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
生病時更要在佛法上繼續用功。用功的方式不拘泥於一天要念多少部經文、花多少時間拜佛打坐,能制心一處才叫止觀、才叫正念相繼於佛法。 就像有位佛友在生病前,總是忙著照顧家庭、協助先生的事業發展,裡裡外外忙個不停,直到生了病,才警覺到她自己身心的壓力,於是決定放下一切,在完成所有的治療後, 每天清晨固定去爬山運動。 這樣的行為和佛法是否相應?她心裡對生死沒有貪戀,盡心去做該做的事,身心常處於安寧的狀態,就是與佛法相應,就是止觀的修行。 止觀修行的重點,在於放下對身心的執著,繫心安住於法上。如何「繫心安住於法」呢?就是眼根對色時不起分別、 不起貪愛,還能專注於當下。例如在瀑布前打坐,放下身心的壓力,打開耳朵,專心聆聽瀑布的聲音,這時對聲音不起分別貪愛,「身心」跟「境」融為一相,最後連瀑布的聲音都沒有了。 這樣的狀況就是:身心相了不可得、境相也不可得,也就是進入更深的定境裡,這就叫修行。 摘自 《當下一念心:智者大師《小止觀》禪釋》 果如法師 著
您住哪裡
高雄,怎了?
喔 沒事 我有看他有開課
網路看得到,只是都沒時間看啦 T_T ~
請問大大, 觀的操作方法是什麼。 (藏傳、南傳,是否定義不同。最近跟人討論在想這事)
我也很想知道這個問題,要不把這個問題轉回 BudaHelp(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help/) 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南傳的方法,只在升起/滅去當下,覺照。 昨天聽一個學藏傳的朋友,跟我說,升起時,會再細看升起的背後原因。但我看大念 處經,比較偏向南傳的操作法。
在阿含經中, 除了現觀名色諸法, 也要觀其集滅道味患離, 其中 "集" 就是生起的原 因. 南傳的十六觀智, 也有 "緣攝受智" , 也是觀其緣起. 所以觀緣起應該都是有的, 只是初期大概還不會觀緣起, 尤其有些是要求要觀到過去 , 未來, 沒有強的觀智大概觀不到. ^^
老實說,我看不懂孝丞的問題,可以麻煩順便說明一下孝丞的問題.....是什麼嗎? 謝謝 ??
我中文表達有那麼差嗎,XD [1] 觀當下升起與滅去。 [2] 觀當下升起,同時還觀到這個升起的過去因緣。 譬如我看到某個人很喜歡,但其實背後還有因緣。可能是這個人的特質、長相,跟過 去貪愛的對象,有一定的重疊。 [1] 只觀到升起喜歡的感受。 [2] 觀到升起喜歡的感受,還清楚看到喜歡的背後因緣。
孝丞乖 ∼ 不是你中文表達的問題,是我對這方面了解太少太差的問題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