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慚愧

瑜伽四十四卷十六頁云:云何名為菩薩慚愧?當知慚愧、略有二種。一者、自性。二者、依處。言自性者,謂諸菩薩、於罪現行,能正覺知我為非法;內生羞恥。是名為慚。即於其中,能正覺知於他敬畏,外生羞恥;是名為愧。菩薩羞恥、本性猛利,況復修習。如是應知名為菩薩慚愧自性。言依處者略有四種。若諸菩薩、於所應作,不隨建立;而生羞恥。當知是名第一依處。若諸菩薩、於不應作,隨順建立;而生羞恥。當知是名第二依處。若諸菩薩、於覆已惡,而生羞恥;當知是名第三依處。若諸菩薩、於自所生惡作有依、隨逐不捨,而生羞恥;當知是名第四依處。如是應知名為菩薩慚愧依處。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三十五卷三頁云:慚愧何差別?答: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慚;於諸罪中、深見怖畏,是愧。如是差別。問:何故復作此論?答:阿毗達磨說此二法、展轉相應,其相相似;今欲分別慚愧二種姓相差別,故作此論。謂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慚;於諸罪中、深見怖畏,是愧。復次有所恭敬,是慚;有所怖畏,是愧。如是次第、與前所說無慚無愧差別相違,應隨廣說。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