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夷夏論

全一篇。南齊顧歡撰。內容係辯論佛道二教之異同。全篇共計八百餘字。作者初引玄妙內篇之老子託胎於天竺維衛國夫人淨妙、法華經與無量壽經所舉之釋迦成佛於塵劫之數,及太子瑞應本起經所載之釋尊為國師、道士、儒林之宗等文,以論述「道即佛,佛即道,其聖則符,其跡則反」之理。

次論夏(中國)、夷(印度)二國於服飾、葬制、儀禮、教法之差異,謂「舟、車均於至遠,而有川、陸之節」,以喻若將佛教之習俗強移至中夏,則難脫悖德犯俗之嫌,因二教於道雖相類似,於俗則大背,故顧歡作此論以駁斥當時有關二教異同之論點。顧歡又認為佛教之涅槃與道教之仙化,於實雖相合,然自得道之遲速難易而言,涅槃之「無生」(遲)迥異於仙化之「無死」(速)。顧歡並將佛道二教互做比較,舉出:佛教文而博,道教質而精;佛言華而引,道言實而抑,抑則明者獨進,引則昧者競前;佛經繁而顯,道經簡而幽;佛為破惡之方,道為興善之術;佛跡光大,道跡密微等諸項,以略述二教之優劣。今收於南齊書卷五十四、南史卷七十五顧歡傳、全齊文卷二十二、玉函山房輯佚書子編道家類等。

據南齊書所載,顧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曾學於雷次宗,後於天台山開館教授,永明元年(483),被徵為太學博士而不就。性好黃老,長於道術,年六十四,卒於剡山。著述有論語顧氏注一卷、道德真經注疏八卷等。夷夏論係為融合佛道二家互相之非毀而撰,然意仍偏黨道教。故當時劉宋司徒袁粲曾託道人通公以書駁斥本論,顧歡亦作書答辯之。此外,佛道二家尚有多人作論以評駁本論。〔隋書卷三十四經籍志、唐書卷四十七經籍志〕 p2338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