身(subtle body)存在的中間狀態。按:這裡「在細身存在的中間狀態」,或許就是「中有」(antarābhava)之譯。「中有」的存在否,在部派論師間是有異議的,南傳的傳統是屬於不承認「中有」存在的部派。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中般涅槃

指在中有之位入無餘涅槃的不還果(Anā-gāmī,阿那含果,三果)聖者。略稱「中般」。即不還果的聖者起殊勝的加行,雖因中途遭遇逆緣,餘惑未斷而命終,受色界的中有,但仍乘前加行道而在中有中斷餘惑入涅槃。《俱舍論》卷二十四云(大正29‧124b)︰「此不還者總說有七,且行色界差別有五,(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中略)言中般者,謂往色界住中有位便般涅槃。」


[法相辭典(朱芾煌)]

俱舍論二十四卷三頁云:言中般者,謂往色界,住中有位,便般涅槃。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四卷三頁云:云何中般涅槃?謂有補特伽羅、前生中、於五順下分結,已斷已遍知。於五順上分結,未斷未遍知。造作增長順起有受業,不造作增長順生有受業。從彼命終,起色界中有;即住彼中有,得如是種類無漏道。由此道力,進斷餘結;於無餘依涅槃界,而般涅槃。是名中般涅槃。問:何故名中般涅槃?答:此補特伽羅、已過欲界,未到色界,住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利根軟煩惱故;能於中有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復次此補特伽羅、先得有心。有心無間,得學心。學心無間,得無學心。無學心無間,得非學非無學心,即住彼心而般涅槃。故名中般涅槃。問:此言欲差別誰?答:欲差別餘聖者。謂餘聖者、學心無間,或起無學心;或起非學非無學心。此即不爾。學心無間,必起無學心。餘聖者非學非無學心無間,或般涅槃;或更起無學心。此則不爾。非學非無學心無間,定般涅槃。以餘聖者、數起聖道現在前,此不數起故。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