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單看南傳經文,也比對其他的漢譯經典,還有以下這些例子:
《雜阿含經》卷20:「大師及弟子同句、同味、同義,所謂第一句義。今諸比丘尼詣
世尊所,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義問世尊,世尊亦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義為我
等說,如尊者阿難所說不異,是故奇特,大師及弟子同句、同味、同義。」(CBETA,
T02, no. 99, p. 146, a6-11)
《摩訶僧祇律》卷7:「於此九部經更作異句、異字、異味、異義,各各異文辭說」
(CBETA, T22, no. 1425, p. 281, c19-21)
《鞞婆沙論》卷2:「彼能知此義異句異味。以是故。世尊。此義說異句異味也。」
(CBETA, T28, no. 1547, p. 427, b16-17)
《鞞婆沙論》卷5:「舍利弗。我能為諸弟子法略說廣說。但知者難。如百穀藥木樹
神恐怖。如是一切聲聞恐怖作是念。世尊能異名異句異味異法異義。若說法者。恐不
能知。如地不畏懼堪受龍雨。如是尊者舍利弗六十劫中長養智見。堪受世尊略說廣說
。能有知法者。因此略說廣說故。」(CBETA, T28, no. 1547, p. 448, a26-b3)
由於這些句子中有同義詞重覆出現以作強調的用法,若就比對的方式而言,「味」可
能對應解為「文句」,也可能對應解為「意義」。
再從中文古文的角度來看,「味」有幾種意義,其中一種意義參見《國語辭典》所述
如下:
3. 感受、旨趣、意義。如:「趣味」、「禪味」。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
》:「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紅樓夢.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
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但我還查不到「味」有「文句」這種意義。因此這邊將「味」解為「意義、旨趣」應
該較符合原古文的意義。
若有不同的發現也還請不吝告知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