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虛大師抉擇開示的全體佛教來說,一切無非成佛的法門。這不但綜貫了五乘共
法,三乘共法 ,大乘不共法的三階,而且還綜貫了正常道與方便道的一切。圓滿顯
示了佛道次第的全貌,導歸於究竟無上的佛地。
成佛之道 自序 釋印順
******************
在「學佛三要」當中,印順導師提出了學佛的「正常道」和「方便道」的修學增上的
方式。此二說,正是體現了大日經中所說的「菩提心相應,大慈悲為根本,以方便而
至究竟的。」
那什麼是方便呢? 菩薩之所乘,菩提心相應,慈悲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
門,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簡單地說:有了這三心,一切善行都是
大乘法;如離了這三心,或缺少了,什麼也不是成佛的法門了。
摘錄印順導師的解說如下:
從發起正信而修學成就,是正信的最初修學,這又有兩類的進修法:
一、正常道的修習信心:正信(正信必有正願),聲聞法中是「出離心」,大乘法中
是 「菩提心」。
修學大乘信心的一般方法,如《起信論》說的信佛、信法、信僧, 又修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止觀去助成。這可見,自利利他的大乘信願,要 從事行與理行的修
習中來完成。換言之,信心並非孤立的,而是與種種功德相應的,依種種功德的進修
而助成的。
然經論所說的菩提心,般若道中有三階:初是願菩提心,其次是行菩提心,後是證(
智)菩提心。前二者,也名世俗菩提心;後一也名勝義菩提心。如說菩提心是離言絕
相的,是約勝義菩提心說。如說菩提心為慈悲所成就,那是約行菩提心說。初學大乘
信願,是約願菩提心說,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信願。
初學者,對於佛(菩薩)的無邊功德,一切眾生的無邊苦迫,佛法濟世的真實利益,
發菩提心的種種功德,應該多多聽聞,多多思維。這對於大乘信願的策發,最為有力
。如大乘的信願勃發,應受菩薩戒,這就是願菩提心,為法身種子。
菩提心,是菩薩的唯一根本大戒。受戒就是立願;依戒修學,就能漸次進修,達到大
乘正信的成就。
二、方便道的修習信心:這是信增上菩薩的修學法。
由於「初學是法(大乘),其心怯弱」,所以特重仰信,依佛力的加被而修習。龍樹
說:這是以信(願)精進為門而入佛法的,也就是樂集佛功德,而往生淨土的易行道
。
說得最圓滿的,要算《普賢行願品》的十大行願。這因為佛是無上菩提的圓滿實證者
,所以將信願集中於佛寶而修。十大行願中,(一)、禮敬諸佛,(二)、稱歎如來:是
佛弟子 見佛所應行的禮儀。(三)、廣修供養:是見佛修福的正行。(六)、請轉法輪
,(七)、請佛住世:從梵王請佛說法,與阿難不請佛住世而來。這都本於釋迦佛的常
法,而引申於一切佛。(四)、懺悔業障:如《決定毘尼經》的稱念佛名的懺法。大乘
通於在家出家,所以不用僧伽的作法懺,專重於佛前的懺悔。(五)、隨喜功德,醞、
普皆回向:這是大乘法所特別重視的。(八)、隨順佛學:即依佛的因行果行而隨順修
學。(九)、恆順眾生:是增長悲心。
這十大行願,有三大特點:(一)、佛佛平等,所以從一佛(毘盧遮那)而通一 切佛
,盡虛空,遍法界,而不是局限於一時一地一佛的。(二)、重於觀念,不但懺悔,隨
喜,回向,由於心念而修;就是禮佛,供養,讚佛等,也唯由心念。如說:「深心信
解,如對目前」;「起深信解,現前知見」。這是心中「念佛」的易行道,成就即是
念佛三昧。(三)、這是專依佛陀果德(攝法僧功德)而起仰信的, 一切依佛德而引
發。如隨順眾生的悲心,因為:「若能隨順眾生,即能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
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