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一點閒聊
#1
@Facebook
無我在一般心中難以體會,我個人的感覺是,因為心把三個部分都統合起來了,難以
切割來看:

第一:造作者:物理學的自變項、因子

第二:承受造作並提供回饋的系統:系統、環境、作用平台

第三:回饋:依變項、果報

一 、二、三全部統合在我們的心中,而且若以十二因緣來觀,我們的心也只是法則
的運作而已,而一顆心,就包含作者、觀察者、回饋者、接受回饋者,這麼複雜
orz,沒有學過佛法,把心、意、識當作我是常態也能理解了,而更容易的誤會是:
我要心怎樣,心就會怎樣!心就是我!

舉個例子:儒家思想的亞洲常常鼓勵要用功讀書,找好工作,但卻看到一些可以調整
的例子是:

過度用功、在意結果,卻讀不下書。

過度工作求得升遷,卻搞壞精神的穩定。

心,並不能想要怎樣就怎樣,要讀書,還必須記憶力好、心態平穩、沒吃太飽、甚至
是持戒,並不是我們想要心:喔好心你要讀書喔,就讀的來的。

但,也就是因為心的道理並沒被揭露,所以有佛陀的出現。

我的感想比較偏向大乘起信論的說法,不過,把認知到的世界也當作心的一部分,也
通的過阿含經的說法了。
回覆 | 轉寄 | 返回

一點閒聊
#2
@Facebook
無我在一般心中難以體會,我個人的感覺是,因為心把三個部分都統合起來了,難以
切割來看:

第一:造作者:物理學的自變項、因子

第二:承受造作並提供回饋的系統:系統、環境、作用平台

第三:回饋:依變項、果報

一 、二、三全部統合在我們的心中,而且若以十二因緣來觀,我們的心也只是法則
的運作而已,而一顆心,就包含作者、觀察者、回饋者、接受回饋者,這麼複雜
orz,沒有學過佛法,把心、意、識當作我是常態也能理解了,而更容易的誤會是:
我要心怎樣,心就會怎樣!心就是我!

舉個例子:儒家思想的亞洲常常鼓勵要用功讀書,找好工作,但卻看到一些可以調整
的例子是:

過度用功、在意結果,卻讀不下書。

過度工作求得升遷,卻搞壞精神的穩定。

心,並不能想要怎樣就怎樣,要讀書,還必須記憶力好、心態平穩、沒吃太飽、甚至
是持戒,並不是我們想要心:喔好心你要讀書喔,就讀的來的。

但,也就是因為心的道理並沒被揭露,所以有佛陀的出現。

我的感想比較偏向大乘起信論的說法,不過,把認知到的世界也當作心的一部分,也
通的過阿含經的說法了。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