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離欲

瑜伽一卷十三頁云:云何離欲?謂隨順離欲根成熟故,從他獲得隨順教誨故,遠離彼障故,方便正修無倒思惟故,方能離欲。

二解 瑜伽三十三卷九頁云:復次此中離欲者:欲有二種。一者、煩惱欲,二者、事欲。離有二種。一者、相應離,二者、境界離。

三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頁云:言離欲者:謂無現在受用喜樂故。

四解 瑜伽八十四卷六頁云:言離欲者:謂於修道、離欲究竟。又云:言離欲者:由於修道,永斷貪故。

五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頁云:於無欲界,未得為得,勤修習故;名於諸行修離欲。

六解 雜集論八卷十四頁云:何故名離欲?修道對治、得離繫故。由彼修道、離諸地欲,漸次所顯;故名離欲。

七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頁雲;云何離欲?謂由修習厭心故;雖於對治,不作意思惟;然於一切染愛事境,貪不現行。此由伏斷增上力故。又云:即依止厭,除非想非非想處,於餘下地,得離欲時;施設離欲位。故名離欲。

八解 法蘊足論五卷十五頁云:云何欲?謂貪亦名欲。欲界亦名欲。五妙欲境亦名欲。今此義中,意說五妙欲境名欲。所以者何?以五妙欲,極可愛故;極可醉故;極可欲故;極可樂故;極可貪故;極可求故;極可悶故;極可縛故;極可希故;極可繫故;此中名欲。然五妙欲非真欲體。真欲體者,是緣彼貪。如世尊說:世諸妙境非真欲。真欲謂人分別貪。妙境如本住世間。智者於中已除欲。此頌意言:可愛妙色聲香味觸,非真欲體。真欲體者,謂緣彼生分別貪著。欲境如本,智者於中名離欲故。尊者舍利子,有時為人說如是頌。爾時有一邪命外道,不遠而住,以頌難詰舍利子言:若世妙境非真欲,真欲謂人分別貪;苾芻應名受欲人。起惡分別尋伺故。時舍利子報外道言:起惡尋伺,實名受欲。非諸苾芻、於世妙境、皆起不善分別尋思;故汝不應作斯難詰。以頌反詰彼外道言:若世妙境是真欲,說欲非人分別貪;汝師應名受欲人。恆觀可意妙色故。時彼外道,默不能答。彼師實觀可愛愛色。由此知欲,是貪非境。爾時有一汲水女人,聞上伽陀,便說頌曰:欲、我知汝本,汝從分別生。我更不分別,汝復從誰起。時復有一遏吒羅種,聞上伽陀,亦說頌曰:牟尼安隱眠,遇惡無愁惱。心樂靜慮者,不遊戲諸欲。此頌意言:可愛妙境皆非真欲。於彼所起分別貪愛,乃是真欲。是故此中,應作四句。一、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離非心。謂如有一,剃除鬚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所受諸欲,數復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出家,心猶未出;是名於欲身離非心。二、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心離非身。謂如有一,雖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臥具香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役奴婢僮僕作使,或時發起打罵等業;而於諸欲,不生耽染;不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於欲,心離非身。三、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離。謂如有一,剃除鬚髮,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參法侶;於諸欲境,心無顧戀;不數發起緣彼貪愛。失念暫起,深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於欲身心俱離。四、有一類補特伽羅,於諸欲境,身心俱不離。謂如有一,畜妻養子,受用上妙田宅臥具香鬘瓔珞衣服飲食,受畜種種金銀珍寶,驅役奴婢僮僕作使,發起種種打罵等業;復於諸欲,深生耽染;數數發起猛利貪愛。彼身心二種,俱不出家;是名於欲,身心俱不離。云何離欲?謂於諸欲、遠離、極遠離、空不可得;故名離欲。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