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波羅奈國

波羅奈,梵名 Vārānasī 或 Vāranasī, Varānasī, Varanasī,巴利名 Bārānasī。中印度古王國。又稱波羅奈斯國、波羅捺國、婆羅痆斯國、波羅捺寫國。舊稱伽尸國(梵 Kāśi)。近世稱為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據大唐西域記卷七載,此國都城臨西殑伽河,長十八、九里,廣五、六里。居民殷盛,人性溫恭,多信外道,少敬佛法,僧徒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其大城之東北有婆羅痆河(梵 Varanā),河西有阿育王塔,河東北十餘里有彌勒菩薩、護明菩薩之受記舊址,城西北之鹿野苑,即佛陀成道後最初教化五比丘之地,爾後,佛常遊化至此教化眾生,係六大說法處之一,今城內有數以千計之印度教寺廟,其中有著名之金寺。

此地夙以學術興盛,與北印度呾叉始羅(梵 Taksasilā)皆為婆羅門教學之中心地,玄奘遊歷至此時,濕婆派盛行。一一九四年回教徒入侵後,佛教幾至絕跡。今則不僅成為印度教之聖地,亦為佛教、耆那教之聖地。又此國古以產棉布著稱,著名之波羅捺衣(梵 bārāna)即產於此。〔雜阿含經卷二十三、佛本行集經卷三十三、善見律毘婆沙卷六、大智度論卷三、慧琳音義卷十〕 p3443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