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訶僧祇律當中有一段文很有趣,無量義經當中的說法就和這段戒律將牴觸了。無
量義經的說法是:「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得勇健想,雖
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
但是摩訶僧祇律當中佛陀說:「不能自降伏欲降伏他人,無有是處;不能自調而欲調
御他人,無有是處;不能自度而欲度人者,無有是處;自未解脫欲解脫餘人者,無有
是處。」
所以要信那一段文呢?顯然無量義經當中的說法是有前提的,不是單純聽聞無量義經
就可以度人。
無量義經的前提是:「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
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
,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
」
也就是說,至少有已經有具備「空見」「因緣法」的能力的人,才有可能發動無量義
經的「雖未自度,而能度他」。也就是已經具備「見性的道地(真實、不虛偽)以上
菩薩」的功力。並不是隨便拿一本經書唸過之後就會具備這種能耐的。
在佛法廣傳時期,出現出家一年的比丘就度人出家的狀況,但是其實這樣的比丘連基
本共住的禮儀都沒有學會。這樣的人是無法有效的教育加入僧團的人的行儀的,何況
深入佛法修行?
當佛陀發現這種「搶功德度人」的狀況之後,就制定了戒律,出家十年以內的,不可
以收弟子。所有要收弟子的,最少要有十年的出家歷練之後才可以。
當然,在現代如果是一般民間團體,就有證照考核制度;就可以有效的提昇團體的素
質。也就不用真的非得要先實習十年以上了。當然,畢竟佛世的時候修行不是技能檢
定,所以用十年的時間來慢慢培養考核也是合理的。在男傳其實也有僧人檢定的考核
制度,在北傳大乘禪宗興起之後,幾乎就都揚棄了。
*************************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
爾時有一歲比丘,將無歲弟子,兩肩上各有衣囊頭上戴一,左手捉缽及革屣,右手提
澡瓶及盛油革囊,共詣佛所頭面作禮。頭上衣囊墮世尊膝上。
世尊即自卻已,知而故問:「是誰許。」答言:「世尊,是我共住弟子。」「汝幾歲
?」答言:「一歲。」「弟子幾歲?」答言:「無歲。」
佛語比丘:「喻如溺人而復救溺。汝始一歲,已畜無歲弟子。」
佛告諸比丘:「不能自降伏欲降伏他人,無有是處;不能自調而欲調御他人,無有是
處;不能自度而欲度人者,無有是處;自未解脫欲解脫餘人者,無有是處。」
佛語比丘:「已能自降伏降伏餘人,斯有是處;能自調御調御他人,斯有是處;已能
自度兼度餘人,斯有是處;已自解脫解脫餘人,斯有是處。」
佛言:「今日後,不聽減十歲比丘度人出家受具足。」復次佛制戒,不聽未滿十歲度
人出家受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