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醫療保健 板主: dave5 |
閱讀文章: 第 2649/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最後的暑假), 看板: medicine 標 題: 頭部外傷之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發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Fri Jul 28 13:25:47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news.isu!News.a6Crazy.twbbs.org!news.au!zoonews.ee.ntu!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外科專科護理師鄭淑惠 本院最近發生一個慢性硬腦膜下出血案例,藉此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忽略輕度的頭部外 傷及輕微的症狀。蔡先生年約55歲,兩個月前發生車禍當時無明顯頭部外傷身上多處 骨折,住院約兩週後出院,返家後時常感頭暈、頭痛不適且症狀越來越明顯甚至看東 西出現另一個影子,於電腦斷層檢查下診斷出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立即予安排住院開 刀取出血塊,癒後狀況良好現於門診持續追蹤。 所謂硬腦膜是包在腦表面的一層結締組織,而在硬腦膜及腦表面之間的出血即定義為 硬腦膜下出血。依受傷後出血出現的時間分成三種: (一)七十二小時內為急性。 (二)三天後至三星期為亞急性。 (三)三星期以後為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大部分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病人年紀在五十歲以上,四分之一至一半的病人沒有頭部 外傷的病史,其它有外傷病史者大多為輕微外傷。而有酒精成癮者、癲癇或血液凝固 疾病者,較易發此病。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之機轉與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完全不同,一般在頭部外傷後,可能產 生硬腦膜下出血損及蜘蛛膜而形成硬膜下水腫,其後水腫受炎症反應而形成被膜,產 生肉芽組織,有豐富之血管而形成類洞層,毛細血管多且脆弱,破裂後使得血液及血 漿漏出而形成血腫。 臨床上之特徵:年輕者常以腦壓上升之症狀,如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意識障礙 或半側麻痺、知覺障礙、失語症等表現,而老年常以一些精神症狀如性格變化、無力 氣、記憶力降低等來表現,易被忽視,應特別注意。診斷主要靠電腦斷層攝影。 治療方面,若症狀不明顯且在斷層攝影上看起來血腫對腦的壓迫不厲害,則可臥床休 息,使用滲透壓性利尿劑。如果有症狀出現,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一般以頭顱鑽 洞術在頭上打一至二個洞,將血腫洗淨並引流即可。但若血腫有鈣化之情形,則需開 顱術以去除血腫。 一般術後預後不錯,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回復至正常之功能,死亡率小於百分之一,其 預後主要與開刀前病人的狀況有關。其合併症在老年人較易發生,主要為癲癇(十% )及硬腦膜下膿瘍(小於一%)。 結語:千萬不可輕忽任何症狀,尤其是頭部外傷後,如有不適一定要至神經外科門診 檢查,由神經外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查,以免延誤病情。 -- ※來源 : 台北科大計中紅樓資訊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
閱讀文章: 第 2649/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