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醫療保健 板主: dave5 |
閱讀文章: 第 3208/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努力拼學業~), 看板: medicine 標 題: 認識腹腔鏡手術 發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Wed Nov 8 19:42:39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Spring!news.nctu!feeder.seed.net.tw!news.ntu!news.ntut!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腹腔鏡」這個名稱在許多人的腦海中仍舊是個陌生的名詞,遠不如胃鏡、大腸鏡為 一般熟悉;其實腹腔鏡在婦產科上的使用已頗有歷史,只不過近百年的發展,由「診 斷性」腹腔鏡突破到「手術性」腹腔鏡,還是最近幾年的事。1970年代,腹腔鏡就大 量使用在女結紮手術上,80年初已進步到處理卵巢、輸卵管的病變上,一九八九年 美國發表第一例腹腔鏡子宮切除術至今也只不過七年的時間。這中間最大的改變乃在 腹腔器設備的與改良由於影像攝影系統、熱力光學系統、電燒止血系統、二氧化碳充 氣系統、溶液沖洗系統、手術特殊器械的不斷進步,造成了婦產科手術技術上的大革 命。至今,在所有婦科手術中,有將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剖腹手術,已經被這種幾個 小的技術所取代。美中不足的是國人對醫療資的獲得及瞭解並不充足,在此願藉篇文 章向大家簡介腹腔鏡手術,使大眾有所瞭解,且能接受到最好、最進步的醫療。 腹腔鏡手術是如何進行的?一般人所認知的剖腹手術過程是將肚子打開一個大傷口, 以容納手術醫師手的其至助手的手,待操作完畢,再將傷口縫合起來,均是在醫師目 視著自己的雙手之下操作的;但腹腔鏡手術,醫師卻是注視著電視螢光幕,而非看著 自己的雙手,將體內操作方式改成手術者、助手均在體外操作,再藉由器械延伸入體 內完成手術。一般腹腔鏡手術是採全身麻醉的方式,先是做“氣腹”的操作,所謂“ 氣腹”是用一支細長的導氣針將二氧化碳氣體打入腹腔內,讓病人的腹腔鼓張起來, 以便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手術。而後在肚臍下方劃出一個一公分的小傷口,插入一支窺 視鏡,以光纖電纜外接冷光系統,再加一個攝影鏡頭,使腹內的病變情形能夠清楚地 呈現在電視螢幕上。另外再開一至三個0.5公分的小傷口以便納入器械。此時可以請家 屬進來看電視,由於病變組織放大了五到二十倍,醫師可依著電視螢幕的呈現,一一 解釋病變位置、程度以及即將進行的手術操作。而傳統剖腹手術,由於開腹過程血淋 淋的鏡頭,一般醫師較不願病患家屬親眼去面對,也因此有時候會造成病人及家屬心 中的疑慮。 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在傷口小,操作過程不會破壞原本正常的組織。以卵巢腫瘤手術來 說,一個一、二十公分的卵巢瘤,可藉著幾個0.5及1公分的小傷口將之移除,而原本 需剖腹二十公分之傷口可免除。腹腔鏡醫師的理念是除了有惡轉移的考量外,沒有必 要「犧牲無辜的肚皮」,不必打開十幾、二十公分的傷口,將腫瘤「整團」抱出,而 是利用器械將這些腫瘤體積儘可能的縮小,再由這些小傷口移出體外。由於傷口小, 病人的恢復速度特快,過去往往需要住院五到七天的手術,在腹腔鏡的使用下,許多 手術已改成門診手術,病人可當天手術,當天回家,即使要住院,也縮短至一、二天 ;小傷口甚至不用縫合,以美容膠帶貼上可痊癒,因而有人稱之為「ok繃手術」。 傳統的開腹手術,腹部傷口大,因腹部痛覺神經密佈,疼痛常限制了病人的活動,加 上開腹手術許多微細的出血,無法用肉眼看清楚,進而徹底止血,常造成術後腹膜受 殘存的血液刺激,引發術後疼痛,甚至發燒,加上手術過程腸子的推擠,非得等排氣 ,否則無法進,手術後的恢復當然就較慢了。相對的,腹腔鏡手術由於影像系統的放 大作用,使得止血可達到完全的程度,再加上大量溶液的沖洗,使殘存血液幾乎完全 消失,術後的疼痛或沾黏現象就可以減輕到最低的程度,且腸管撥動程度輕微,術後 可立即進食不需等排氣,如此一來病人的恢復就相當快了。 在婦產科方面,凡是良性的婦科腫瘤,包括:卵巢、輸卵管或全子宮的切除,均可以 腹腔鏡手術進行,另子宮外孕的治療、骨沾粘剝離、子宮內膜異位、慢性骨疼痛、結 紮、不孕症的的診斷與治療,甚至尿失禁,均適用腹腔鏡手術,至於惡性腫瘤,除了 子宮頸原位癌外,目前仍建議以傳統剖腹手術為宜。 -- ※來源 : 台北科大計中紅樓資訊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
閱讀文章: 第 3208/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