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空相

辯中邊論上卷一頁云:頌曰: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離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謂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若於此非有,由彼觀為空。所餘非無故;如實知為有。若如是者;則能無倒顯示空相。

二解 辯中邊論上卷六頁云:所知空性、其相云何?頌曰:無二有無故;非有亦非無。非異亦非一。是說為空相。論曰:無二、謂無所取能取。有無、謂有二取之無。此即顯空,無性為性。故此空相,非有非無。云何非有?無二有故。云何非無?有二無故。此顯空相非有非無。此空與彼虛妄分別,非異非一。若異;應成法性異法。便違正理。如苦等性。若一;則應非淨智境;亦非共相。此即顯空與妄分別,離一異相。

三解 雜集論六卷七頁云:空相者:謂若於是處,此非有;由此理,正觀為空。若於是處,餘是有;由此理,如實知有。是名善入空性。如實知者:不顛倒義。問:於何處、誰非有?答:於蘊界處,常恆凝住不變壞法我我所等,非有。由此理,彼皆是空。問:於是處,誰餘有?答:即此處無我性。此我無性,無我有性,是謂空性。由彼諸行常等相我,此中無故,諸行恆時離我性相,無我真性,此中有故;非一向無。此俱名空性。故薄伽梵、密意說言:有、如實知有。無、如實知無。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