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地藏十輪經的一點討論

地藏十輪經的一點討論 -- 含「觀照」之解釋

《地藏十輪經》
 DC問> 種取蘊,各各別異、互不相似,新新非故、無住無積、不可言說。如是觀察五種
  取蘊,能除三行。若能如是究竟、隨觀三種行盡,便能於此諸有識身六種境界
  究竟隨觀,我、我所執、業,於無明、愛、田覆潤,一切皆盡。」
  「三行」是什麼呀? 我查不到。

 AT答>當行安那般那法時, 不可能一時便入空境。五陰(蘊)的活動能很旺盛,
  於是便以「觀照」法來分析它。這裡的「觀」是指慢動作的分析, 用
  高速攝影的方法加以「停格」並觀察。「照」則是用放大顯微的方法,
  加以察看。
   這方式是很有力的方法, 因此, 人類的「三(個主要的)行(為)」
  --貪、嗔、癡便無所滋長, 因而去除。因為滋長這三者的東西是
  「無明、愛田、覆(堆肥)潤(水)」在觀照中一無所有。此謂「觀三種
  行盡」便脫離了繫縛。

 DC問> 「各各別異、互不相似」是不是要在入出息之觀照中才能發現?
  還是要觀察他們「各各別異、互不相似」呢?
  (是「因」,還是「果」呢? or 為因且為果? )

AT答>這兩種其實是同時進行的。在安般中或在五陰起中都要如是「觀照」。
  觀是停格, 照是 zoom in, 安般中觀照能得慧。五陰中觀照能得定。
  因有定、慧, 更能觀照。故而互為因果, 便能增上般若, 是為正回授。

 DC問> 前面一段也有提到「正觀察諸有識身六種境界、我、我所、執,以為其因
  ,業、為良田,無明、覆蓋,愛、為滋潤,無有自在,依他而立,繫屬眾
  緣。」 這?堛滿u良田」只是指「田」,而與「良不良」無關吧!?

AT答>是的。這是對五陰而言是良田。

 DC問>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退轉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具六神通;或有菩薩,
  如是修習漸漸增長,功德圓滿,成大菩薩。」
  為何依此修習,會退轉呢?

AT答>初發心菩薩修安般法, 必然能超越五陰, 得六神通, 但是也因此如實了知
  人世間之苦空無我, 因而失卻菩薩發心( 本來想學地藏菩薩的眾生度盡的)
  轉入阿羅漢境界不再入世。這叫作退轉。
   由此可知, 地藏法門之不易修的原因在此, 世尊所說密法不能為劣根
  者說的原因在此。因此, 想修地藏法門的人必須先用占察輪加以判別的原
  因之一便是因這個緣故。
   事實上安般法的力道真的是很強, 也有許多人因得神通而退了初心,
  或者引更大的三毒。

本頁更新於 2007 年 07 月 25 日,09:01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