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迦葉尊者與經典結集

迦葉尊者與經典結集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kftseng.bbs@bbs.nchu (玦), 信區: Religion
標 題: 迦葉尊者與經典結集

□ 引用發信人: u8111028@cc.nctu (John-Lin) 的文章 □
> 講到佛教的愛情觀之前,我想先討論佛涅槃之後佛教的發展。
    我不想講有關於愛情觀部份.
    不過以下真的錯的很離譜..

> 佛滅度後不久,大迦葉看到部分年輕的比丘以為從此以後可以不守戒律了,
    這是六群比丘, 出家前本是商業鉅子.
    往往修行不專, 就連佛在世時也是極不聽話的一群修行人.
    幾乎所有的戒都是針對這些人制定的.
    佛在世時就已經處處找戒律的漏洞鑽,
    和現在有人天天找法律漏洞鑽是相同的.

> 因而深感憂心,於是就著手進行佛陀言行的文字化。在這之前只有靠口耳相


 因為佛陀在北印度拘尸那城的雙樹間入滅之後,弟子們把他放在金棺木中
準備火化,但是怎麼燒也燒不起來;有神通的人就說佛陀是要等大家到齊,等
大迦葉尊者來主持荼毘大典。佛陀入滅的消息傳開來之後,大迦葉尊者即由南
印度趕回北印度來參加荼毘大典。在路上遇到很多的比丘,絕大多數的比丘都
傷心難過,一面痛哭一面趕路要回拘尸那城。但是就有一些惡性比丘聽到佛入
滅的消息卻很開心,他們說:『佛在世時實在很囉嗦,戒律一大堆,這也不能
做、那也不能做的,現在大沙門走了,我們可自由了。』迦葉尊者一聽這話,
心裡難過的想,佛陀剛入滅,就有這些惡劣的比丘如此囂張,絕對不能因為佛
陀入滅而便得佛法也在人間消失。於是他徵求所有證阿羅漢果的長老上座同意
,號召起來立刻著手佛經的結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王舍城結集。


> 傳,如果不趕快整理,佛法可能就傳不下來了,因此數月之後進行了一次結
    第一次結集, 是正式的口耳相傳,
    有所有已獲得漏盡通的阿羅漢尊者,
    一齊在阿難尊者的誦出經點後將經點背記下來.
    並沒有紙筆的文字型態流傳, 
    一直到第二次結集才開始有經典以文字型態出現.


 第一次的結集,並沒有用文字作記錄,只是參加結集的這五百位長者阿羅
漢,共同默契承認結集了那些經典,公推阿難尊者結集『經』,公推優婆離尊
者結集『律』。第一次的結集只有經和律而已,經的梵語叫修多羅,律叫做波
羅提木叉或叫毘奈耶。


> 一、阿難隨侍佛側數十年,可以說是最了解佛陀的人,
>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迦葉尊者根本不想讓阿難參加,
>   最後因為大家的意見,不得不讓阿難加入。
    不是迦葉尊者根本不想讓阿難尊者參加,
    而是迦葉尊者要阿難尊者能夠傳佛法依缽,
    所以要他認清自己的本份, 加緊修行.
    惟有漏盡, 所誦出的經典才會入佛本懷,
    不會受心念動轉而有所闕誤.
    阿難尊者也很爭氣, 能後取法應用, 終成阿羅漢,
    於清晨時份現神通力直入結集經點處,
    直上法壇, 誦出佛經.

> 二、佛滅度不久,迦葉尊者馬上對阿難展開批鬥,認為他當時不應該請佛陀讓
>   女人出家,而對於女人眼淚「污染」佛足之事,也歸罪於阿難,一下子就
>   舉了六大罪狀(六突吉羅),把主持僧團的大權從阿難手中奪下。
    主持僧團的大權本來就是付給迦葉尊者,
    還記得佛佛捻花一笑的故事嗎? 那時就已經將大法傳給迦葉尊者護持了.
    當來彌勒佛下生之時, 迦葉尊者還要傳先佛衣缽, 
    並誦先佛(即釋迦牟尼佛)佛法. [彌勒下生經]

    而迦葉尊者所說的阿難尊者六罪,
    並不是迦葉尊者自己所說的, 或是迦葉尊者有如此想法.
    而是在召募結集人才的時後, 與會中的人,
    有如此的想法, 迦葉尊者以他心通得知,
    所以才在大眾中宣揚阿難尊者六罪, 讓阿難尊者自己解釋,
    並為阿難尊者證明, 阿難尊者的解釋是正確的.

    在阿難尊者獲漏盡阿羅漢後, 迦葉尊者便依佛旨, 
    將駐世傳法的大任轉給阿難尊者, 自己往雞足山入滅盡定.
    待彌勒佛出世.

    這不是批鬥, 因為迦葉尊者的心地已經潔淨無染著,
    迦葉尊者是要讓大眾知道, 阿難尊者的難得可貴.
    由其在當時, 迦葉尊者是完全持頭陀苦行,
    最為當時修行環境所稱讚的, 由迦葉尊者為阿難尊者證明是最契機的.

> 三、迦葉是個崇尚苦行的人,極端厭惡女人,佛陀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們都十分
>   討厭他。佛入滅之後,迦葉主持僧團,結果可想而知:苦行集團興起,破壞
>   了佛陀在世所宣揚的「中道」(不偏逸樂、亦不偏苦行的八正道)。之後佛
>   教的發展,因此受了限制。而百年之後,僧團分裂成上座部和大眾部,也是
>   因為這個原因。
    迦葉尊者不但不極端厭惡女人,
    而且迦葉尊者還在阿難尊者請佛收女出家眾之後,
    將自己(迦葉尊者)的俗家妻子接引出家.
    這時後迦葉尊者的俗家妻子正在苦行林中修行.

    可是! 迦葉尊者的俗家妻子和迦葉尊者從未同房過,
    連肌膚之親也未曾有過, 他們之間距離最接近的一次是,
    當迦葉尊者的俗家妻子在睡眠時,
    一隻黑蛇(劇毒)正要爬行過迦葉尊者的俗家妻子垂在床外的手下,
    迦葉尊者為了防止其妻被舌咬, 所以先用衣服把自己的手包起來,
    再把妻子的手放回床上.

    迦葉尊者雖然勵行並稱讚頭陀行, 佛也稱讚,
    可是迦葉尊者從來不會對認何修行人要求要和他一樣,
    只有經常會訓斥六群比丘的放蕩, 放逸.

    苦行僧團的興起是附佛外道興起的同時,
    原先在苦行林中的婆羅門教在吸收了佛教後,
    以篇概全的說佛陀要求一定要修行苦行.
    而同時, 迦葉尊者是執掌僧團的主要人物,
    而且佛陀也曾修行苦行, 所以這個誤會就不是普通的大了.

    請注意, 佛陀希望也最稱讚的不是苦行, 而是行菩薩道,
    而且佛陀也曾對迦葉尊者呵斥不要只取小乘羅漢.
    迦葉尊者從來不會對佛陀無禮, 佛陀的教法他是打從心底的願意遵行.
    迦葉尊者也非常的稱讚能發菩提心的人.

    我不知道寫先前文章的先生是如何推出分裂和迦葉尊者有關係?

    至今最牽強附會的講法是富樓那尊者在第一次結集完後才回到
    結集經典之處. 富樓那尊者只說他並不完全同意結集的結果,
    因為富樓那尊者認為佛陀的教法更加活潑. 所以富樓那尊者和
    迦葉尊者說, 迦葉尊者以自己覺得好的方式傳法, 富樓那尊者
    自己則以自己覺得適當的方式傳法.

    其時, 這是有背景的. 迦葉尊者所要面對的是會自食獅子肉的
    六群惡性比丘. 而富樓那尊者所面對的是質樸的邊地人民.
    為了調伏惡性比丘, 迦葉尊者所實行的, 所集結的經, 律是對的.
    為了符合邊地質樸, 且能互助, 富樓那尊者傳活潑的大乘佛法也是正確的.
    這就是佛法, 而不是死板板的文字規條.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 富樓那尊者與迦葉尊者分手時,
    是互相祝福, 不是互扯後腿. 所以我不認為這是分裂.

    ------------------------------------------------------------
    僧團正式分裂成上座部與大眾部也是在佛陀入滅後一百五十年左右的
    阿育王時代,稱為部派佛教。
    ------------------------------------------------------------

    佛法本身, 並不會分裂, 佛教本身也是完滿無缺的, 
    會分裂的是人們這顆會起分別妄想的癡心.

>   (以上資料大部分取自印順導師的「大乘是佛說」)
    印老原文寫作時代是在佛教在新文化的思潮背景之下, 以及亂事動盪
    不安時, 造成佛教在中國走到只剩下『以經懺維持出家人生活』這件
    事而已. (請見真華法師著作)

    印老與太虛大師等民初大師, 為了這些奇怪的現像, 發表了不少文章.
    其中太虛大師因為中國經典涵蓋範圍不是很廣, 還派遣弟子到各地去
    遊歷, 廣集一些中國本土缺乏的經典.

    而西藏的黃教, 主要傳入時間也是這段時期.

    那印公的論文(妙雲集是印公的博士論文的樣子), 比較篇重於知識份
    子『理』『解』的部份, 在當時, 恰巧是治理民初僧團亂像的一劑良
    方, 至於現在, 還是很好, 只是讀書的時後, 心胸要廣一點, 不要只
    拘泥在一套妙雲集中.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吧?

    宋澤萊的書嗎, 其實不錯, 把他批評大乘的部份忽略掉就好了, 等
    到真的整套完整的小乘思想都貫通了, 再看他批評大乘的部份, 說
    真的是有點可笑. 不過笑笑就算了, 能由小乘轉發大乘也不錯. 現
    在人都太急了, 事情還沒看完就『批孔揚秦』的, 會少掉很多進步
    的機會.

> 看了佛教大小乘共同遵奉的「阿含經」竟是這樣產生的,不禁令人○△*&
    思想推理方向錯誤. 不應該做這些不當的推理.
    這些推理, 於佛教中的和合僧團是背道而馳,
    而且很重要一點, 佛陀時代所有列在上座部的修行人,
    在修持佛制的『六和敬』時, 都是真正能夠力行的,
    十大弟子, 從舍利弗尊者到羅侯羅尊者, 無一例外,
    這當中當然包含了大迦葉尊者.

    另外, 阿含經是阿育王時代的產物, 第一次結集的經,
    稱為九部經, 中國沒有古譯本, 只有最近新譯的『雜經』,
    有大約提到一部份這九部經的內容. 其中主要是在講修行、修身、修心。

> 「女人少修五百世」、「女人凡塵垢」
> 各種偏頗的說法蜂擁而出,改變了原本崇尚平等的觀點,
> 因此我可以大聲的說:現今很多佛教界人士對兩性的看法是不健康的
>           很多人還停留在「女人少修五百世」的老舊思想裏 
    這是翻譯過程的問題, 與定義的問題.

    由巴利文的佛經看來, 佛教中所說的"女人",
    指的是心意柔軟, 不堅定, 於法不能堅定的人.
    對於這些人, 不但不能在佛法上精進, 而且!
    在遇挫後就完全的退步, 除此之外, 還會謗佛.
    誤人精進之路, 所以! 是這些人造成有女人會提早亡法之議.
    請注意, 佛教中的女人, 指的是所有懦弱的人.
    佛教中的男子, 說的是能能為法忘軀精進不卸的人.
    佛教中的大丈夫, 是能發大乘不退菩薩心的人.

    另外補充一點, 食肉早期譯本是譯作『葷腥』,
    而在雜經中, 由世尊和迦葉尊者的對話中, 指的是
    心智愚昧不明, 貪著外境, 故稱為葷腥.

    後來禁『現在』所謂的『葷腥』是因為另外一件事:
    因為蔥、蒜等物, 有提神的效果, 所以比丘尼很喜歡吃這類食物.

    有一位長者, 家有園埔, 各種疏果都有, 而且每天固定都會採
    一堆回店中, 並且發心, 只要有僧侶來拖缽, 一律不使匱乏.
    而且長者還特別交代園丁說, 若有僧團來園埔拿菜,
    皆悉供給, 隨其所需.

    然後, 有一天, 店中剛好缺蔥、蒜等, 長者就告訴比丘尼說,
    他們可以直接到園埔去採. 結果比丘尼到園埔後, 都只挑大的、
    好的蒜頭. 小的就棄之於地.

    園丁把情況告訴主人後, 長者覺得很不妥當, 就到精舍向佛陀
    稟告這件事. 所以佛陀為了制僧團威儀不失(不要造成施供者的困擾)
    而且為了制伏比丘尼貪食蔥、蒜的念頭. 所以制戒, 僧團中
    不得食用這類食物..

    不德食肉, 是發心菩薩戒, 我想不必再說了, 大概都知道原因了.
    只是單純的憫念眾生, 以眾生心為己心, 能夠慈憫一切眾生,
    所以發心不食眾生肉.

    而「女人少修五百世」、「女人凡塵垢」這個東西嗎,
    說了不知道您等信不信...
    這些話, 以佛教的定義來看, 並沒有錯.
    五百世很長嗎? 一念覺, 則已修得三千世.
    一念精進, 已過無量阿僧祇劫.

 

本頁更新於 2007 年 09 月 25 日,09:33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