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1
@Facebook
之前見過一些佛弟子引用前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的文章,來「澄清」佛教。這位季
羨林的來頭據說不小,Wikipedia說「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
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聽起來好厲害,是權威中的權
威。於是我仔細讀了讀他的書,雖然我不懂梵文、巴利文、還有一堆他說自己會的文
,所以無法驗證。但讀下去越來越奇怪,怎麼講得這麼牽強附會?

就查了查他的背景: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83&cid=14

他在他書的自序中寫道:「我從來沒有信過任何宗教,對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還有
一條經驗:對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認真地用科學方法加以探討,則會發現它的教
義與儀規都有一個曆史發展過程,都有其產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綻百出
,自相矛盾的,有的簡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則信仰越淡薄。如果一
個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種宗教,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他的研究不實事求是,不夠深入
,自欺欺人。」

「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宣傳、堅持唯物主義是我們的天職,這
一點決不能動搖。我們決不能宣傳有神論,為宗教張目。但是,唯其因為我們是唯物
主義者,我們就必須承認客觀實際,一個是曆史的客觀實際,一個是眼前的客觀實際
。在曆史上確實有宗教消滅的現象,消滅的原因異常複雜。」

「操之過急,徒費氣力。我們的職責是對人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至於宗教
是否因之而逐漸消滅,我們可以不必過分地去考慮。」

「我對佛教教義,一無興趣,二無認識。我一開始就是以一個語言研究者的身份研究
佛教的。我想通過原始佛典的語言現象來探討最初佛教的傳布與發展,找出其中演變
的規律。」

共產黨用來打佛教的國家機器,竟然被學佛人尊敬,轉貼他打擊佛教的文章,以為是
在宣揚原始佛教,真是很麻煩。我們都接觸過附佛外道,知道接觸佛教的人如果居心
不良,可以用什麼方法扭曲佛教教義。而像季羨林這種更麻煩,他在語言學是有專業
,但全台灣有幾個人能駁斥他?起碼要會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還有犍陀羅文之
類的,他論文中提到很多,不知真假),要不然只有照單全收的份。

這時代學佛真是困難重重啊 :Q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本書以佛教在印度產生、發展、傳播,如何傳入中國、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在中國進一步發展後再倒流回印度為線索,將季羨林先生論佛教的文章編排為十五個題目。使讀者能夠條理清晰地閱讀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關系史上的這些重要論述: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論釋迦牟尼、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佛教開創時期的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提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2
@Facebook
之前季羨林曾寫過一篇文章「彌勒是彌賽亞」,也就是說彌勒是耶穌基督啦,因為名
字的部份發音有部份像。這篇文章曾被原始佛教學子瘋狂轉載,包含一些對原始佛教
認識很深的佛弟子都在轉載,殊不知不論南北傳經典都有彌勒下生的記載,而且南傳
的相關記載比北傳四阿含來得多(北傳則有另外的《彌勒下生經》等)。

季羨林的觀點從「學術」及「基本邏輯」來說有什麼問題?

同名的人一大堆,佛經中就有二位名字一樣的阿逸多常被搞混,一位在未來世作轉輪
聖王(參見《增壹阿含經》),一位在未來世作佛,二位是不同的人,但因同名因此
史上諸學者常搞混。若要更仔細的數:

「依 DPPN, I ,pp.35-37,名叫 Ajita 之人,共有七位;而〈彼岸到品〉的那位
Tissa-Metteyya 童子,DPPN,vol. I,1018-1027,佛典裡名叫 Tissa 的,超過 
43 位以上。又,釋尊此生叫 Siddhattha,而(錫蘭所傳)釋尊過去生中所值遇的第
16 佛,也叫 Siddhattha 佛。

c.f.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26_02.pdf

簡單講,佛經中和彌勒的未來名字 Ajita 同名的人有 7 位,和彌勒此生在外道時代
Tissa 同名的人有 43 位以上。同名都一堆人了,季羨林因為彌勒和彌賽亞「名字讀
音聽起來部份相近」就號稱兩者是相同的,有多牽強附會,有頭腦的人都知道。

剛好看到關於彌勒同名人數的資料,因此作個記錄。
Mon Sep 30 11:23:39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3
@Facebook
是有一些理性的人在思維上有雙重標准。對于自己喜歡的課題、自己相信的課題、自
己自以為豪的課題,多是認真的去思考;對于自己排斥的教導、自己不相信的教導、
自己不以為然的教導,思維的嚴謹程度立刻掉了一大截,只要是駁斥他教的說法,哪
管是不是合理,哪管是不是也會反射到自己的信仰!
Mon Sep 30 11:40:43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4
@Facebook
的確,學術常常淪為聰明人唬弄沒那麼聰明的人的一種工具,背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多少人有辦法釐清學者的動機,以及一路追本溯源到學
者的立論所本?本於為佛教、為眾生的學者,恐怕是越來越少了。
Mon Sep 30 11:53:37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5
@Facebook
在小妹大介紹全球氣候變遷的幾集中,有位國外的學者致力呼籲注意全球性環保的人
,他說,我認為我們缺少好的公民而非政客。同樣地,在學佛者的世界中,我們不缺
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和倒駕慈航,我們缺的是煩惱眾生的求法之心。講句坦白話,佛菩
薩也要我們凡夫的鼓勵才會繼續地來教導我們,否則就只能在旁邊

一位學生和一位老師:老師肯不肯放這位弟子出來參學呢?弟子除了這位老師之外,
想不想再多學些佛法呢?這裡面的問題是牽涉很廣的。魔,是一直都在的,也一直都
想盡辦法不弘揚佛法。問題是:我們肯不肯放下自己呢?

我自己給自己的回答是:我有發心,但是範圍有限、程度有限;我更有恐怖,有時我
無法阻止自己的退縮。
Mon Sep 30 12:40:32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6
@Facebook
能夠勇往直衝的人,即使如印順長老之輩,也是要有動機不斷地支持的。初發心,以
及發心的持續,是佛法命脈所在。
Mon Sep 30 12:44:36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3
@Facebook
之前見過一些佛弟子引用前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的文章,來「澄清」佛教。這位季
羨林的來頭據說不小,Wikipedia說「季羨林通曉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語言,
是世界上僅有的幾位從事吐火羅語研究的學者之一。」聽起來好厲害,是權威中的權
威。於是我仔細讀了讀他的書,雖然我不懂梵文、巴利文、還有一堆他說自己會的文
,所以無法驗證。但讀下去越來越奇怪,怎麼講得這麼牽強附會?

就查了查他的背景: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83&cid=14

他在他書的自序中寫道:「我從來沒有信過任何宗教,對佛教也不例外。而且我還有
一條經驗:對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認真地用科學方法加以探討,則會發現它的教
義與儀規都有一個曆史發展過程,都有其產生根源,都是人制造成的,都是破綻百出
,自相矛盾的,有的簡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則信仰越淡薄。如果一
個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種宗教,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他的研究不實事求是,不夠深入
,自欺欺人。」

「我們信仰馬克思主義,我們是唯物主義者。宣傳、堅持唯物主義是我們的天職,這
一點決不能動搖。我們決不能宣傳有神論,為宗教張目。但是,唯其因為我們是唯物
主義者,我們就必須承認客觀實際,一個是曆史的客觀實際,一個是眼前的客觀實際
。在曆史上確實有宗教消滅的現象,消滅的原因異常複雜。」

「操之過急,徒費氣力。我們的職責是對人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至於宗教
是否因之而逐漸消滅,我們可以不必過分地去考慮。」

「我對佛教教義,一無興趣,二無認識。我一開始就是以一個語言研究者的身份研究
佛教的。我想通過原始佛典的語言現象來探討最初佛教的傳布與發展,找出其中演變
的規律。」

共產黨用來打佛教的國家機器,竟然被學佛人尊敬,轉貼他打擊佛教的文章,以為是
在宣揚原始佛教,真是很麻煩。我們都接觸過附佛外道,知道接觸佛教的人如果居心
不良,可以用什麼方法扭曲佛教教義。而像季羨林這種更麻煩,他在語言學是有專業
,但全台灣有幾個人能駁斥他?起碼要會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還有犍陀羅文之
類的,他論文中提到很多,不知真假),要不然只有照單全收的份。

這時代學佛真是困難重重啊 :Q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本書以佛教在印度產生、發展、傳播,如何傳入中國、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在中國進一步發展後再倒流回印度為線索,將季羨林先生論佛教的文章編排為十五個題目。使讀者能夠條理清晰地閱讀季先生在佛教史和中印關系史上的這些重要論述: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論釋迦牟尼、論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佛教開創時期的一場被歪曲被遺忘了的“路線鬥爭”——提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4
@Facebook
之前季羨林曾寫過一篇文章「彌勒是彌賽亞」,也就是說彌勒是耶穌基督啦,因為名
字的部份發音有部份像。這篇文章曾被原始佛教學子瘋狂轉載,包含一些對原始佛教
認識很深的佛弟子都在轉載,殊不知不論南北傳經典都有彌勒下生的記載,而且南傳
的相關記載比北傳四阿含來得多(北傳則有另外的《彌勒下生經》等)。

季羨林的觀點從「學術」及「基本邏輯」來說有什麼問題?

同名的人一大堆,佛經中就有二位名字一樣的阿逸多常被搞混,一位在未來世作轉輪
聖王(參見《增壹阿含經》),一位在未來世作佛,二位是不同的人,但因同名因此
史上諸學者常搞混。若要更仔細的數:

「依 DPPN, I ,pp.35-37,名叫 Ajita 之人,共有七位;而〈彼岸到品〉的那位
Tissa-Metteyya 童子,DPPN,vol. I,1018-1027,佛典裡名叫 Tissa 的,超過 
43 位以上。又,釋尊此生叫 Siddhattha,而(錫蘭所傳)釋尊過去生中所值遇的第
16 佛,也叫 Siddhattha 佛。

c.f. http://www.tt034.org.tw/Download/pdf/26_02.pdf

簡單講,佛經中和彌勒的未來名字 Ajita 同名的人有 7 位,和彌勒此生在外道時代
Tissa 同名的人有 43 位以上。同名都一堆人了,季羨林因為彌勒和彌賽亞「名字讀
音聽起來部份相近」就號稱兩者是相同的,有多牽強附會,有頭腦的人都知道。

剛好看到關於彌勒同名人數的資料,因此作個記錄。
Mon Sep 30 11:23:39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5
@Facebook
的確,學術常常淪為聰明人唬弄沒那麼聰明的人的一種工具,背後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有多少人有辦法釐清學者的動機,以及一路追本溯源到學
者的立論所本?本於為佛教、為眾生的學者,恐怕是越來越少了。
Mon Sep 30 11:53:37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6
@Facebook
在小妹大介紹全球氣候變遷的幾集中,有位國外的學者致力呼籲注意全球性環保的人
,他說,我認為我們缺少好的公民而非政客。同樣地,在學佛者的世界中,我們不缺
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和倒駕慈航,我們缺的是煩惱眾生的求法之心。講句坦白話,佛菩
薩也要我們凡夫的鼓勵才會繼續地來教導我們,否則就只能在旁邊

一位學生和一位老師:老師肯不肯放這位弟子出來參學呢?弟子除了這位老師之外,
想不想再多學些佛法呢?這裡面的問題是牽涉很廣的。魔,是一直都在的,也一直都
想盡辦法不弘揚佛法。問題是:我們肯不肯放下自己呢?

我自己給自己的回答是:我有發心,但是範圍有限、程度有限;我更有恐怖,有時我
無法阻止自己的退縮。
Mon Sep 30 12:40:32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佛教十五題 季羨林_序
#7
@Facebook
能夠勇往直衝的人,即使如印順長老之輩,也是要有動機不斷地支持的。初發心,以
及發心的持續,是佛法命脈所在。
Mon Sep 30 12:44:36 2013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