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認為自己可以當佛陀的繼承人,要佛陀把僧團交給他;佛陀說:「就算是舍
利弗和大目犍連,我都不會把僧團交給他們,何況是你。」
佛陀理想中的僧團,是由「戒、定、慧」來領導的,而不是由單一的個人來領導。能
夠奉持「戒、定、慧」就可以成就「解脫、解脫知見」,如此僧團就能「六和敬」。
很多人會想要透過制定新法,或是「默契」,來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然而這些所謂
的默契,不過只是一時適用,不是究竟的解脫法,常常也造成人與人之間欠缺溝通管
道,爭執四起的關鍵。
如同提婆達多,創造五條戒律,但是這五條戒律對於修行完全沒幫助;修行團體要和
合,要透過「開放的心胸彼此交換心得,無私的溝通」,才有可能作到。如果只是一
昧的要別人奉承遵守「我最大」的規矩,則這樣的團體無法長久。
如提婆達多的僧團,在提婆達多敗亡之前就已經離散崩潰;所以,不要創造太多非法
的「新戒」、「新規矩」,任何規戒都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清淨和團體和諧的作法;就
連佛陀制定戒律都還是不斷的依據現實狀況進行調整,團體在運作也要保持「對人性
的關懷」而具備彈性。
所以不能死板板的認為「以前這樣就好,為何現在不可以改」的觀念,任何事情,都
是協助人覺悟的方法;不要為了「地位」而用事情來框住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