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1
@Facebook
第一章  歸敬三寶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我們以佛為理想,以佛為師範,不斷的向佛學習,如達到了與
佛平等,那就是成佛了。佛是大覺者,大悲者,功德圓滿者,究竟無上的大聖者。想
從薄福無智的生死凡夫,修習到這樣至高無上的佛果,並不太容易 。這一定要修學
應修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遠,自淺入深,到達成佛的目標。所以發
心學佛,應該修習成佛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成佛的法門,正道,就是「成佛之
道」。佛法,為了適應不同的根性,所以有種種道:福德道,智慧道;難行道,易行
道;世間道,出世間道;聲聞道,菩薩道……然究竟說來,並無二道,一切無非成佛
的法門,無非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說:『一道一清
淨,一味一解脫』;『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如長江、大河,從發源地起,有
種種溪澗,種種湖泊,種種江河,都匯入而同趣大海一樣。一切法門,無非是成佛之
道,所以《阿含經》與《法華 經》中,稱佛法為『一乘道』。 

 

三寶,是佛法的總綱。「歸敬三寶」,是進入佛門的初基。三寶的功德,真是無量無
邊,不可思議,但如不能歸向三寶,就不能得到,無緣受用,正像不能進入公園的大
門,就不能領略林園花木的幽勝一樣。所以發心學佛,首先要歸依 三寶。

成佛之道 第一章 歸敬三寶 釋印順

*****************************

在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與庇護所(sarana)所組成,意為「
由佛、法、僧構成的一個三重庇護所」。

歸依(saranam gacchami)則是由動詞gacchami(到達、前往)與名詞saranam(庇
護所)組成。在《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十四,解釋皈依的意義時說:「如是,歸依以
何為義?救濟為義。由彼為依,能永解脫一切苦故。如世尊言,眾人怖所逼,多歸依
諸山,園苑及叢林,孤樹制多等。此歸依非勝,此歸依非尊,不因此歸依,能解脫眾
苦。諸有歸依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
,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槃。必因此歸依,能解脫眾苦。」

因此,皈依的涵義在於,只有了解四聖諦,遵從八聖道,才是達到涅槃,得到解脫的
有效方法。

「皈依」本意為「皈依三寶」,因而也稱「三皈依」。接受三皈依並受持五戒的男、
女居士,稱為終身優婆塞、終身優婆夷,也稱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親近三寶、
承事三寶的男女居士。受持八關齋戒者,稱為一日一夜優婆塞、一日一夜優婆夷,又
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與五戒者,可以在解脫的道路上前進,至少輪迴不
會墮落到畜生、餓鬼、地獄道三惡道中去。

對於有些教派出現四皈依這件事情,在 《大莊嚴論經》卷六當中亦有極力駁斥:

我昔曾聞,有一比丘常被盜賊,一日之中堅閉門戶,賊復來至扣門而喚,比丘答言:
「我見汝時極大驚怖,汝可內手於彼向中,當與汝物。」賊即內手置於向中,比丘以
繩繫之於柱,比丘執杖開門打之,打一下已語言:「歸依佛。」賊以畏故,即便隨語
歸依於佛。復打二下語言:「歸依法。」賊畏死故復言歸依法。第三打時復語之言:
「歸依僧。」賊時畏故言歸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幾歸依?若多有者必更不
見此閻浮提,必當命終。」

爾時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體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問言:「汝先作賊
造諸惡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觀察佛法之利然後出家。我於今
日遇善知識,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許命在不絕。如來世尊實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
歸依者,我命即絕。佛或遠見斯事教出比丘打賊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說三歸
不說四歸,佛愍我故說三歸依不說四歸。」(CBETA,  T04, no. 201, p. 292, 
a23-b13) 

這個故事還滿幽默。 

有個比丘的財物老是被偷,他於是守在家裡,將門戶關好等待賊來時對賊說:「我被
你偷怕了,你把手伸進來,我自己把錢給你好了」,那個笨賊伸手進來時,比丘就用
繩子把賊綁在柱子上,然後開門拿出棍子。

比丘一棍打下去,同時對賊說「皈依佛」,由於出手很重,賊受不了,就跟著比丘說
「皈依佛」,比丘再打第二下同時又說「皈依法」,第二下打下去賊就去了半條命,
賊怕自己被打死,就跟著說「皈依法」,比丘再打第三下又同時對賊說「皈依僧」,
賊也說了,這時賊心想「完了,不知這和尚有幾皈依,再一下我一定會沒命..」。

比丘打了三下就放走了賊,賊拖著半條命回家養傷,由於傷勢很重,修養很久才好,
後來就出家了。他出家後遇到老朋友問他「你以前當賊,怎麼想出家」,賊回答「我
覺得如來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教比丘三皈,不教四皈,否則我這條命就沒了,如來
能預知此事不教四皈,所以我大悟了..」

不過也講出一個事實,這個世間上只有三皈依,為何?若有四皈依則是天魔外道之行
,損及慧命不得周全。

這個賊,出家之後說:「 

決定一切智以憐愍我故

是以說三歸不說有第四

為於三有故而說三歸依

若當第四者我則無歸依

我今可憐愍身命於彼盡

我見佛世尊遠睹如斯事

生於未曾有是故捨賊心

有因麤事解或因細事悟

麤者悟麤事細者解細事

由我心麤故因麤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是以求出家

他被打到開悟,知道賊事不可行,所以決定如比丘教誡,奉行三皈依,然後出家好好
修行去了。

什麼是賊事?「貪、瞋、癡」偷盜一切德行、功德與福報,所以,今日學佛者,應該
要好好從三皈依開始,先捨除貪瞋痴,盡形壽三皈依,如此才是真實福德因緣。

至於想要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的,覺得皈依是在比數量的,以為皈依愈多就和保
險一樣買愈多愈有保障的,那也是可以隨人自便,只不過那些都不是佛教了。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第一章 歸敬三寶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我們以佛為理想,以佛為師範,不斷的向佛學習,如達到了與佛平等,那就是成佛了。佛是大覺者,大悲者,功德圓滿者,究竟無上的大聖者。想從薄福無智的生死凡夫,修習到這樣至高無上的佛果,並不太容易 。這一定要修學應修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才能由近而遠,自淺入深,到達成佛的目標。所以發心學佛,應該修習成佛的法門,遵循成佛的正道。成佛的法門,正道,就是「成佛之道」。佛法,為了適應不同的根性,所以有種種道:福德道,智慧道;難行道,易行道;世間道,出世間道;聲聞道,菩薩道……然究竟說來,並無二道,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無非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所以說:『一道一清淨,一味一解脫』;『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如長江、大河,從發源地起,有種種溪澗,種種湖泊,種種江河,都匯入而同趣大海一樣。一切法門,無非是成佛之道,所以《阿含經》與《法華 經》中,稱佛法為『一乘道』。 三寶,是佛法的總綱。「歸敬三寶」,是進入佛門的初基。三寶的功德,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但如不能歸向三寶,就不能得到,無緣受用,正像不能進入公園的大門,就不能領略林園花木的幽勝一樣。所以發心學佛,首先要歸依 三寶。 成佛之道 第一章 歸敬三寶 釋印順 ********************************* 在巴利文中,三皈依(Tisarana)是由三(ti)與庇護所(sarana)所組成,意為「由佛、法、僧構成的一個三重庇護所」。 歸依(saranam gacchami)則是由動詞gacchami(到達、前往)與名詞saranam(庇護所)組成。在《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十四,解釋皈依的意義時說:「如是,歸依以何為義?救濟為義。由彼為依,能永解脫一切苦故。如世尊言,眾人怖所逼,多歸依諸山,園苑及叢林,孤樹制多等。此歸依非勝,此歸依非尊,不因此歸依,能解脫眾苦。諸有歸依佛,及歸依法僧,於四聖諦中,恆以慧觀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眾苦,知八支聖道,趣安隱涅槃。必因此歸依,能解脫眾苦。」 因此,皈依的涵義在於,只有了解四聖諦,遵從八聖道,才是達到涅槃,得到解脫的有效方法。 「皈依」本意為「皈依三寶」,因而也稱「三皈依」。接受三皈依並受持五戒的男、女居士,稱為終身優婆塞、終身優婆夷,也稱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親近三寶、承事三寶的男女居士。受持八關齋戒者,稱為一日一夜優婆塞、一日一夜優婆夷,又叫做近住男、近住女。受持三皈依與五戒者,可以在解脫的道路上前進,至少輪迴不會墮落到畜生、餓鬼、地獄道三惡道中去。 對於有些教派出現四皈依這件事情,在 《大莊嚴論經》卷六當中亦有極力駁斥: 我昔曾聞,有一比丘常被盜賊,一日之中堅閉門戶,賊復來至扣門而喚,比丘答言:「我見汝時極大驚怖,汝可內手於彼向中,當與汝物。」賊即內手置於向中,比丘以繩繫之於柱,比丘執杖開門打之,打一下已語言:「歸依佛。」賊以畏故,即便隨語歸依於佛。復打二下語言:「歸依法。」賊畏死故復言歸依法。第三打時復語之言:「歸依僧。」賊時畏故言歸依僧。即自思惟:「今此道人有幾歸依?若多有者必更不見此閻浮提,必當命終。」 爾時比丘即放令去,以被打故身體疼痛久而得起,即求出家。有人問言:「汝先作賊造諸惡行,以何事故出家修道?」答彼人言:「我亦觀察佛法之利然後出家。我於今日遇善知識,以杖打我三下,唯有少許命在不絕。如來世尊實一切智者,若教弟子四歸依者,我命即絕。佛或遠見斯事教出比丘打賊三下,使我不死,是故世尊唯說三歸不說四歸,佛愍我故說三歸依不說四歸。」(CBETA, T04, no. 201, p. 292, a23-b13) 這個故事還滿幽默。 有個比丘的財物老是被偷,他於是守在家裡,將門戶關好等待賊來時對賊說:「我被你偷怕了,你把手伸進來,我自己把錢給你好了」,那個笨賊伸手進來時,比丘就用繩子把賊綁在柱子上,然後開門拿出棍子。 比丘一棍打下去,同時對賊說「皈依佛」,由於出手很重,賊受不了,就跟著比丘說「皈依佛」,比丘再打第二下同時又說「皈依法」,第二下打下去賊就去了半條命,賊怕自己被打死,就跟著說「皈依法」,比丘再打第三下又同時對賊說「皈依僧」,賊也說了,這時賊心想「完了,不知這和尚有幾皈依,再一下我一定會沒命..」。 比丘打了三下就放走了賊,賊拖著半條命回家養傷,由於傷勢很重,修養很久才好,後來就出家了。他出家後遇到老朋友問他「你以前當賊,怎麼想出家」,賊回答「我覺得如來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他教比丘三皈,不教四皈,否則我這條命就沒了,如來能預知此事不教四皈,所以我大悟了..」 不過也講出一個事實,這個世間上只有三皈依,為何?若有四皈依則是天魔外道之行,損及慧命不得周全。 這個賊,出家之後說:「 決定一切智  以憐愍我故 是以說三歸  不說有第四 為於三有故  而說三歸依 若當第四者  我則無歸依 我今可憐愍  身命於彼盡 我見佛世尊  遠睹如斯事 生於未曾有  是故捨賊心 有因麤事解  或因細事悟 麤者悟麤事  細者解細事 由我心麤故  因麤事解悟 我解斯事故  是以求出家 他被打到開悟,知道賊事不可行,所以決定如比丘教誡,奉行三皈依,然後出家好好修行去了。 什麼是賊事?「貪、瞋、癡」偷盜一切德行、功德與福報,所以,今日學佛者,應該要好好從三皈依開始,先捨除貪瞋痴,盡形壽三皈依,如此才是真實福德因緣。 至於想要四皈依、五皈依、六皈依的,覺得皈依是在比數量的,以為皈依愈多就和保險一樣買愈多愈有保障的,那也是可以隨人自便,只不過那些都不是佛教了。

Sun Nov 19 13:37:08 20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