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說法,總是先說『端正法』──布施,持戒,離欲升天(定)。然後對有出世可
能的,授以出世法門。由於佛法的重心在出世(出世是勝過世間一般的意思),所以
集經者,對於佛的「端正法」,總是略而不詳。
古典阿毘曇,還以五戒為首,而後起的阿毘曇,也就不見了。這種以二乘法為本的傾
向,宗喀巴大師也不能免,所以他說的共下士法,把「念死」作為入道的要門。
其實,不念死 ,未嘗不能熏修人天善業。這樣的下士道,雖順於厭離的二乘,但不
一定順於悲濟的大乘道。對於這,虛大師深入佛乘,獨具隻眼,揭示了如來出世的真
實意趣 ──教導人類,由人生而直趣佛道。
成佛之道 自序 釋印順
*********************
在《中阿含經。未曾有法品》當中提到:
爾時,世尊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
喜已。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為災患,
生死為穢,稱歎無欲為妙,道品白淨。
世尊為彼說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
、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說正法要。世尊即為彼說苦、習
、滅、道,彼時鬱伽長者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習、滅、道,猶如白素,易染為色,
鬱伽長者亦復如是,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習、滅、道。
於是,鬱伽長者已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尊,不復從他,無有猶豫
,已住果證。
上述經文提到,佛陀也是先說端正法,端正法能夠受持之後才講正法要。
而在雜阿含二百經當中提到,關於羅?羅的修證:
爾時,羅?羅受佛教敕,如上所聞法、所說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作是念:「此諸
法一切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後住涅槃。」爾時,羅?羅往詣佛所,??首禮足,退
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已於如上所聞法、所說法獨一靜處,思惟稱量,觀察其
義,知此諸法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後住涅槃。」
爾時,世尊觀察羅?羅心,解脫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羅?羅言:「羅?羅!一切無
常。何等法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如上無常廣說。
爾時,羅?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爾時,羅?羅受佛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
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純修梵行,乃至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心善解脫。
總和以上經文可知,世尊教證之說法次第是端正法、正法要和增上法。如果沒有先受
持端正法,就不教授正法要;如果對正法要不是透徹理解的,也不會直接教導增上法
。現在的學佛者,喝斥小乘、非難人天乘,對初機不理不睬,以為自己純一大乘法器
而自恃,以顯然背離佛教。
所以,印順導師所提出的人間佛教,不是單純的一種思想主義上的變革,而是回歸到
原始佛教的教方式,從人格成而佛成的漸進增上的修行次弟。
誠然太虛大師與印順導師雖然認同宗喀巴三士道的分法具有創新的見的,能夠補漢傳
佛教之疏漏,但依舊有所不足,所以才歸本究緣之後,提出「五乘共法」建立人間佛
教的次第。
在繼如法師(受學於傳道法師),所歸納的相關重點提到可供進一步參考:
從端正法來說,一個人如果能聽懂佛法,一定是善人,具備了向善的良心,願意接受
端正品德的訓練。因為端正的操守,必先有良心的啟發,才能接受端正行為的表現,
要不然,是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佛陀當時教化行者的時候,首先便先觀察是否具備
了端正向善的行為或基礎。端正法的基礎內容有戒有施,一個人如果不講求生活道德
,心硬自私,是無法入道的,因為和正法不相應,只能與邪教相應。「五知」:正見
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凡有聖,有事有理,有三世因果,五知是用以判別確立「內
凡」(佛弟子)或「外凡」(人間賢聖)的條件。
「正法要」建立出世間的正見,我名之為「正見離生」,這是聲聞聖者的見地。「正
法要」教人掌握染淨因緣果報,從因緣中見到何者為染因果,何者為淨因果。染淨因
果,建立在三世因果的觀念,因為苦集滅道四諦法中,苦集是流轉三世,滅道是現前
還滅。
臺灣佛教界表面上看起來很興盛,發生了幾件事件後,一些學者發表了觀感:「佛教
是不問蒼生問鬼神」。釋迦牟尼佛說法,的確是談鬼神的,但從佛弟子的表現來看,
與鬼神扯不上關係,不但不求龍天護法,有時還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佛弟子
要入法清淨,正見離生,經中有句話:「世間一切行業屬因緣」,我們所見的一切現
象,其流變過程中一切皆有因有緣,從其中抉擇染淨。「正法要」的掌握,除了對四
諦和緣起的認識外,還須明瞭其中的染淨因果,是怎樣的流轉與還滅。
增上法:佛教的信仰,依「出離心」為增上,以遠離惡法開始,即使快樂的事也不停
留。什麼是「出離心」?是遠離是非、染著、鬥爭、煩惱,趨向煩惱究竟解除和開脫
,為修道的一個起因。道體和道支是有連貫性的,佛說「八正道」是一整體性,從正
見乃至正定,缺少任何一部份,都無法得到解脫,七覺支也是一樣。「八正道」中第
一是「正見」,如果知見不清淨或有偏失,就不能得整體,便與涅槃無緣,與解脫無
份。
再舉一例說明八正道和七覺支的重要性,例如士兵在戰場上殺敵,手足絕不可受傷,
只要手足尚在,就可繼續戰鬥;佛說僧團以八正道為指標,以戒定慧為宗旨,僧團猶
如戰場前線,軍人在前線作戰目標必須清楚、專一,因為沒有時間多考慮;阿羅漢意
為「應供」、「殺賊」,說明了修道之人一定要善惡分明,不能以中國文化中的「以
和為貴」,如果手足長惡瘡,危及生命,就非去除不可。西方醫學長於外科手術,反
映西方善惡分明的重法精神,不易滋生人情世故的流弊。所以,修道人修學佛法,要
以自己道義生命的增上為第一義;其次,要正法久住,推廣佛法,二者都須重視體和
支。
從以上「端正法」、「正法要」、「增上法」三者來看,佛陀佈教時的次第可見一斑
。
《增壹阿含經》所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
之後我們開始進入成佛之道本文,這個「端正法」、「正法要」、「增上法」的次第
是要牢牢的謹記的。人間佛教主張,深信佛法是「佛在人間」,「以人類為本」的佛
法,此一核心思想即從此而發展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