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歐美佛教

歐美佛教最初以研究佛教文獻為始,法國以大乘佛教研究、考古學研究入手;德國、英國以巴利語佛教文獻翻譯研究、考古學研究等為主流。較具代表性之著作有:拉森(C. Lassen)與布爾諾夫(E. Burnouf)合著之巴利語論(Essai de Pāli, 1826),荷吉森(B.H. Hodgson)著尼泊爾與西藏之語言、文學、宗教介紹(Notices of the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of Nepal and Tibet, 1826 ),布爾諾夫之印度佛教史序說(Introduction a I'histoire de Bouddhisme Indièn, 1845)等,梵文法華經之法文翻譯(Lotus de la Bonne Loi)亦於西元一八五二年由布爾諾夫出版,由此遂奠定佛教研究之基礎。其後,以麥克斯穆勒(Max Myller)編輯之「東方聖書」(Sacred Books of the East)為始,有多數巴利語經典、大乘佛教經典陸續譯出,乃使佛教之學術價值與哲學意義備受重視。其中,影響歐洲較巨者,首推阿諾德(Edwin Arnold)之讚佛詩「亞洲之光」(Light of Asia),及奧爾高特(Olcott)領導之靈智學會(The Buddhist Theosophical Society)之活動。英國於西元一九○六年成立英國佛教協會(The Buddhist Society of England),兩年後更名為大英佛教協會(The Buddhist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並由大衛斯(Rhys Davids)出任會長,刊行「佛教評論」(Buddhist Review),致力於佛教之弘揚。此會之推展工作於西元一九二五年由洪飛瑞斯(Christmas Humphreys)繼承,並刊行「英國佛教」(Buddhist in England)。西元一九四三年倫敦佛教教會(Buddhist Society, London)發行「中道」雜誌(The Middle Way),直至今日,仍繼續出版。法國則在美國倫絲貝利女士(Miss Constant Lounsbery)之協助下,由太虛大師創立巴黎佛教友誼會(創於一九二九年),並於一九三九年刊行「佛教思想季刊」(La Pensée Bouddhique)。此外,其他國家亦有不少刊物發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日本鈴木大拙博士之著述及演講,引起歐美人士對禪學之濃厚興趣。美國由於受到歐洲學者之影響,佛教經典之語言學研究相當盛行。又美國思想界之廣泛涉獵東方思想亦值得重視,東西哲學家會議於西元一九三九年在夏威夷召開。同時,以日本移民之佛教信仰(主要為淨土真宗)為中心之活動亦逐漸展開。至於我國佛教徒之在美弘法者,有應金玉堂於紐約創辦美東佛教總會,沈家楨居士創辦世界宗教研究院及大覺寺,以及度輪(宣化)法師於舊金山創辦金山寺、法界大學,佛光山星雲大師於洛杉磯創辦西來寺、國際佛教促進會,聖嚴法師於紐約創立禪中心等。大抵而言,華語系之大乘佛教,頗有逐漸在美國生根之趨勢。〔歐米の佛教(渡邊海旭)〕(參閱「美國佛教」3928) p6100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