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故當萬物恆有常者
#1
@Facebook
這部經講的是「無常」和「無我」,無常,有生就有死,而身體和意識都不能代表我
,當身體和意識同時存在的時候才有了「我」的觀念出現。

佛陀解說得很詳細,但是不太容易理解:

當意識離散的時候,身體雖然骸骨都還在,但已經不具備「我」,如果有骸骨就表示
有我隨同根一同存在,那骸骨不應該會消滅;若我的意識(根)消滅的時候就表示我
滅,那骸骨應該也會消失。但骸骨還持續存在了一段時間,所以知道骸骨當中「沒有
我」,「我」也不存在骸骨當中。「我」死了之後,骸骨還在啊!所以骸骨不能代表
我。

而且「我」也不是會持續轉移的,如果「我」會轉移,那孩子一出生時候應該已經都
是白髮。有人會說「那有些出生的孩子有白髮,也就證明『我有一個靈魂』會持續轉
移的」,佛陀說,「不是那麼回事,就像你去榨油的時候,偶爾也會出現油渣。有些
孩子剛出生就有白髮,只是在胎內生長的過程,有些變異的關係。」

所以佛陀用這兩個比喻來強調「無我」的觀念,第一、「我」只是根塵會合之後,生
「識」才有的。第二、人一旦受到業力牽引死亡,識也就離散消滅;或是識遇到無常
離散消滅,這個人也會死亡。也就是說並沒有一個「我識」可以轉生,而是另外的業
力因緣會合之後,從當中又生出一個新的「胎識」,這個胎識隨著時間演進,慢慢才
有了「我想」的念頭出現,這就是「苦集」。所以人命不自由,一切苦緣從業生。

所謂的「識降母胎」,不是從外面來的,如果可以從外面飛來一個識,那就可以用咒
術等等方法禁制不讓它發生。但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防止這件事情,所以知道識降母胎
,其實是母胎中業力因緣所引動,母胎中的根塵會合生長之後,在瞬間所生出來的。

而這個意識也不是保障常有,一當識滅與身體分離,這個胎就結束生長而壞散死亡;
但如果身體這個「名色」和「識」相持(中觀論:由識而名色增長,由名色而識得存
,二者相依相存,如二束蘆,相依相持。)就可以慢慢長成而出生,長大、成人。

**********************

這段經文當中說到的「百二十」是指一呾剎那,是印度用來描述即短時間的計量:時
極短者,謂剎那(0.01333秒)也。百二十剎那為一呾剎那(1.6秒),六十呾剎那為
一臘縛(相當於1.6分鐘),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相當為48分鐘),五牟呼栗多
為一時(相當於現在的四小時),六時(六時,即晨朝、日中、日沒,以上為晝三時
、初夜、中夜、後夜,以上為夜三時)合成一日一夜。

世尊在這篇經文當中所教育的「有為法」有三種:有為法分成色法、心法、不相應行
法。因為這三有為法,所以才有「我」,說明如下:

色法(色蘊)、心法(包括受、想、行蘊當中的相應行、識)和不相應行(行蘊當中
的不相應行)。

色、受、想、行、識五蘊中包括所有的有為法,而有為法中除色、受、想、識四蘊以
外的,都是行蘊所攝,行蘊有相應行與不相應行。識是心王,心所有 51 種, 除受
心所、想心所以外的心所都在行的範圍之中,稱為「相應行」,因為它們與心王相應
。

其他不與心王相應的就是「不相應行」所攝。

色法(11):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處所攝色

心法包括心王(8)和心所(51)種:

1. 心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2. 和心王相對應的,就是由心王當中所衍生出來的心所(51),包括:

遍行(5):觸、作意、受、想、思;

別境(5):欲、勝解、念、定、慧;

善 (11):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根本煩惱(6):貪、嗔、癡(無明)、慢、疑、惡見(不正見);

小隨煩惱(10):忿、恨、覆、誑、諂、驕、害、嫉、慳、惱

中隨煩惱(2):無慚、無愧

大隨煩惱(8):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不定(4):悔、眠、尋、伺

心不相應行(24):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
句身、文身、生、住、老、無常、流傳、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
合性、不和合性。


如佛世尊敷演言教有三有為,有為之相興衰變易。 問曰:「故當萬物恆有常者,死屍骸骨不久存乎?百二十時謂之一日一夜,若當形骸久存世者,一人形體遍滿世界。」答曰:「以其眾生與根共生、與根共滅,以是之故骸不久存。設當眾生與根共滅與根共生者,骸骨便當久存於世。復次與識共生與識共滅,是時形骸不久在世,若當眾生與識共滅與識共生,爾時形骸久存於世。」 問曰:「若當老耄久存世者,人初出胎頭髮恆不白乎?」答曰:「所謂頭髮?然白者非衰老義。」 「此義雲何乎?」答曰:「依彼受形分時,便有衰色之變,有白髮生猶酒酥麻油必有濁滓,受形分時亦復如是,便有衰色白髮生焉。」 是故說曰若如初夜。識降母胎者,猶如男識女識降在母胎,據在一時之內,或生或滅,經百千變起滅不息猶如輪轉,不可稱計,唯有天眼乃得見耳。 時識過去及還來者,亦非神咒技術能制,去自永逝來亦無跡,識處母胎生滅不停亦復如是,猶河東流終不西顧,胎識去過終不還反,唯有天眼,見胎識還見胎識去。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