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三種言依

大毗婆沙論十五卷九頁云:如契經說:有三種言依。無第四、第五。云何為三?謂依過去,說曾諸法;依未來說當諸法;依現在說今諸法。問:言依、以何為自性?答:品類足說:言依、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所攝。問:言、即是語;彼依、是名。但應一界一處一蘊所攝。何故言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所攝耶?答:彼論應說言依一界一處一蘊所攝;而言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所攝者:依展轉因,故作是說。謂語依名轉,名依義轉。義是言展轉依。義中具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故;說者聽者,皆為於義。是故彼論,依展轉因,說言依自性。有說:言依是名,及所說義。是故具有十八界等。以言依名及義轉故。問:何故但依三世法說,三言依;不依無為法,說言依耶?答:亦應說無為法是言依,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無為攝在現在品中。以現在法得無為故。有說:言多分依有為法轉;故無為法不說言依。有說:為止有情增上愚故,說三言依。於有為法,所起無明,多增上故。有說:有情多於三世猶豫,故佛為說三種言依。有說:為止外道執有我故;說三言依。謂外道言:若無我者;我言何依。故佛為說三種言依。我言但依三世起故。有說:為止撥無去來二世,并止現在是無為執,說三言依。依是有體有用法故。無、必無體,無為,無用;故非言依。有說:有為法麤,多信是有;易起言說,故立言依。無為法細,少信是有;難起言說,故非言依。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有為、無為、分為二聚。若彼聚中,三事可得;謂語、名、義,立為言依。無為聚中,雖得有義;而無餘二。故非言依。大德說曰:若法、有用,取果、與果;可立言依。無為、無用;是故不說。脅尊者言:有為諸法,與言可有俱時轉義;故立言依。無為、不然。是故不說。問:若依過去說未來現在法,依未來說過去現在法,依現在說過去未來法;彼是何等言依攝耶?有作是說:彼不攝在三言依中。復有說者,若依過去說未來現在;即攝在過去中。乃至若依現在說過去未來;即攝在現在中。有餘師說:若依過去,說未來現在;未來者,攝在未來;現在者,攝在現在。乃至若依現在,說過去未來;過去者,攝在過去;未來者,攝在未來。前說言依,義為體故。問:若於一時,頓說二世,或復三世;何言依攝?有作是說:彼不攝在三言依中。復有說者,隨能顯名,在何世攝;即說攝在彼世言依。有餘師說:隨所顯義,在何世攝;即說攝在彼世言依。前說言依,義為體故。

二解 集異門論三卷十四頁云:三言依者:謂過去言依,未來言依,現在言依。過去言依者:云何過去?云何言?云何依?而說過去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去。即依如是過去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說過去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過去行,起諸言說:故過去諸行,名過去言依。未來言依者:云何未來?云何言?云何依?而說未來言依耶?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即依如是未來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說未來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未來行,起論言說;故未來諸行,名未來言依。現在言依者:云何現在?云何言?云何依?而說現在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即依如是現在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說現在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現在行,起諸言說;故現在諸行,名現在言依。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