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
@Facebook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剛才第一節是探討學術上的背景,接下來則說明如何修習四念住。

--------------------------------------

【身念住練習的簡介】

身念住

1. 三十一身分:

1. 皮膚

2. 肌肉

3. 骨頭

2. 四界分別觀

1. 地

2. 水

3. 火

4. 風

3. 腐屍觀

1. 吸:念死

2. 呼:放下

--------------------------------------

首先,我做了二個調整:

一、「三十一身分」的完整版本要觀察三十一個身體的部份,而我將之先簡化為三個
部份:皮膚、肌肉、骨頭。在《長部尼柯耶》有以這三部份來解釋三十一身分,因此
我先以這三個來作區分,若有人在觀察這三部份後,想要進一步的細觀,則可觀察三
十一身分。

二、「腐屍觀」的完整版本,經典中有清楚地描述和區別屍體腐爛的不同階段:一開
始是浮腫,然後一些肌肉開始脫落,之後剩下肌腱維繫著骨頭,接著一支支骨頭亂落
一地,最後骨頭也分解為塵土。

對於很多禪修的人來說,要做這樣的觀想是有挑戰性的,可能會太過激烈,而我建議
最好能保持平衡,因此我將「腐屍觀」中的一個畫面,和「觀呼吸」結合,有二個原
因:

1. 因為這很激烈,《雜阿含經》、《相應部尼柯耶》等經典都有記載許多出家眾在
修行「三十一身分」(不淨觀)時,沒有做好平衡,因為太過討厭自身而自殺。當年
佛陀還沒有詳細的說明,只說不淨觀很好,新進的比丘並沒有深入的了解或是受到指
導,就一頭栽進不淨觀,而開始討厭身體,導致了自殺。這是錯誤的!因為有這樣的
事件,佛陀才開始教導「觀呼吸」,作為較為平和、安定的修行方法。因此像在修行
身念處這三個方法時,如果有太過激烈、不平衡的狀況時,尤其在不淨觀時若有負面
情緒,則可以轉修觀呼吸。

2. 這是關於了解「我會死」。有經文記載佛陀如何將「念死」和「觀呼吸」結合。
佛陀曾問比丘:「你們是怎麼練習念死?」一個比丘說:「我想說我只剩一個星期可
活了,那我就會很精進。」佛陀回:「你太懶墮了。」另一個比丘說:「我想說我只
剩一天可活了。」佛陀回:「這也不對。」佛陀唯一能接受的說法是在立刻就會死了
,而不是多少天之後。因此我在吃東西時,就要有警覺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口;當我
在呼吸時,就要有警覺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口氣。因此觀呼吸也可以作一種念死的有
效方法。
Fri Nov 07 19:54:2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三十一身分的三部分】

一,坐下後,把覺知放在皮膚上,先從覺知頭部的皮膚開始……然後到臉部的皮膚…
…脖子……肩膀……兩手……身體……腿……腳……

這是對於身體的掃瞄。有時我們能很清晰地覺知,有時沒有那麼清晰地覺知,這沒有
關係,我們知道皮膚在哪邊,因此只是簡單地知道皮膚的位置。

二,接著我們覺知腳,這裡有腳的肌肉,從覺知腳的肌肉開始……然後覺知腿的肌肉
……上半身的肌肉……手和手臂的肌肉……脖子肌肉……頭部各處的肌肉。

三,接著覺知頭骨,觀察頭部的骨頭……牙齒……肩胛骨……臂骨……胸部肋骨……
脊椎……骨盆……腿骨……腳骨。

這樣做了三次的身體掃瞄,我們覺知了皮膚、肌肉、和骨頭。皮膚包含了頭髮和指甲
,肌肉包含了所有的內臟,骨頭包含了牙齒,這三部份包含了所有的身體。

隨著三次掃瞄的完成,我們覺知了整個身體,了解這身體是不淨的。

之後,就可以作四界分別觀。
Fri Nov 07 20:02:2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3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四界分別觀】

四大的第一個是「地大」,堅固性。整個身體的堅固的成份,尤其在骨頭是特別明顯
的。

我們來進行一次「地大」的掃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做了「骨頭」
的掃瞄,而現在我們則對整個身體都覺知,但特別著重在骨頭上,因為骨頭是特別堅
實、特別能彰顯地大的。

四大的第二個是「水大」,液體性、濕潤性。

在這個階段,我們進行「水大」的掃瞄,但特別著重在肌肉上,因為血肉是特別多液
體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覺知「肌肉」,現在則要覺知「肌肉」加
上整個身體。

四大的第三個是「火大」,溫熱性。整個身體都有溫熱,但最明顯的是皮膚,皮膚能
感覺到冷熱。

在這個階段,我們進行「火大」的掃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覺知「
皮膚」,現在則要覺知「皮膚」還有整個身體。

剩下的第四個是什麼元素?

風大。

風大是移動性,任何形式的移動性。我們開始觀察身體任何的移動性,就生物學來講
我們知道身體是一直在移動的,每一個細胞、組織都在一直移動。但在打坐時,最容
易觀察到的移動性是什麼?呼吸。

因此我們覺知整個身體的移動性,特別是呼吸。覺知吸……呼……吸……呼……氣息
的進出。

一邊這樣觀察時,同時了解這四大並不是「我的」。例如(敲頭殼)這邊的地大和(
敲桌子)這邊的地大是一樣的,和別人身上的地大也是一樣的,不是「我的」。

當覺知了風大後,就可以接著做腐屍觀。
Fri Nov 07 21:29:2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4
@Facebook
淺顯易懂 讚,無著比丘把修行法簡化綱要以便於觀想 好用!
Sat Nov 08 20:43:2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5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腐屍觀】

為了作腐屍觀,很多人都是用一個骷髏的照片或形象來作觀察,可以想一個骷髏的形
象來提醒自己死亡,而我們可將這個點子與呼吸作個結合,而有個理解:這次的吸氣
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吸氣,而在呼氣的時候放下;每一次的吸氣時就「念死」,而每一
次的呼氣時則「放下」。

這也是為了我們即將死亡時所作的練習,我們在將死時也應該這樣的應對,而懂得放
下。這樣子也能訓練著能好好地活著,因為當認知到死亡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時,才能
完全地活著。死亡必須要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才能接受它。

 

在呼吸當中的感受,就是「受念住」的範疇,而自然進展到「受念住」。
Sat Nov 22 11:11: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6
@Facebook
【受念住的練習:苦、樂、不苦不樂】

我們繼續地覺知身體還有呼吸,覺知此時感受到苦、樂、還是不苦不樂。

在受念住的練習時,要能分明地區別受是苦、樂、還是不苦不樂的。當我們一邊在練
習時,要一邊分明地知道現在我是快樂的、現在我是苦的、現在我是中性的不苦不樂
。這些感受是一直在變化的、持續在變化的,因此不須要太在意不同的感受,不須要
「啊!我真是快樂呀!」或是「啊!我真傷心呀!」感受就只是感受。

有篇經文是說人的受就像是風一樣,風有的時候是冷的、有的時候是熱的,有的時候
是乾、有的時候是濕的,有的時候是強的、有的時候是弱的。一般不會因為風而心煩
意亂吧?會不會「因為這風太強了,我不想要強風,所以很生氣!風應該要停掉!」
「今天為什麼要下雨?不對!雨停下!」這是沒有意義的事。「受」也是如此,苦、
樂、不苦不樂的感覺是來來去去的,不須要執著。

在《念住經》將受的苦、樂、不苦不樂另外區分成兩類:世俗的、非世俗的(《阿含
經》譯為食、無食),可參見《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這本書的第190頁:

這個「世俗的、非世俗的受」的區別在我們練習「心念住」時會變得清晰。這個區別
是倫理的層面的,因為有「樂受」是關於不善的內心狀態,也有的「樂受」是關於善
的內心狀態。例如性行為時的感受是樂受,但是不善的樂受;當在聽法時有樂受(法
喜),是善的感受,而這種「非世俗」的受正是我們應該練習的,這樣的區別能幫助
「心念住」。
Sat Nov 22 11:13:1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7
@Facebook
【心念住的練習:貪、瞋、痴等】

心念住的練習須要辨別貪、瞋、痴等八種類別的內心狀態,可參見《念住:通往證悟
的直接之道》這本書的第209頁:

例如有貪的、有瞋的、有痴的是前三個,我建議開始練習「心念住」時先從這三個開
始,之後也可以進行全部八個的觀察。

「心念住」的分析在於「我現在的內心狀態是什麼?」

我已在禪修、我已練習身念住了、我已知道我的感受,那麼「心」是什麼?「心」是
「知道」感受的那個東西。

感受的是身體(身念住),心則是知道感受的那個東西。這樣清楚嗎?

(聽眾表示希望多加講解。)

我們先是練習身念住,用上述的方法,在練習好身念住時,要到更細緻的層面,當我
們在知覺身體時、知覺呼吸時,會感受到身體、感受到呼吸,這就是「受」。這就是
由「身念住」漸漸轉換到「受念住」的過程。

當我們知覺三種受(苦、樂、不苦不樂)時,知道苦、樂、不苦不樂的,就是「心」
。這是更加細緻的層面。

(無著比丘此時拍手。)

拍手作聲,是誰聽到這聲音?聲音、耳朵、「心」。

這心可以有貪、有瞋、有痴,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這就是我們想要知道的。

例如我們在打坐禪修時、覺得修行得很好時,此時有了些想法:「昨天Ken來時,說
了什麼話……其實我不喜歡他說的話……那麼下次我要跟他說什麼……如果他現在就
在我前面,我現在就要跟他說!」這時正是有「瞋」心!在覺知有「瞋」的當下,就
觀察這個瞋心。藉由認知到瞋心,就是在修行念住了。

當覺知有貪、瞋、痴心時,還不須要立刻就先把它否定掉,第一步要做的是認知到它
。例如如果我覺得我是很棒的禪修者、很棒的老師,或者是我對Ken生氣了、雖然他
甚至不在我旁邊,我只須要認知到這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心」。目前的心裡
面發生了什麼?
Sat Nov 22 11:15:5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8
@Facebook
如果貪、瞋、痴變少了,我們也要認知到這點。在書上第207頁,就說了要知道這三
毒是「有」的還是「無」的:

因此在念住時,不只要知道我什麼時候做錯了,也要知道我什麼時候做對了,兩者對
心念住都一樣重要。

當我持續地觀察內心時,覺知現在是有念住的、然後對Ken起了瞋心、然後又有念住
了……哦,原來心是一直在變化的,心是持續在改變的。然後如果我發現對Ken一次
又一次地起了瞋心,這就是覺知到了五蓋。這時就要開始探討「為什麼?」「為什麼
我生氣了?」Ken已做過了那些事,但是為什麼我要生氣?是有一個方法能使得不管
別人做什麼,我都不會生氣,這就是從「法念住」,尤其是五蓋的觀察上,所能達成
的。
Sat Nov 22 11:16:4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9
@Facebook
感謝分享 :)
Sat Nov 22 13:54:0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0
@Facebook
Sat Nov 22 16:21:4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1
@Facebook
【法念住的練習:五蓋、七覺支】

五蓋是:貪、瞋、睡眠、掉悔、疑,如書上第231頁所示:

其中,「昏沈」和「嗜睡」的差別是,「昏沈」是沒有興趣因此心沈下去,「睡眠」
是因為累了所以心沈下去。

「貪」和「瞋」是非常粗糙的,接下來二個是比較微細的,第三個的「昏沈」是心在
沒有興趣的狀況、「嗜睡」是心在累的狀態,第四個的「掉舉」是心在高亢的狀態,
「憂悔」是擔憂、後悔該怎麼做的狀態。第五個「疑」是不明、不清楚的狀態。

要認知到這五蓋,也要認知到其相反,也就是沒有五蓋。

如果當這五蓋都沒有時,自然就會有喜悅。「喜」是一個覺支(覺悟的一個部份),
這「喜覺支」可在我們念住時升起。

我們來看這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
覺支。

我們在修習念住時,就是「念覺支」;我們在念住時判斷在哪種狀態,什麼法有益、
什麼法無益,就是「擇法覺支」;擇有益的法,努力修行念住,就是「精進覺支」;
發現沒有五蓋時,就會有「喜覺支」生起;這喜能讓身心都輕安,是「輕安覺支」,
並不是很興奮、粗暴的喜悅,而是沒有了煩惱的喜悅;自然內心就能定了下來,而是
「定覺支」,心理越來越專注,在平等的狀態,成就「捨覺支」。這些就是七覺支,
覺悟的七個部份。

同樣的,我們要認知到這七覺支,或是沒有這七覺支。我們要知道這七覺支的條件、
因緣。

以上所說包含了全部四個念住的修行,一堂課要吸收這些或許太複雜了點,通常是在
十天的禪修當中一步步地教導,所以先不必擔心細節,這堂課的用意只是讓大家了解
到這四個念住是可連結在一起修行的:先修行身念住,然後感受身體而有受念住;知
道感受的是心,而有心念住;在心中希望沒有五蓋、希望培育七覺支,就是法念住。

謝謝!
Sat Nov 22 16:21:5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2
@Facebook
HI,您有個地方打字應該打錯了喔...

(無著比丘此時拍手。)

拍手作聲,是誰聽到這聲音?聲音、耳朵、「心」。

這心可以有貪、有貪、有瞋,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這就是我們想要知道的。

這心可以有貪、有瞋、有癡,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是不是呢??? 還是我誤
會呢???
Sat Nov 22 21:47:2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3
@Facebook
謝謝 言殷 的細心! 的確是錯字,會依您的建議改正 :)
Sat Nov 22 21:48: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4
@Facebook
Sat Nov 22 21:48:5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5
@Facebook
請問法友們:

「三十一身分」和「三十二身分」.差別在哪?
Sun Nov 23 15:22:0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6
@Facebook
我遇過許多修行過不淨觀的禪修者.(估計約有200人以上).

半個月前.我還遇到一位年輕的女性禪修者.

她說:[現在只要稍微收攝心.就馬上會以意根看到全身都爬滿了屍蟲.清楚的感受到屍
蟲正在不斷的啃蝕我的身體;我此刻在跟您說話.而屍蟲也正在啃蝕我的嘴唇...]!

就個人有限的經驗所知.我從未聽說過.修行過不淨觀的禪修者會因[厭惡自己的身體
.而想自殺]的例子!

相反的.

因為修不淨觀而產生[貪愛身體]的例子.倒是很常見!~  ^_^

尤其是修到[白骨觀]的禪修者!

禪修者所觀察到的白骨.會被禪定力[美化]!白骨在[禪定之光]的美化之下.會白得發
亮!白得晶瑩剔透!比凝脂白玉還漂亮千百倍!

白骨會美到讓人愛不釋手!~  ^_^

此時就必須要刻意提醒:[骨是可厭的!]以澆息對白骨的貪愛!

所以.佛陀時代.發生[比丘因為修不淨觀而自殺的案例].我覺得是其中另有緣故!

我個人深感懷疑:後人對這件事解讀錯誤!把不淨觀禪法[污名化]了!~  ^_^

我讀經不多.但印象中.在佛陀時代[不淨觀]與[安那般那念].是:[二大甘露法門]!~ 
^_^

緬甸帕奧禪師.曾回答此問題.我個人覺得禪師言之合理!

僅供法友們參考:

*** *** ***

問: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教導不淨觀之後,有許多比丘自殺。現在如果我們修行不淨觀
,是否也會產生同樣的後果呢?

帕奧禪師答:

那些比丘之所以會自殺,乃是因為過去所做惡業已經成熟的緣故。

佛陀見到那些比丘將在十五天內死亡,死後將墮入地獄。所以佛陀教導他們不淨觀的
修行方法,使他們不再畏懼死亡。

他們修行不淨觀,觀察身體的不淨可厭,因此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身體。雖然他們自殺
,但是因為已經修成不淨觀,能在不執著身體的情況下死亡,所以死後投生於天界。

正因為這個理由,佛陀特別教導他們不淨觀。

現在如果禪修者修行不淨觀,並不會造成自殺的結果。

佛陀教導:──「要止息貪欲,應當修行不淨觀。」不淨觀能暫時止息貪欲。

例如婆耆舍大長老,由於入村托缽時看見許多可愛的對象,使得內心生起貪欲。他請教
阿難尊者如何止息這些貪欲。阿難尊者教導他修行不淨觀,憶念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份
為不淨可厭,他如法修行之後止息了貪欲。

根據《耆利摩難經》,這種憶念身體三十二部份為不淨的修行法稱為有生命體的不淨
觀(有識不淨觀)。

因此,佛陀教導修行不淨觀乃是為了止息貪欲。

它只是暫時的修行法門而已,不需要修行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等那
麼長的時間。

所以,修行不淨觀不會導致自殺。

*** *** ***
Sun Nov 23 15:36: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7
@Facebook
關於31身分或32身分,只是不同南傳論或註釋書中數的方法不同,聽說還有論是37身
分。在經中以及北傳經論中,我記憶所及沒有特別強調有幾個,但南傳『清淨道論』
中定義「三十二身分」這個詞,因此南傳習慣用「三十二身分」來代表身體各器官。
Mon Nov 24 18:58:5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8
@Facebook
謝謝 Jiss Ye 熱心的分享! 個人片面所知如下,提供作參考 :)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9經: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9%9D#八○九 、南傳《
相應部尼柯耶》54相應9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09.htm 記載,佛
陀早期教導比丘打坐以不淨觀為主,但後來有比丘福慧不足,修不淨觀後過度厭世而
自殺,因此佛陀改教比丘較溫和的安那般那(觀呼吸)法門。 

因此若單從經載來看,帕奧禪師所說的可能是他自己的解讀,或是南傳有註釋書是這
麼解讀? 以我個人讀過的經、律來看,沒有像帕奧禪師這樣的講法(這不代表帕奧禪
師所說不對,只是經上沒有提到帕奧禪師的解釋)。

另外,白骨觀在修到色界的程度是,會和十遍處結合,畢竟在色界時已經沒有欲界白
骨這種不淨的影相,這在《中阿含經》第215經等經有提到「八除處」或「八勝處」 
,將不淨觀昇華到淨觀,達成平衡。我沒有特別研究這部份,不過記憶中照經中來說
,這倒沒有不對,而是不淨觀的自然次第。不過當然,在「不淨」還沒修好前就先觀
「淨」,次第顛倒則是錯誤的,因此如您所說是要校正的 :)
Mon Nov 24 19:09:0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9
@Facebook
另外,由錯誤修行不淨觀造成的自殺是各律中所載佛陀制定「不殺」戒的緣起,最早
的「不殺」戒是從戒「不自殺」開始,畢竟早期僧團沒有人會跑去殺別人 :) 像《四
分律》 四波羅夷法之二就有這記載: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T22n1428_002 ,聽說各律
藏都有一致的記載,因此這史實可說是南、北傳,經、律共通的記載。

當然,這是對不淨觀有錯誤的了解所致,而不是正常修行不淨觀該有的情況。
Mon Nov 24 19:18:4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0
@Facebook
個人是認為現在人的慾貪比以前人強很多,

導致法門雖好,但難以見效。

真的....需要不多,想要的一大堆...還製造環境汙染....贊成...
Mon Nov 24 23:29:1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1
@Facebook
感謝大剛 師兄回覆

依帕奧禪師的嚴謹風範.不至於會自編故事解讀經典,

禪師大概是依據南傳註釋書.南傳論著的資料吧.

但是既然經、律中都沒有這樣的講法.那就當參考啦!~  ^_^

*** *** ***

大剛 師兄說:[白骨觀修到色界的程度.是會和十遍處結合,畢竟在色界時.已經沒有
欲界白骨這種不淨的影相.]

白骨觀可以修到初禪!一樣是有白骨的[骨相].

白骨觀修到初禪後.

可以轉為專注白骨的[白色].或白骨的[白光].

作意觀想:將[白色]或[白光].放大遍佈十方!

以白遍.光明遍.證取四禪!

這樣修.是很普遍而自然的修法次第!

我所認識的禪修法友們.如果有修行遍禪的.90%以上.都是藉由白骨的[白色]轉修白遍
四禪的!~  ^_^

只有很少數的人.是以白色的[曼陀羅]修白遍的!

*** *** ***

大剛 師兄說:[在「不淨」還沒修好前就先觀「淨」,次第顛倒則是錯誤的].

這就要看禪修者.如何安排自己的禪修課程及次第.

先修[遍禪].然後才修[不淨觀].其實也是可以的!~  ^_^

就像:有人既不修[遍禪].也不修[不淨觀].而選擇直接修[觀禪(毗婆奢那)].那也是可
以的!~  ^_^

*** *** ***

Anderson Chang說:[觀成白骨仍覺得可愛].

這是因為[初禪]的禪支.有[喜.樂]兩個禪支!

只要成就初禪.都一定會伴隨[喜.樂]的情緒!

受到[喜.樂]情緒的影響.往往就會覺得白骨也是很可愛的!~  ^_^

~這是正常現象!~  ^_^

*** *** ***

Anderson Chang說:[要增加降伏欲貪的效果,建議不要停留在白骨觀上,....骨頭韌
帶斷掉,骨架四散,發黃發爛,最後一把火燒個乾淨,空氣中只剩下燒焦的餘味。]

如果想藉由修[不淨觀].以降伏男女淫慾.

那應該是要:[觀想引發淫慾的男人女人.其身體內的屎尿腎腸.污穢不淨的器官]!

如此修.會有更明顯的效果!~  ^_^

如果只是觀想白骨.或觀想身體火化成虛空.是可以培養[禪定].

但那對於淫慾對象的[厭惡感].就不這麼有效了!

*** *** ***

Anderson Chang說:[現在人的慾貪比以前的人強很多.導致法門雖好,但難以見效。]

因為.現代的社會.比起古代的社會.多了很多引誘慾貪的環境.例如:各種的媒體.廣告
.資訊....

加上.現代社會的生活步調緊湊.即使有空閒.娛樂的選項也很多.需要學習的[新知識
]也是五花八的多.

所以.很少人會去學習禪修!~  ^_^

在緬甸的鄉村.逢年過節.村民沒處去.就都擠到村里的寺院持戒禪修.

在緬甸的城鎮.逢年過節.大家都會到[觀光區]走走散心.

而緬甸所有的[觀光景點].全都是裝飾亮麗的[佛塔.寺院]!~  ^_^
Tue Nov 25 16:10: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2
@Facebook
白骨觀源於不淨觀中的骨想,不過和不淨觀不同。在<<禪祕要法經>> 把由不淨觀轉
修白骨觀稱為「易觀」,也就是說「 從不淨而轉起淨觀。」

 <<禪祕要法經>>「不淨想成時,慎莫棄身自殺,當教易觀。易觀法者,想諸(骨)節
間白光流出,其明熾盛,猶如雪山。 」

所以和不淨觀不同的是,白骨觀不會對身體產生強烈的厭惡感。
Thu Nov 27 11:59: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3
@Facebook
以自己所喜歡的異性.做為修白骨觀的對象時.

可以默念:[可厭的白骨].增強[厭惡感]!

但如此修.是為了降伏淫慾心.應只能達到近行定!

這不是培養[安止定]的修行方式!~  ^_^
Thu Nov 27 15:19:4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3
@Facebook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剛才第一節是探討學術上的背景,接下來則說明如何修習四念住。

--------------------------------------

【身念住練習的簡介】

身念住

1. 三十一身分:

1. 皮膚

2. 肌肉

3. 骨頭

2. 四界分別觀

1. 地

2. 水

3. 火

4. 風

3. 腐屍觀

1. 吸:念死

2. 呼:放下

--------------------------------------

首先,我做了二個調整:

一、「三十一身分」的完整版本要觀察三十一個身體的部份,而我將之先簡化為三個
部份:皮膚、肌肉、骨頭。在《長部尼柯耶》有以這三部份來解釋三十一身分,因此
我先以這三個來作區分,若有人在觀察這三部份後,想要進一步的細觀,則可觀察三
十一身分。

二、「腐屍觀」的完整版本,經典中有清楚地描述和區別屍體腐爛的不同階段:一開
始是浮腫,然後一些肌肉開始脫落,之後剩下肌腱維繫著骨頭,接著一支支骨頭亂落
一地,最後骨頭也分解為塵土。

對於很多禪修的人來說,要做這樣的觀想是有挑戰性的,可能會太過激烈,而我建議
最好能保持平衡,因此我將「腐屍觀」中的一個畫面,和「觀呼吸」結合,有二個原
因:

1. 因為這很激烈,《雜阿含經》、《相應部尼柯耶》等經典都有記載許多出家眾在
修行「三十一身分」(不淨觀)時,沒有做好平衡,因為太過討厭自身而自殺。當年
佛陀還沒有詳細的說明,只說不淨觀很好,新進的比丘並沒有深入的了解或是受到指
導,就一頭栽進不淨觀,而開始討厭身體,導致了自殺。這是錯誤的!因為有這樣的
事件,佛陀才開始教導「觀呼吸」,作為較為平和、安定的修行方法。因此像在修行
身念處這三個方法時,如果有太過激烈、不平衡的狀況時,尤其在不淨觀時若有負面
情緒,則可以轉修觀呼吸。

2. 這是關於了解「我會死」。有經文記載佛陀如何將「念死」和「觀呼吸」結合。
佛陀曾問比丘:「你們是怎麼練習念死?」一個比丘說:「我想說我只剩一個星期可
活了,那我就會很精進。」佛陀回:「你太懶墮了。」另一個比丘說:「我想說我只
剩一天可活了。」佛陀回:「這也不對。」佛陀唯一能接受的說法是在立刻就會死了
,而不是多少天之後。因此我在吃東西時,就要有警覺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口;當我
在呼吸時,就要有警覺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口氣。因此觀呼吸也可以作一種念死的有
效方法。
Fri Nov 07 19:54:27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4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三十一身分的三部分】

一,坐下後,把覺知放在皮膚上,先從覺知頭部的皮膚開始……然後到臉部的皮膚…
…脖子……肩膀……兩手……身體……腿……腳……

這是對於身體的掃瞄。有時我們能很清晰地覺知,有時沒有那麼清晰地覺知,這沒有
關係,我們知道皮膚在哪邊,因此只是簡單地知道皮膚的位置。

二,接著我們覺知腳,這裡有腳的肌肉,從覺知腳的肌肉開始……然後覺知腿的肌肉
……上半身的肌肉……手和手臂的肌肉……脖子肌肉……頭部各處的肌肉。

三,接著覺知頭骨,觀察頭部的骨頭……牙齒……肩胛骨……臂骨……胸部肋骨……
脊椎……骨盆……腿骨……腳骨。

這樣做了三次的身體掃瞄,我們覺知了皮膚、肌肉、和骨頭。皮膚包含了頭髮和指甲
,肌肉包含了所有的內臟,骨頭包含了牙齒,這三部份包含了所有的身體。

隨著三次掃瞄的完成,我們覺知了整個身體,了解這身體是不淨的。

之後,就可以作四界分別觀。
Fri Nov 07 20:02:28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5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四界分別觀】

四大的第一個是「地大」,堅固性。整個身體的堅固的成份,尤其在骨頭是特別明顯
的。

我們來進行一次「地大」的掃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做了「骨頭」
的掃瞄,而現在我們則對整個身體都覺知,但特別著重在骨頭上,因為骨頭是特別堅
實、特別能彰顯地大的。

四大的第二個是「水大」,液體性、濕潤性。

在這個階段,我們進行「水大」的掃瞄,但特別著重在肌肉上,因為血肉是特別多液
體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覺知「肌肉」,現在則要覺知「肌肉」加
上整個身體。

四大的第三個是「火大」,溫熱性。整個身體都有溫熱,但最明顯的是皮膚,皮膚能
感覺到冷熱。

在這個階段,我們進行「火大」的掃瞄。在剛才「三十一身分」的階段我們只覺知「
皮膚」,現在則要覺知「皮膚」還有整個身體。

剩下的第四個是什麼元素?

風大。

風大是移動性,任何形式的移動性。我們開始觀察身體任何的移動性,就生物學來講
我們知道身體是一直在移動的,每一個細胞、組織都在一直移動。但在打坐時,最容
易觀察到的移動性是什麼?呼吸。

因此我們覺知整個身體的移動性,特別是呼吸。覺知吸……呼……吸……呼……氣息
的進出。

一邊這樣觀察時,同時了解這四大並不是「我的」。例如(敲頭殼)這邊的地大和(
敲桌子)這邊的地大是一樣的,和別人身上的地大也是一樣的,不是「我的」。

當覺知了風大後,就可以接著做腐屍觀。
Fri Nov 07 21:29:2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6
@Facebook
淺顯易懂 讚,無著比丘把修行法簡化綱要以便於觀想 好用!
Sat Nov 08 20:43:2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7
@Facebook
【身念住的練習:腐屍觀】

為了作腐屍觀,很多人都是用一個骷髏的照片或形象來作觀察,可以想一個骷髏的形
象來提醒自己死亡,而我們可將這個點子與呼吸作個結合,而有個理解:這次的吸氣
可能是最後一次的吸氣,而在呼氣的時候放下;每一次的吸氣時就「念死」,而每一
次的呼氣時則「放下」。

這也是為了我們即將死亡時所作的練習,我們在將死時也應該這樣的應對,而懂得放
下。這樣子也能訓練著能好好地活著,因為當認知到死亡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時,才能
完全地活著。死亡必須要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我們才能接受它。

 

在呼吸當中的感受,就是「受念住」的範疇,而自然進展到「受念住」。
Sat Nov 22 11:11: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8
@Facebook
【受念住的練習:苦、樂、不苦不樂】

我們繼續地覺知身體還有呼吸,覺知此時感受到苦、樂、還是不苦不樂。

在受念住的練習時,要能分明地區別受是苦、樂、還是不苦不樂的。當我們一邊在練
習時,要一邊分明地知道現在我是快樂的、現在我是苦的、現在我是中性的不苦不樂
。這些感受是一直在變化的、持續在變化的,因此不須要太在意不同的感受,不須要
「啊!我真是快樂呀!」或是「啊!我真傷心呀!」感受就只是感受。

有篇經文是說人的受就像是風一樣,風有的時候是冷的、有的時候是熱的,有的時候
是乾、有的時候是濕的,有的時候是強的、有的時候是弱的。一般不會因為風而心煩
意亂吧?會不會「因為這風太強了,我不想要強風,所以很生氣!風應該要停掉!」
「今天為什麼要下雨?不對!雨停下!」這是沒有意義的事。「受」也是如此,苦、
樂、不苦不樂的感覺是來來去去的,不須要執著。

在《念住經》將受的苦、樂、不苦不樂另外區分成兩類:世俗的、非世俗的(《阿含
經》譯為食、無食),可參見《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這本書的第190頁:

這個「世俗的、非世俗的受」的區別在我們練習「心念住」時會變得清晰。這個區別
是倫理的層面的,因為有「樂受」是關於不善的內心狀態,也有的「樂受」是關於善
的內心狀態。例如性行為時的感受是樂受,但是不善的樂受;當在聽法時有樂受(法
喜),是善的感受,而這種「非世俗」的受正是我們應該練習的,這樣的區別能幫助
「心念住」。
Sat Nov 22 11:13:1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9
@Facebook
【心念住的練習:貪、瞋、痴等】

心念住的練習須要辨別貪、瞋、痴等八種類別的內心狀態,可參見《念住:通往證悟
的直接之道》這本書的第209頁:

例如有貪的、有瞋的、有痴的是前三個,我建議開始練習「心念住」時先從這三個開
始,之後也可以進行全部八個的觀察。

「心念住」的分析在於「我現在的內心狀態是什麼?」

我已在禪修、我已練習身念住了、我已知道我的感受,那麼「心」是什麼?「心」是
「知道」感受的那個東西。

感受的是身體(身念住),心則是知道感受的那個東西。這樣清楚嗎?

(聽眾表示希望多加講解。)

我們先是練習身念住,用上述的方法,在練習好身念住時,要到更細緻的層面,當我
們在知覺身體時、知覺呼吸時,會感受到身體、感受到呼吸,這就是「受」。這就是
由「身念住」漸漸轉換到「受念住」的過程。

當我們知覺三種受(苦、樂、不苦不樂)時,知道苦、樂、不苦不樂的,就是「心」
。這是更加細緻的層面。

(無著比丘此時拍手。)

拍手作聲,是誰聽到這聲音?聲音、耳朵、「心」。

這心可以有貪、有瞋、有痴,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這就是我們想要知道的。

例如我們在打坐禪修時、覺得修行得很好時,此時有了些想法:「昨天Ken來時,說
了什麼話……其實我不喜歡他說的話……那麼下次我要跟他說什麼……如果他現在就
在我前面,我現在就要跟他說!」這時正是有「瞋」心!在覺知有「瞋」的當下,就
觀察這個瞋心。藉由認知到瞋心,就是在修行念住了。

當覺知有貪、瞋、痴心時,還不須要立刻就先把它否定掉,第一步要做的是認知到它
。例如如果我覺得我是很棒的禪修者、很棒的老師,或者是我對Ken生氣了、雖然他
甚至不在我旁邊,我只須要認知到這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了解「心」。目前的心裡
面發生了什麼?
Sat Nov 22 11:15:53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0
@Facebook
如果貪、瞋、痴變少了,我們也要認知到這點。在書上第207頁,就說了要知道這三
毒是「有」的還是「無」的:

因此在念住時,不只要知道我什麼時候做錯了,也要知道我什麼時候做對了,兩者對
心念住都一樣重要。

當我持續地觀察內心時,覺知現在是有念住的、然後對Ken起了瞋心、然後又有念住
了……哦,原來心是一直在變化的,心是持續在改變的。然後如果我發現對Ken一次
又一次地起了瞋心,這就是覺知到了五蓋。這時就要開始探討「為什麼?」「為什麼
我生氣了?」Ken已做過了那些事,但是為什麼我要生氣?是有一個方法能使得不管
別人做什麼,我都不會生氣,這就是從「法念住」,尤其是五蓋的觀察上,所能達成
的。
Sat Nov 22 11:16:4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1
@Facebook
感謝分享 :)
Sat Nov 22 13:54:0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2
@Facebook
Sat Nov 22 16:21:4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3
@Facebook
【法念住的練習:五蓋、七覺支】

五蓋是:貪、瞋、睡眠、掉悔、疑,如書上第231頁所示:

其中,「昏沈」和「嗜睡」的差別是,「昏沈」是沒有興趣因此心沈下去,「睡眠」
是因為累了所以心沈下去。

「貪」和「瞋」是非常粗糙的,接下來二個是比較微細的,第三個的「昏沈」是心在
沒有興趣的狀況、「嗜睡」是心在累的狀態,第四個的「掉舉」是心在高亢的狀態,
「憂悔」是擔憂、後悔該怎麼做的狀態。第五個「疑」是不明、不清楚的狀態。

要認知到這五蓋,也要認知到其相反,也就是沒有五蓋。

如果當這五蓋都沒有時,自然就會有喜悅。「喜」是一個覺支(覺悟的一個部份),
這「喜覺支」可在我們念住時升起。

我們來看這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
覺支。

我們在修習念住時,就是「念覺支」;我們在念住時判斷在哪種狀態,什麼法有益、
什麼法無益,就是「擇法覺支」;擇有益的法,努力修行念住,就是「精進覺支」;
發現沒有五蓋時,就會有「喜覺支」生起;這喜能讓身心都輕安,是「輕安覺支」,
並不是很興奮、粗暴的喜悅,而是沒有了煩惱的喜悅;自然內心就能定了下來,而是
「定覺支」,心理越來越專注,在平等的狀態,成就「捨覺支」。這些就是七覺支,
覺悟的七個部份。

同樣的,我們要認知到這七覺支,或是沒有這七覺支。我們要知道這七覺支的條件、
因緣。

以上所說包含了全部四個念住的修行,一堂課要吸收這些或許太複雜了點,通常是在
十天的禪修當中一步步地教導,所以先不必擔心細節,這堂課的用意只是讓大家了解
到這四個念住是可連結在一起修行的:先修行身念住,然後感受身體而有受念住;知
道感受的是心,而有心念住;在心中希望沒有五蓋、希望培育七覺支,就是法念住。

謝謝!
Sat Nov 22 16:21:5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4
@Facebook
HI,您有個地方打字應該打錯了喔...

(無著比丘此時拍手。)

拍手作聲,是誰聽到這聲音?聲音、耳朵、「心」。

這心可以有貪、有貪、有瞋,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這就是我們想要知道的。

這心可以有貪、有瞋、有癡,也可以無貪、無瞋、無痴,....是不是呢??? 還是我誤
會呢???
Sat Nov 22 21:47:29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5
@Facebook
謝謝 言殷 的細心! 的確是錯字,會依您的建議改正 :)
Sat Nov 22 21:48: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6
@Facebook
Sat Nov 22 21:48:5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7
@Facebook
請問法友們:

「三十一身分」和「三十二身分」.差別在哪?
Sun Nov 23 15:22:02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8
@Facebook
我遇過許多修行過不淨觀的禪修者.(估計約有200人以上).

半個月前.我還遇到一位年輕的女性禪修者.

她說:[現在只要稍微收攝心.就馬上會以意根看到全身都爬滿了屍蟲.清楚的感受到屍
蟲正在不斷的啃蝕我的身體;我此刻在跟您說話.而屍蟲也正在啃蝕我的嘴唇...]!

就個人有限的經驗所知.我從未聽說過.修行過不淨觀的禪修者會因[厭惡自己的身體
.而想自殺]的例子!

相反的.

因為修不淨觀而產生[貪愛身體]的例子.倒是很常見!~  ^_^

尤其是修到[白骨觀]的禪修者!

禪修者所觀察到的白骨.會被禪定力[美化]!白骨在[禪定之光]的美化之下.會白得發
亮!白得晶瑩剔透!比凝脂白玉還漂亮千百倍!

白骨會美到讓人愛不釋手!~  ^_^

此時就必須要刻意提醒:[骨是可厭的!]以澆息對白骨的貪愛!

所以.佛陀時代.發生[比丘因為修不淨觀而自殺的案例].我覺得是其中另有緣故!

我個人深感懷疑:後人對這件事解讀錯誤!把不淨觀禪法[污名化]了!~  ^_^

我讀經不多.但印象中.在佛陀時代[不淨觀]與[安那般那念].是:[二大甘露法門]!~ 
^_^

緬甸帕奧禪師.曾回答此問題.我個人覺得禪師言之合理!

僅供法友們參考:

*** *** ***

問:在佛陀的時代,佛陀教導不淨觀之後,有許多比丘自殺。現在如果我們修行不淨觀
,是否也會產生同樣的後果呢?

帕奧禪師答:

那些比丘之所以會自殺,乃是因為過去所做惡業已經成熟的緣故。

佛陀見到那些比丘將在十五天內死亡,死後將墮入地獄。所以佛陀教導他們不淨觀的
修行方法,使他們不再畏懼死亡。

他們修行不淨觀,觀察身體的不淨可厭,因此不再執著於自己的身體。雖然他們自殺
,但是因為已經修成不淨觀,能在不執著身體的情況下死亡,所以死後投生於天界。

正因為這個理由,佛陀特別教導他們不淨觀。

現在如果禪修者修行不淨觀,並不會造成自殺的結果。

佛陀教導:──「要止息貪欲,應當修行不淨觀。」不淨觀能暫時止息貪欲。

例如婆耆舍大長老,由於入村托缽時看見許多可愛的對象,使得內心生起貪欲。他請教
阿難尊者如何止息這些貪欲。阿難尊者教導他修行不淨觀,憶念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份
為不淨可厭,他如法修行之後止息了貪欲。

根據《耆利摩難經》,這種憶念身體三十二部份為不淨的修行法稱為有生命體的不淨
觀(有識不淨觀)。

因此,佛陀教導修行不淨觀乃是為了止息貪欲。

它只是暫時的修行法門而已,不需要修行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兩年等那
麼長的時間。

所以,修行不淨觀不會導致自殺。

*** *** ***
Sun Nov 23 15:36: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19
@Facebook
關於31身分或32身分,只是不同南傳論或註釋書中數的方法不同,聽說還有論是37身
分。在經中以及北傳經論中,我記憶所及沒有特別強調有幾個,但南傳『清淨道論』
中定義「三十二身分」這個詞,因此南傳習慣用「三十二身分」來代表身體各器官。
Mon Nov 24 18:58:5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0
@Facebook
謝謝 Jiss Ye 熱心的分享! 個人片面所知如下,提供作參考 :)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09經: 
http://buddhaspace.org/main/modules/dokuwiki/agama:%E9%9B%9C%E9%98%BF%E5%9
0%AB%E7%B6%93%E5%8D%B7%E7%AC%AC%E4%BA%8C%E5%8D%81%E4%B9%9D#八○九 、南傳《
相應部尼柯耶》54相應9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809.htm 記載,佛
陀早期教導比丘打坐以不淨觀為主,但後來有比丘福慧不足,修不淨觀後過度厭世而
自殺,因此佛陀改教比丘較溫和的安那般那(觀呼吸)法門。 

因此若單從經載來看,帕奧禪師所說的可能是他自己的解讀,或是南傳有註釋書是這
麼解讀? 以我個人讀過的經、律來看,沒有像帕奧禪師這樣的講法(這不代表帕奧禪
師所說不對,只是經上沒有提到帕奧禪師的解釋)。

另外,白骨觀在修到色界的程度是,會和十遍處結合,畢竟在色界時已經沒有欲界白
骨這種不淨的影相,這在《中阿含經》第215經等經有提到「八除處」或「八勝處」 
,將不淨觀昇華到淨觀,達成平衡。我沒有特別研究這部份,不過記憶中照經中來說
,這倒沒有不對,而是不淨觀的自然次第。不過當然,在「不淨」還沒修好前就先觀
「淨」,次第顛倒則是錯誤的,因此如您所說是要校正的 :)
Mon Nov 24 19:09:0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1
@Facebook
另外,由錯誤修行不淨觀造成的自殺是各律中所載佛陀制定「不殺」戒的緣起,最早
的「不殺」戒是從戒「不自殺」開始,畢竟早期僧團沒有人會跑去殺別人 :) 像《四
分律》 四波羅夷法之二就有這記載: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php?index=T22n1428_002 ,聽說各律
藏都有一致的記載,因此這史實可說是南、北傳,經、律共通的記載。

當然,這是對不淨觀有錯誤的了解所致,而不是正常修行不淨觀該有的情況。
Mon Nov 24 19:18:4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2
@Facebook
Jiss Ye您分享修白骨觀卻沒斷除對身體貪愛的例子,我有在一本書上看過,說觀成
白骨仍覺得可愛 >:o 

跟其他法門相比,不淨觀應該是算很好掌握內涵的一個,

但為什麼佛世時可達到降伏欲貪的效果,到了現在卻沒辦法?

個人是認為現在人的慾貪比以前人強很多,

導致法門雖好,但難以見效。

勉強要增加一點功效的話,會建議不要停留在白骨觀上,

把整套流程跑完--連結各根骨頭的韌帶斷掉,骨架四散,

風吹雨打骨頭發黃發爛,最後一把火燒個乾淨,空氣中只剩下燒焦的餘味。

這樣思惟或可清涼一點,但癥結仍然存在:在還有三毒的身心條件下修止修觀,修不
成不打緊,往往是越修火越大。
Mon Nov 24 21:54:4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3
@Facebook
個人是認為現在人的慾貪比以前人強很多,

導致法門雖好,但難以見效。

真的....需要不多,想要的一大堆...還製造環境汙染....贊成...
Mon Nov 24 23:29:1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4
@Facebook
感謝大剛 師兄回覆

依帕奧禪師的嚴謹風範.不至於會自編故事解讀經典,

禪師大概是依據南傳註釋書.南傳論著的資料吧.

但是既然經、律中都沒有這樣的講法.那就當參考啦!~  ^_^

*** *** ***

大剛 師兄說:[白骨觀修到色界的程度.是會和十遍處結合,畢竟在色界時.已經沒有
欲界白骨這種不淨的影相.]

白骨觀可以修到初禪!一樣是有白骨的[骨相].

白骨觀修到初禪後.

可以轉為專注白骨的[白色].或白骨的[白光].

作意觀想:將[白色]或[白光].放大遍佈十方!

以白遍.光明遍.證取四禪!

這樣修.是很普遍而自然的修法次第!

我所認識的禪修法友們.如果有修行遍禪的.90%以上.都是藉由白骨的[白色]轉修白遍
四禪的!~  ^_^

只有很少數的人.是以白色的[曼陀羅]修白遍的!

*** *** ***

大剛 師兄說:[在「不淨」還沒修好前就先觀「淨」,次第顛倒則是錯誤的].

這就要看禪修者.如何安排自己的禪修課程及次第.

先修[遍禪].然後才修[不淨觀].其實也是可以的!~  ^_^

就像:有人既不修[遍禪].也不修[不淨觀].而選擇直接修[觀禪(毗婆奢那)].那也是可
以的!~  ^_^

*** *** ***

Anderson Chang說:[觀成白骨仍覺得可愛].

這是因為[初禪]的禪支.有[喜.樂]兩個禪支!

只要成就初禪.都一定會伴隨[喜.樂]的情緒!

受到[喜.樂]情緒的影響.往往就會覺得白骨也是很可愛的!~  ^_^

~這是正常現象!~  ^_^

*** *** ***

Anderson Chang說:[要增加降伏欲貪的效果,建議不要停留在白骨觀上,....骨頭韌
帶斷掉,骨架四散,發黃發爛,最後一把火燒個乾淨,空氣中只剩下燒焦的餘味。]

如果想藉由修[不淨觀].以降伏男女淫慾.

那應該是要:[觀想引發淫慾的男人女人.其身體內的屎尿腎腸.污穢不淨的器官]!

如此修.會有更明顯的效果!~  ^_^

如果只是觀想白骨.或觀想身體火化成虛空.是可以培養[禪定].

但那對於淫慾對象的[厭惡感].就不這麼有效了!

*** *** ***

Anderson Chang說:[現在人的慾貪比以前的人強很多.導致法門雖好,但難以見效。]

因為.現代的社會.比起古代的社會.多了很多引誘慾貪的環境.例如:各種的媒體.廣告
.資訊....

加上.現代社會的生活步調緊湊.即使有空閒.娛樂的選項也很多.需要學習的[新知識
]也是五花八的多.

所以.很少人會去學習禪修!~  ^_^

在緬甸的鄉村.逢年過節.村民沒處去.就都擠到村里的寺院持戒禪修.

在緬甸的城鎮.逢年過節.大家都會到[觀光區]走走散心.

而緬甸所有的[觀光景點].全都是裝飾亮麗的[佛塔.寺院]!~  ^_^
Tue Nov 25 16:10:26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5
@Facebook
白骨觀源於不淨觀中的骨想,不過和不淨觀不同。在<<禪祕要法經>> 把由不淨觀轉
修白骨觀稱為「易觀」,也就是說「 從不淨而轉起淨觀。」

 <<禪祕要法經>>「不淨想成時,慎莫棄身自殺,當教易觀。易觀法者,想諸(骨)節
間白光流出,其明熾盛,猶如雪山。 」

所以和不淨觀不同的是,白骨觀不會對身體產生強烈的厭惡感。
Thu Nov 27 11:59:30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無著比丘「四念住」訪談記錄 (3)
#26
@Facebook
以自己所喜歡的異性.做為修白骨觀的對象時.

可以默念:[可厭的白骨].增強[厭惡感]!

但如此修.是為了降伏淫慾心.應只能達到近行定!

這不是培養[安止定]的修行方式!~  ^_^
Thu Nov 27 15:19:45 2014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