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作意

瑜伽三卷七頁云:作意云何?謂心迴轉。又云:作意作何業?謂引心為業。

二解 瑜伽五十五卷二頁云:作意云何?謂能引發心法。作意作何業?謂於所緣,引心為業。

三解 顯揚一卷三頁云:作意者:謂從阿賴耶識種子所生,依心所起,與心俱轉相應。動心為體,引心為業。由此與心同緣一境,故說和合,非不和合。如經中說:若於此作意;即於此了別。若於此了別;即於此作意。是故此二、恆和合,非不和合。此二法、不可施設離別殊異。復如是說:心心法行,不可思議。又說:由彼所生作意正起,如是所生眼等識生。

四解 成唯識論三卷二頁云:作意、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謂此警覺應起心種,引令趣境;故名作意。雖此亦能引起心所;心是主故;但說引心。有說:令心迴趣異境;或於一境持心令住故名作意。彼俱非理。應非遍行。不異定故。

五解 集論一卷五頁云:何等作意?謂發動心為體;於所緣境,持心為業。

六解 五蘊論二頁云:云何作意?謂能令心,發悟為性。

七解 廣五蘊論四頁云:云何作意?謂令心發悟為性。令心心法,現前警動,是憶念義。任持攀緣心為業。

八解 俱舍論四卷三頁云:作意、謂能令心警覺。

九解 品類足論一卷三頁云:作意云何?謂心警覺性。此有三種。謂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學作意。

十解 品類足論二卷十六頁云:作意云何?謂牽引心、隨順牽引、思惟牽引、作意造意、轉變心、警覺心,是名作意。

十一解 界身足論上二頁云:作意云何?謂心引於隨引、等隨引、現作意、已作意、當作意、警覺心;是名作意。

十二解 入阿毗達磨論上六頁云:作意、謂能令心警覺;即是引心趣境為義。亦是憶持曾受等。此有三種。謂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七有學身中無漏作意,名學。阿羅漢身中無漏作意,名無學。一切有漏作意,名非學非無學。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