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你們不能夠殺生
#1
@Facebook


【每日溫習阿毗達摩】22 阿毗達摩的特點(上) 瑪欣德尊者開示 但是一般上來說,佛陀有時候他會說到世俗諦的東西,特別是律藏。 律藏,如果我們用勝義諦的話,很容易混淆的。佛陀說:「你們不能夠殺生。」然後你可以說:「咦?佛陀,究竟意義上,沒有所謂的『生命』。你為什麼說不能殺生?沒有殺的人,沒有被殺的動物。」所以你不能這樣說。因為在律教法裡面,你必須得要有世俗的觀念。我們說『不能非時食』,就是過了午我們不能夠吃,這個是對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守八戒的時候;但是『時間』其實是概念,在就敬意義上來說是不存在的,『食物』也是概念,只是一堆色法而已。而且有時候佛陀在世俗上,他會尊重這個世間,保護這個世間,不會給一些語言、一些人誤解, 佛陀還會經常教導世俗諦,就是我們一般認定的那些真理。有時候佛陀說:「諸比庫,你們不要殺生。」他是什麼意思呢?他就是說:「你不要再去斷除其他生物的生命。」但是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說,沒有出家的比庫,沒有被殺的那些動物、那些生命;如果用究竟意義上來說,佛陀會說:「名色,你不要殺名色。」或者說:「五蘊啊!你不要殺五蘊。」這樣子的話很容易搞混淆是不是?但是佛陀不可能這樣說。因此為了保護世間,佛陀還是會說一些世俗上大家認定的。 但是有時候佛陀為了讓大家在修行的時候,不要著於這些概念,因為根據佛陀的教導,在高層次的禪修修行當中,我們不能夠起概念來修行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觀『人無我』,『人』本來就是沒有所謂的『人』了,所以我們不能夠觀『人無我』,我們只能觀『五蘊無我』或『名色無我』。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人』,『人』是可以分解的,是不是?從概念上的意義上來說,『人』可以分為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這三十二個部分。或者說從一個整體來說,可以分為頭啊、頸啊、胸啊、手啊、腳啊,一旦把這些剁開了,把它砍了,就沒有所謂的『人』,而是一個組合的觀念。有時候佛陀會教導『三十二身分』,就是身體三十二個組成部份,然而這些還是屬於概念,一直到佛陀講到『五蘊』、講到『名色法』,這個才涉及到究竟法的範疇。 因此佛陀有時候在經典也會教導勝義諦,也就是教導究竟法。但是在論教裡面,也有像我們在上堂課講到的,在七部論當中的第四部論,稱為《人施設論》,《人施設論》就是它專門討論『人』的,這個是論教法裡面專門討論概念法的範疇,這是討論世俗諦的、大家認定的這一種範疇。因此根據論教法、根據經教法,期時它們是互相交涉的、互相作用的,只不過是大家都有側重點而已。 根據上座部佛教的傳統,我們在討論一種法義的時候,我們要看它是屬於經教法還識論教法,如果我們把它混淆的話,很容易造成混亂。當我們在持戒的時候,我們就要用世俗諦的;如果我們在談經教的時候,我們要用世俗諦的。有時候佛陀會說:「我記取過去無量劫以前,當時我行菩薩道的時候,我是什麼什麼……..」他當時投生為一隻獅子啊、或者說一頭鹿啊!或當時他是一個商人啊!一位國王啊!其實這些事,佛陀在經典裡面經常這樣講,好像講故事一樣。有時候佛陀在教導禪修者直接禪修的時候,他反而會把這些故事,把這些過去、現在、未來把它撇到一邊,直接講『人』,沒有所謂的『人』,只是一堆快速生滅的,無常、苦、無我的五蘊,也就是這一堆身心現象而已。 當我們了解了經教跟論教它們的側重點之後,我們大家再來學習阿毗達摩的特點。阿毗達摩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很有系統的分析諸法』。在阿毗達摩裡面,往往它會把很多的法進行分門別類,比如說佛陀會把法分為『善法』、『不善法』、『無記法』;把法分為『樂相應的法』、『苦相應的法』、『捨相應的法』;會把業分為『果報』、『業』,有時候也分為『非果報』、『非業』;把法可以分為『有為法』跟『無為法』。也就是說他把所有的那些法分門別類,分為『有行法』跟『無為法』;分為『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把一切的法分為『名法』跟『色法』,因此我們在學阿毗達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說很有系統。在經典裡面,佛陀不會去解釋講這個是屬於哪個,這個是屬於哪個,但是在阿毗達摩就很清晰。 阿毗達摩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把一切的法分析到最基本的單位』。我們說我們的身體啊!我們的身體其實是一堆色法,在阿毗達摩裡面只是一堆色法而已。但是我們說這一堆色法,從組合上可以分為有頭啊、有頸啊、有身體啊、有手啊、有腳啊,腳又可以分為腳掌啊、腳趾啊、腳底啊……..等等,是不是?然後呢,又用另外一種方法分,又可以分為頭髮啊!體毛啊、指甲啊、牙齒啊、皮膚啊、肌肉啊、筋腱啊、骨啊、骨髓啊、心啊、肝、肋膜、脾、肺……..這些,這些是細分的。但是在阿毗達摩裡面,它就分為最小的單位,從概念法上來說就分成『色聚』,而『色聚』還可以繼續再分。一般『色聚』最少有八種,最基本的色法,這個我們以後會更進一步再講,只是我們現在來說它有這樣的分法。又比如說,我們說『心』,我們講到「現在我想……..我想怎麼樣怎麼樣……..」或者說「現在我很傷心」這些都是一般的語言;如果是從阿毗達摩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在一彈指,或者說一眨眼,這麼短的時間,已經有幾萬億個心在那邊生滅生滅過去了,所以根本沒有所謂固定的這個『心』叫作傷心,這種『心』叫作「我在想」。而且每一個心識剎那,就是它生滅的時候,它都在同時執行很多種作用。 在阿毗達摩裡面就討論『一個心識剎那裡面多少種作用』,阿毗達摩都要討論。然後我們現在大家坐在這裡,感覺好像『同時看』、『同時聽』、『同時想』是不是?但是我們如果用阿毗達摩的方式來分析的話,其實是不同的『心路過程』,『眼門心路過程』執行的是看;『耳門心路過程』執行的是聽;然後我們『意門心路過程』執行的是理解、消化、分析,這些是我們『意門心路過程』的組合。但是平時我們只是說:「我們現在在聽阿毗達摩課。」,這只是一般世俗意義上所講的。因此阿毗達摩就把一切的法,把名法跟色法分到最基本的單位,這個是阿毗達摩的特點。 (弟子依照開示錄音打字,未經尊者審閱同意發表) 阿毗達摩藏是上座部佛教重要的典籍,此主題由業處導師瑪欣德尊者演講。 按照各主題內容分成短小精悍的章節,便於賢友們在日常收聽所需瞭解的主題。 佛曆2559年10月2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