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edicine ◎ 醫療保健    板主: dave5
閱讀文章: 第 236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bluemilk.bbs@redbbs.cc.ntut.edu.tw (打球真easy), 看板: medicine
標  題: 缺鐵性貧血(1)
發信站: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B (Wed Jun 14 18:30:55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news.ntut!redbbs
Origin: redbbs.cc.ntut.edu.tw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 藥劑科 馮靜修主任

高中一年級的曉芬在上體育課時,跑完400公尺後昏倒了,急得老師趕快將他送到保
健室,並且通知曉芬的媽媽。等媽媽到學校後,學校的護士阿姨告訴曉芬的媽媽:「
曉芬的下眼瞼看起來很蒼白,而且指甲也很蒼白,因此建議媽媽最好帶曉芬到醫院詳
細檢查是否有貧血。」故而她們就到醫院看病接受血液檢查,結果是曉芬有缺鐵性貧
血。

顧名思義,缺鐵性貧血是缺乏鐵造成的,可是鐵與血液有什麼關係呢?這要從紅血球
的組成說起了。紅血球由骨髓製造,它的組成中有血紅素,血紅素的功能是會攜帶氧
氣,將氧氣送到組織中,但血紅素的組成需要鐵,因此如果缺乏鐵質,血紅素的量就
會下降,造成貧血,而且紅血球外形呈現為小球狀。

那鐵質如何補充?一般而言許多食物中含有鐵質,可以分為血基質鐵(hemeiron)及
非血基質鐵(non-hemeiron),血基質鐵存在動物性的肉中,含鐵量較多、吸收較容
易,如肝臟、牡蠣、貝類、內臟類、瘦肉,而肉類中以紅色越深,含鐵量也愈多。而
非血基質鐵存在於植物中,如菠菜、紅豆,這類的鐵質不易吸收,因此吃全素的人,
容易有缺鐵性貧血。一旦鐵質吸收後會儲存在肝臟、脾臟、骨髓中,以供製造紅血球
。因此鐵質缺乏時,會先用儲存的鐵,當儲存鐵用光了,則血色素就會沒有鐵質可用
,這情形不是短期造成的,而是長期缺鐵後,才會呈現血色素下降。

在正常狀況下身體中也會有正常的鐵流失情況,如:女性的月經期間,會有血液的流
失,鐵也跟著流失,因此女性可在此期間補充含鐵量高的食物。如果飲食正常,但還
是缺鐵,則必須要調查原因,因為有許多原因會造成缺鐵性貧血,如:長期慢性出血
(如慢性胃出血、胃潰瘍)、女性的月經量過多、長期的溶血性貧血、長期全素飲食
者、胃切除的病人、懷孕、或是其他疾病如腫瘤等都可能造成缺鐵性貧血。因此需要
醫師的詳細診斷確認,方能對症治療。

--
※來源 : 台北科大計中紅樓資訊站 redbbs.cc.ntut.edu.tw
※FROM : 140.116.78.93
閱讀文章: 第 2367/4276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