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討論] 知言與養氣(節)
#1
晨星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
    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曰:「不動心有道乎?」
    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
    孟施舍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舍守約也。
    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新講】公孫丑問孟子說:「假如夫子做到了齊國的卿相,能行為政之理想,雖由此成為霸王也不稀奇。如此,你會不會動心呢?」
    孟子說:「不。我到了四十歲就能做到不動心了。」公孫丑說:「那這樣,則老師超過孟賁許多了?」
    孟子說:「這不難,告子比我更早做到不動心。」公孫丑說:「不動心有方法嗎?」
    孟子說:「有。如北宮黝的養勇:不因刺皮膚而退避,不因眼睛受威脅而脫逃;在他想,有一根毛受人欺凌,就像是在市場人多之處被打了一樣;不受穿粗布衣服寬大袖子的人欺侮,也不受有萬輛兵車君主的侮辱;在他看來,殺刺有萬輛兵車的君主,就像殺刺了一個平民:不要畏懼諸侯;有人說了我的壞話,我一定要罵回去。
    孟施舍養勇的方法,說:『看那打敗就像打勝一樣;量度敵人之後才進兵,考慮必勝之後才戰會,那是膽子小,畏懼三軍的呢。舍豈能一定打勝呢?只不過能不怕就是了!
    孟施舍的修養像曾子(簡單扼要),北宮黝的修養像子夏(細碎複雜);而這二人的養勇,不知哪一個更棒;
    然而孟施舍守約(簡單扼要)啊。
    從前曾子對子襄說:『你好勇嗎?我曾從夫子那兒聽說大勇的道理了:自我反省而理不直,就是面對穿粗布衣服的平民,我能不害怕嗎?
    自我反省而理直,就是面對千萬人我也要勇往直前哩。」
    孟施舍守住勇氣,又不如曾子抓住理字更加簡單扼要了。」
    不動心是勇氣的根源,但是基於義理的不動心最為堅強。

    孟子與告子之不動心的比較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
    「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
    曰:「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新講】公孫丑說:「請問老師的不動心,與告子的不動心,能說來讓我聽聽嗎?」
    孟子說:「告子說:『不合理的話,不要放在心上想;心裡認為不對得事,不要在情緒上求。』
    心裡認為不對得事,不要在情緒上求,可以;不合理的話,不要放在心上想,不可以。(因為正反兩面都想到,才能理性判斷)
    那志、是統帥氣(情緒)的;氣(情緒)、是充滿全身的。當意志到達,氣也就跟著到了。
    所以說:『堅持著志,不要擾亂自己的氣。』」
    公孫丑說:「您既然說:『志至焉,氣次焉。』又說:『持其志,無暴其氣』,是什麼理由呢?」
    孟子說:「意志堅決就引動氣,氣若堅定就引動志啦。現在那摔跤的人都是快走的人,快走是一股氣呀,
    但摔跤後卻反引動他的心志。」
    以上是說「志」與「氣」相互影響。義理是志的問題,勇氣是氣的問題。

    孟子自述其特長是知言與養氣

    告子曰:「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
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
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
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解】公孫丑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在哪裡?」孟子說:「我知人的說話,我很會培養我那像大水一樣的氣。」

    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乃配義於道所生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矣。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新講】「請問什麼叫做像大水一樣的氣?」
    孟子:「難說呀。這一股氣呀,非常大非常剛;用直道培養而不要傷害它,就能充滿在天地之間。這一股氣呀,是把義配在道上,是道與義的結合;沒有它,就要鬆軟掉了。它是集合各種義行所產生的,不是外表拿一個義行就能取得的。(孟子認為,義也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如果在心裡感到慚愧,就要軟掉了。」

    以宋人揠苗助長故事、說明養氣不可過急

    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
    【解】所以我說:『告子從來沒有知道義,』因為他認為義是外面的東西。修養那像大水一樣的氣,一定要常常當一回事,卻不要鬆懈;心不要忘記,
    也不要幫助它生長。不要像宋人的樣子。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解】有一個宋國人擔憂他的禾苗長不快而拉拔它;急忙地回家,他家裡的人說:『今天夠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槁了。
    天下不幫助禾苗長高的很少了。認為沒益處而放棄的,是不耕耘禾苗的人。幫助它長高的,是拉拔禾苗的人。不只沒有好處,而且又傷害了它。」
    (按:養氣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主要是一種堅持正義、公理和人格的精神修養。有了它,國家社會才會祥和,民族生機才能被維護)
2013/04/19 Fri 05:31:52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