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量入為出
#1
邱大剛
    又看到這則經文,看看目前各國赤字亂象,不量入
為出,財政赤字越來越大,總有一天會害人害己,不得
不感嘆幾千年了,佛陀說的還是適用:

<<<<<<<<<<<<<<<<<<<<<<<<<<<<<<<<<<<<<<<<<<<<<<<<<<<<<<<<<<

云何為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
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
多入少,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
名為優曇缽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

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
餓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是名正命具足。

>>>>>>>>>>>>>>>>>>>>>>>>>>>>>>>>>>>>>>>>>>>>>>>>>>>>>>>>>>
                       (CBETA, T02, no. 99, p. 23, b12-22)

    三歲小孩都曉得,官員議員行不得...

    (以上不針對任何個人或黨派,只是有感各國亂象。)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Fri Nov 2 19:05:08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2
但念無常
非常實用的經文,對平民百姓的生活規畫也很適用。 ^^
Tue Nov 6 12:04:14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3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 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
> 多入少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這些話語的意思看來是雖然不可賺少花多,但也不可賺多花少,必須&#65339;賺多少花多少&#65341;,也就
是無餘錢無儲蓄,除非有富裕親友供應否則毫無應變能力(例如傷病,物品損壞,減薪失
業...),也難以做生涯規劃(置產,買屋,成家,立業....),退休老年生活更是毫無保障,這要
如何適用於社會大眾現實生活。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4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感嘆幾千年了,佛陀說的還是適用:
> <<<<<<<<<<<<<<<<<<<<<<<<<<<<<<<<<<<<<<<<<<<<<<<<<<<<<<<<<<
>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即使在幾千年前,當時的人們也是賺多少花多少,無須儲蓄,有餘皆捨,這樣就能生活到老到死
嗎。

至於收取布施的出家人,或許可以也必須入多少就出多少,因為花費完畢之後可有人再布施,
但若進行儲蓄,別人見這出家人並非沒錢,難免心想何須布施,反而不易源源不絕。這只是我
個人的推測。

不過,台灣幾個規模較大的佛教道場,好像也並沒有收多少就用多少,似乎積聚不少財力。我
並不認為小至個人大至團體若對於資產財力毫無規劃準備是妥善安全的,但或許仍須注意一下
這些團體究竟收了多少用了多少,用到哪些地方。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5
但念無常
※ 引述《LLF (LLF)》之銘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 >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 > 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
> > 多入少
>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 這些話語的意思看來是雖然不可賺少花多,但也不可賺多花少,必須&#65339;賺多少花多少&#65341;,也就
> 是無餘錢無儲蓄,除非有富裕親友供應否則毫無應變能力(例如傷病,物品損壞,減薪失
> 業...),也難以做生涯規劃(置產,買屋,成家,立業....),退休老年生活更是毫無保障,這要
> 如何適用於社會大眾現實生活。

關於賺多花少,從經文看來並沒有說把多賺得都花光或亂花。比較像是說有這樣的彈性。
當然您提到的這些應變、生涯規畫,或許是把所得扣掉您上述的必要儲蓄,
有多的才算是歸到賺多花少這一類。
以上淺見。
Wed Nov 7 12:09:52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6
邱大剛
謝謝 LLF 的提問。

量入為出並不是指賺多少立刻就花掉,而是要量力而為,避免花的比
賺的多,或是一毛不拔很吝嗇這類狀況,在佛經上多處有提到。

花的比賺的多,現在卡債族大家都知道。至於一毛不拔,佛世時有個
很有名的例子,一位長者有很多錢,但一毛不拔,自己為了省錢而生
活條件惡劣,也從來不布施給他人,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後來好像
還是省到餓死的,佛陀就曾說這種人也是不足為取的。

佛所說量入為出的一些方向,可參考 chakwos 在 BudaDigest 版發文
「在家居士的理財觀念」:

在經文中,佛陀是鼓勵善生童子將個人所得分成四份,這四份大略的分法為
:四分之一為生活必需(飲食)、四分之一要存起來,剩下的四分之二則是
用在賺錢方面。詳情可參考之前的討論串 → http://0rz.tw/ofBe5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Wed Nov 7 23:48:43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7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量入為出並不是指賺多少立刻就花掉.....
> 佛所說量入為出的一些方向,可參考 chakwos 在 BudaDigest 版發文
> 「在家居士的理財觀念」:
> 在經文中,佛陀是鼓勵善生童子將個人所得分成四份,這四份大略的分法為
> :四分之一為生活必需(飲食)、四分之一要存起來,剩下的四分之二則是
> 用在賺錢方面。詳情可參考之前的討論串 → http://0rz.tw/ofBe5


這篇帖子引述的經文是:.....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
我是對此來回應。


※ 引述《但念無常》之銘言:
> > 關於賺多花少,從經文看來並沒有說把多賺得都花光或亂花。
> 比較像是說有這樣的彈性。
> 當然您提到的這些應變、生涯規畫,或許是把所得扣掉您上述的必要儲蓄,
> 有多的才算是歸到賺多花少這一類。

這篇經文裡有說到如此具彈性的詳解嗎,我看不出來。


在你提供的網址 http://0rz.tw/ofBe5 我有看到不同佛經的經文表示不同的說法,但我個人
的意見是,可以作為參考,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經文中提到關於理財的分類(用途種類)以
及額度(金錢的數量),不見得能適用於每個人,如果只顧到想要完全遵循經典而疏於細察自己
在各方面的需要與規劃,而硬套進四分之幾一定要做甚麼或不能用來做甚麼,只怕會產生很多
問題。

除了佛經對於現代社會的適用性,不同佛經有不同說法似乎是常見的狀況,或許可以省思,如
果死釘釘按照佛經詞句來做,是否適宜。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8
LLF
這一段是網友"但念無常"所言,不好意思!更正如下:

※ 引述《但念無常》之銘言:
> 關於賺多花少,從經文看來並沒有說把多賺得都花光或亂花。比較像是說有這樣的彈性。
> 當然您提到的這些應變、生涯規畫,或許是把所得扣掉您上述的必要儲蓄,
> 有多的才算是歸到賺多花少這一類。

這篇"...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的經文裡有說到如此具彈性的詳解嗎,我看不出來。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9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
> 餓死狗。

>佛世時有個
>很有名的例子,一位長者有很多錢,但一毛不拔,自己為了省錢而生
>活條件惡劣,也從來不布施給他人,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錢,後來好像
>還是省到餓死的,佛陀就曾說這種人也是不足為取的。

稍微想像一下,就知極度飢餓的狀態會承受非常劇烈的痛苦,真有人在如此劇苦狀態下,不吃
食物也不買食物,硬把自己餓死?我本來多少有點因為是所謂佛陀講的就直接看過去,沒有深
思,事後偶然想起這種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少。

事不關己的故事,信不信無所謂,但現實生活的問題,我想還是需要想想死守經文是否恰當。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0
邱大剛
看不出來 LLF 的回文除了「如果死釘釘按照佛經詞句來做,是否適宜。」
這個意思以外,是否有其他的意義。所以我的回覆如果不是 LLF 的意思,
還請見諒。

就我片面的觀察,LLF 對佛經似乎有成見或誤會,否則不會有這些問題。
起碼在這幾篇相關的經文,平日有在讀經的同學是不會有誤會的。縱使
沒讀經的人,會有人認為「量入為出」是說佛陀要我們「賺多少錢立刻
全花光」嗎?

那位「什麼都沒有就只有錢」的長者的記載畢竟是極端的例子,現代也
是有這樣的人,雖然不是多數,就像有些少女成為紙片人而餓死,因為
錯誤的心態患了厭食症,這可不是天方夜譚。可見身語意三業,實在意
業為重。

和 LLF 兄的基礎差距太大,萬一談了也是白談,就合掌令歡喜了。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Thu Nov 8 10:28:06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1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那位「什麼都沒有就只有錢」的長者的記載畢竟是極端的例子,現代也
> 是有這樣的人,雖然不是多數,就像有些少女成為紙片人而餓死,因為
> 錯誤的心態患了厭食症,這可不是天方夜譚。

你提到紙片人,這讓我思索,將自己餓死並非全無可能。

我對佛經確實並非"全盤接受.毫無疑問"。
關於"等入等出"與四分之幾等等,
在我個人看來,這幾段佛經原文不是很有彈性,並未提及可以自由變通運用,
我的意見是若想在現實生活實行,可能還是依自身狀況來調整為宜。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2
LLF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能自稱量,這四個字不曉得算不算是<可以自行衡量判斷,不一定要依經所言>,但後面就接著<
等入等出>,關於<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沒有進一步詳解。
不知是此經原本就這樣,還是翻譯成中國古體文言文,為求文體簡潔優美而增刪字數,與原意
有差。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3
果任
※ 引述《LLF (LLF)》之銘言:
> >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 >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 > 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
> > 多入少
>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
> 這些話語的意思看來是雖然不可賺少花多,但也不可賺多花少,必須&#65339;賺多少花多少&#65341;,也> 是無餘錢無儲蓄,除非有富裕親友供應否則毫無應變能力(例如傷病,物品損壞,減薪失
> 業...),也難以做生涯規劃(置產,買屋,成家,立業....),退休老年生活更是毫無保障,這> 如何適用於社會大眾現實生活。

   我想要了解「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的真正意義,從全文來看會比較正確。否則會段
章取意不知所云。我們就看全文如下:

原文:『云何為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
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
 
※此段講的就如大家常聽到的國家「預算平衡」,佛陀告訴我們對於錢財的謀取與使用要有所
衡量,要考慮周到有所掌握。不要只知多收入而慳吝不支出,不要少收入而狂花費。要像拿秤
的人,看那邊少那麼就增加、看那邊多那麼就減少,而使預算平衡而有所取捨。

原文:『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
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曇缽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或有善男子財物豐
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
名正命具足。』

※此段講的是,信佛聞法而行善業的人對財物的稱量是等入等出,不使它收入多而支出少、或
支出多而收入少。而接著佛解釋何謂「入多出少、出多入少」,像某些人沒有錢財仍然廣泛支
出散用,則以這樣的生活,人人都稱為像優曇缽果,沒有種子可以再播種滋養生息,愚癡貪欲
的人,而不考慮顧其後果。這種就是「出多入少」。或是有人財物豐多,不能去食用或使用利
益,傍人都說這愚癡的人好像餓死狗那麼愚癡。這種就是「入多出少」。所以,信佛聞法而行
善業的人必定會對所擁有的錢財,能自己秤稱衡量,使之等入等出平衡,這就叫正命具足而
活。

  因此所謂「入多出少、出多入少」,並不是要我們賺多少花多少,無須儲蓄,有餘皆捨,這樣
就能生活到老到死。而是要我們「量入為出,充分利用錢財」。你可用你的錢財過你適當的生
活、你可用你的錢財儲蓄以備不時之需、你可用你的錢財作為生財之本、你可用你的錢財用於
佈施利益眾生。但不要慳吝到不與佈施利益他人,甚至對自己刻薄。賺取正命之財,去發揮每
分錢的效用。

  至於在善生經所言用財的四分法,是不是如你所說的:「硬套進四分之幾一定要做甚麼或不
能用來做甚麼」不甚合理?我想現在很多理財的觀念都提到三分法,即一份生活、一份生財、
一份儲蓄。甚至連投資股票都建議三分法,投資股票不要一次投入以減少風險,避免股票下跌
還有攤平翻本的機會。只是佛陀要我們能行菩薩道,多分出了一份以佈施以愛物利生、利益眾
生。
  當然佛陀從來就是把道理攤在我們面前看,從沒有說你一定要相信他。信與不信純乎我們的
一心,信得入必得利益。究竟要獲得佛、法、僧、戒四不壞淨信,並不那麼容易。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4
但念無常
※ 引述《LLF (LLF)》之銘言:
> 這一段是網友"但念無常"所言,不好意思!更正如下:

洗襪啦~
你怎麼會把我跟D大搞混呢,我分明就比David可愛多了~呵呵
不過你這樣搞不清楚狀況、糊里糊塗的,
可能大家也會覺得你會不會沒先把經文看清楚呢?

> ※ 引述《但念無常》之銘言:
> > 關於賺多花少,從經文看來並沒有說把多賺得都花光或亂花。比較像是說有這樣的彈性。
> > 當然您提到的這些應變、生涯規畫,或許是把所得扣掉您上述的必要儲蓄,
> > 有多的才算是歸到賺多花少這一類。
> 這篇"...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的經文裡有說到如此具彈性的詳解嗎,我看不出來。

雖然我經文讀不多,我有點慚愧,
可是我會有這樣的結論,
可能也是過去讀過一點雜阿含,
所以我大概知道什麼應該是世尊會講的,而什麼是不會。
至於細節部分,建議你參考經文以及站上的相關討論。
Fri Nov 9 13:20:11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量入為出
#15
邱大剛
※ 引述《LLF (LLF)》之銘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 那位「什麼都沒有就只有錢」的長者的記載畢竟是極端的例子,現代也
> > 是有這樣的人,雖然不是多數,就像有些少女成為紙片人而餓死,因為
> > 錯誤的心態患了厭食症,這可不是天方夜譚。
> 你提到紙片人,這讓我思索,將自己餓死並非全無可能。
> 我對佛經確實並非"全盤接受.毫無疑問"。

    的確對佛經是沒有必要全盤接受,還是得自己多加思索,
畢竟我們的解讀不一定完全正確,依義不依語。

> 關於"等入等出"與四分之幾等等,
> 在我個人看來,這幾段佛經原文不是很有彈性,並未提及可以自由變通運用,

    可能您還不是很熟悉佛經的體例,熟悉之後掌握能更多
些。像這一段經文,佛陀說的遠不只「等入等出」四個字,
只拿「等入等出」四個字來猜是什麼意思,自然容易猜錯,
後面是有後續的解釋的,就能避免您之前可能有的誤會:

    [正命具足的定義]
    云何為正命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財出內稱量,周圓掌
    護,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執秤者,少則增
    之,多則減之,知平而捨。如是,善男子稱量財物,等
    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

    [多出少入的解釋/例子]
    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曇
    缽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

    [多入少出的解釋/例子]
    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癡人如
    餓死狗。

    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
    具足。

    有了例子,要掌握意義就比較容易了,可知這段的「等
入等出」是「量入為出」的意思,沒有說「賺的錢立刻花光」,
而是要作整體的評估。至於整體的評估是如何?就是先前討
論到,其他佛經中曾說明的。這些是互相配合的經文,而不
是互相矛盾的經文,若有矛盾反而只是因為讀的人解讀錯誤
而誤解了。

    要能掌握佛經的概念,最好是要能將經文融會貫通,像
Melon 超連結女王這方面就很強。golzen 也解釋得很好了。

> 我的意見是若想在現實生活實行,可能還是依自身狀況來調整為宜。

    謝謝您提出這點,我也認同。縱使是當今學校的教科書,
自己還得再調適才能過日子,要不然照我當年國立殯儀館的
說法,外蒙是中國的,二十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蔣公是人
類的救星,很多地方比佛經還不切實際呢 XD

Have a nice day!

--
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Fri Nov 9 17:05:03 201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