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讀雜阿含經0001~正觀正見解脫行(之1) ??經文語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我這麼聽聞: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應當觀察色蘊的生命經驗是無常的,這樣觀察到色蘊的生命經驗是無常的,就是正確地知見。 ??註釋: ??1.當觀色無常: 『觀』是觀察,透過正思惟的觀察(不是大腦思惟,而是此有彼有的當前現量觀察),去明見五取蘊的真相,其實也就是明見生命經驗(根境識三和合觸俱生受想思)發生的真相──因緣生、因緣滅;見到因緣生、因緣滅而明見無常,得到正見。 ??2.色(巴r?pa): 色是五陰的色陰,從概念上來說,是指一切有形色、形相和佔有空間的物質,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等11處。但從實際本質來說,色陰只是地水火風四大及四大所造色等的生命經驗而已,沒有我們以為的一法一法的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等。 ヾ眼、耳、鼻、舌、身處是不可見、有對的四大種與所造淨色的生命經驗(依據SA273經,六根也包括四大種)。 ゝ意處是不可見、無對的四大種與所造淨色的生命經驗。 ゞ色處為可見、有對的四大造色;聲、香、味三處為不可見、有對的四大造色的生命經驗。 々唯獨觸處為不可見、有對的四大及四大造色的生命經驗。只有觸處才有四大,亦即只有身根才能對應四大的生命經驗,其它五根都不行,這很重要!所以說透過禪定去看到什麼極微等而說是見四大要素,這點與SA322經的經證是不同的,因為眼根不能觸對四大,比如你眼睛看不到冷熱、軟硬,而只有身根才能觸對冷熱、軟硬等生命經驗。 ??3.無常(巴anicca): 就是說一切世間法都沒有恆常性,都是隨著因緣生、因緣滅,不斷變易,沒有恆常不變的真實的一法一法。 很多人都說他知道無常,也以為自己因此而能放下,其實他所謂的知道無常,不是佛陀說的如實知見無常或者說並非正觀無常,因為那只是因於知識經驗而引發的的一種感受、感想,而不是如實觀察生命經驗而來的『無常』正見。 ヾ一般人其實只是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引發他的情緒、念想,而生起一種一時的『無常感』,只是曇花一現的感性的感受、感想而已; ゝ有些人在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等生命經驗時,他會進一步去觀察思惟而發現生命是一種不恆常、不永久的現象,這樣的想法或體會就是一種『無常想』,但也只是理性思惟之下的一種感想而已; ゞ有些人禪修,觀察覺知身心現象的生與滅,由此而發現生命是一種不恆常、不永久的現象,但他看不到這種生滅的不自主性,不見因緣生、因緣滅,還是會以為有一法在生、有一法在滅; 々而佛陀的『無常觀』是藉由正思惟如理作意、觀察生命經驗的集與滅,發現原來生命經驗只是因緣生、因緣滅的因緣法、緣生法,由於見到因緣生、因緣滅,所以見到不能自主的不恆常性,見到沒有一法生、沒有一法滅,只有不斷變易的生命經驗而已,這是佛陀所見到的無常真相,見到這樣的無常就見到苦、見到無我、見到空。 ??4.如是觀者,則為正見: 『正見』就是正確、如其本來的知見五蘊、六入處等都是無常、苦、空、非我。此處的『正見』,在大正本經文原本是『正觀』,這裡是依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版本修改為『正見』。SA188經和SN22.51經都是“正見(巴sammaditthi)”,印順導師應該是參考此二經而作此校訂。SA188經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正觀察眼無常,如是觀者,是名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