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倫理觀 恰密禪師開示
佛教的倫理觀是︰
1. 諸惡莫作
2. 眾善奉行
3. 自淨其意(使心清淨,沒有煩惱)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佛陀教導我們的,也是諸佛的教誡。如果
我們遵守這些教導,我們可以過著快樂平靜的生活,因為佛教是立基於因果律。如果
我們「諸惡莫作」,我們就不會受任何惡果。
至於「自淨其意,沒有煩惱」,我們必須修習止禪和觀禪。修習止禪可以淨化我
們的心,當沒有禪修時,煩惱會再度生起。如果我們透過「如實的了知身心生滅的過
程」來淨化我們的心,煩惱就不會生起。
了解身心生滅現象的智慧稱為觀智(Vipassan?- ???a),觀智能克服某些煩惱或
減少某些煩惱(例如貪、嗔癡等)。
觀智(insight knowledge)所降伏的一些煩惱不會再生起;換句話說,當我們已
經獲得(體驗)觀智時,這種體驗不會消失或離開我們。
當我們仔細思考我們在禪修時所獲得的觀智時,觀智會再度生起;由於有了觀智
,一些被觀智所降伏的煩惱不會再生起。以這種方式淨化我們的心,讓心沒有煩惱、
雜染。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我們會在修行過程中更努力,並獲得四果阿羅漢;
那麼我們就可以根除一切煩惱。
當煩惱全部被摧毀、心已完全清淨時,就不會再生起任何的痛苦煩惱,痛苦止息
了。
沒有煩惱雜染的「心清淨」與佛教的修行有關;而前面所提到的兩點是有關佛教
的倫理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