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第一觀智 恰密禪師開示
#1
@Facebook
第一觀智      恰密禪師開示

   痛是開啟涅槃大門的鑰匙;當各位觀疼痛的時候,剛開始,疼痛似乎變得更強烈
,雖然不是真的變強了。你必須忍耐,心要很專注、很有正念的、很準確的觀察疼痛
;然後定力會漸漸深,內觀的力量能夠透入疼痛的中心,然後你開始了知疼痛的特性
:是一種不舒服的身體感受;然後你能夠分辨疼痛和觀察疼痛的心,中間有很明顯的
差別。

   這時候你就是開始能夠分別,客觀的目標這個疼痛和主觀觀察的心,這就達到了
第一觀智–能夠分辨色心差別的智慧。 

   在內觀的修行過程中,有十三種觀智,然後有一個道智、一個果智、還有一個返
照智,總共是十六個、十六層的智慧。修行者必須修行到這十六種智慧,然後他就能
夠證到初果–須陀還。

   因此當你的定力夠深,你能夠透視到疼痛的本質;如果你的定力還不夠深,你就
還沒辦法透視到疼痛的真相。

   當你到達這種足以透視疼痛本質的定力,這時候叫作「心清淨」,你的心有相當
的定力,能夠不受五蓋、不受煩惱的干擾。 

   在修行的過程中總共有七種清淨,第一種是「戒清淨」,修行者必須遵守至少五
戒或者八戒,這樣子身體的行為和言語,才能夠清淨;尤其是持八戒的人,他有更充
分的時間可以來修行,因為中午之後他就不吃食物,沒有其他事情做,能夠專心修行
。

   受持八戒,持「過午不食」這條戒的人,下午可以喝一些飲料;但是這裡的修行
人,有些人他連飲料也不喝,他將喝飲料的時間也完全用在修行上,所以他修行的時
間更多。 

   當修行者身口業清淨,他的心就能夠專注觀察修行的目標,不會有任何的打擾,
所以他的修行很容易進步。

但是如果一個修行者他過去的行為不清淨,當他回憶到過去所做的錯事,心中就會生
起罪惡感,就會感覺到煩躁不安,也就不能專心修行。

   相反的,如果修行者他持戒清淨,當他回想到自己過去所做的行為,都是清淨的
善業,他內心會感覺歡喜,更容易能專注修行,所以修行就很容易進步。所以說戒清
淨是修行的基礎,是其他一切清淨的基礎。 

   當修行者的心專注觀察目標,定力漸漸深、深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內觀力也隨
著變得銳利,能夠透視到身心的特性,到達能夠分辨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差別,就
是我們剛才講的第一觀智。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