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討論] 易經哲理啟發下的社會分工.2
#1
晨星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金錢因為可以交換任何東西,不妨也看作是一種貨物,所以又叫通貨。所謂通貨膨脹,就是指金錢數目變大,可是購買力降低。

    買,是拿錢換貨物;賣,是拿貨物換錢。因為金錢也可以看成是貨物,那貨物豈不也可以看作是錢?這樣說來,買與賣可以倒過來看:買是另一種形式的賣;賣是另一種形式的買。

    例如,我受雇替人工作,那是出賣我的勞力、智慧,換取金錢,這是賣;但是,我的勞力、智慧,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金錢;僱主的金錢,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貨物。那就等於我用勞力、智慧買僱主的金錢。這樣,買與賣就可以倒過來看了。

  自由經濟的意義

    自由經濟就是不違反買、賣雙方的自由意志。人家不願意買,你不可強迫人家買;人家不願意賣,你不可強迫人家賣。凡是強迫人家買、賣,就是違反人家的自由意志,那就不叫自由經濟。現代化的買賣行為,是講自由意志的,是重視自由經濟的。

    自由經濟有一個特色,就是自由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因為買、賣雙方各有要求。買方的要求是什麼?是物美價廉,東西又好價錢又便宜。所以賣方必須想法子怎樣讓東西又好價錢又便宜。最後,最能滿足這一條件的賣方,東西就賣出去了;而其他的賣方,則東西賣不出去,這是否有競爭呢?

    至於買方,要有實力,也就是購買力。人家的東西,你買不起,那人家就只好賣給別人。所以買方也會面臨競爭,也就是你要有錢。有錢真好,你想買什麼都可以。但是錢從哪裡來的呢?賺的。那就要努力工作,把你的能力智慧貢獻給社會,社會也就讓你得到你應得的薪水、酬勞。這是否很公平、合理呢?

    這公平、合理的特性,也就是中華文化的特性、易經哲理的特性。不講理、不公平,那就違反中華文化的精神,易經哲理的精神。

  自由經濟促成社會分工

    社會分工是一種很進步的思想。社會上每一分子,各盡其責,分工合作。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想社會。

    買與賣,是現代社會一種很好的倫理。賣者公平交易、童叟無欺、賣出物品;買者出相當的代價買來物品,那是非常合理的。你少給人一文錢、甚至偷搶,那就犯法,要受制裁的。所以這裡沒有不勞而獲,沒有僥倖的富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戰國時代,孟子就遇到一位農家學者,認為民生最重要的是糧食,而糧食應該自己種自己吃。自己不種吃別人的,那就不公平,就是「刻薄了別人養活自己」。他沒有分工合作的觀念,所以孟子就說,「你的老師什麼東西都與別人交換,為什麼他不自己製造己用呢?」回答說,「因為作別的工作會妨礙耕種。」孟子說,「那君主、官吏努力耕田就不會妨礙治理國家嗎?所以社會分工,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貢獻心力,再取得社會給他的供養,這是一種很進步有效又合理的生活方式。」

    現代社會的自由經濟和分工合作,因為社會形態的複雜,電腦器械的進步,早就超乎人類的想像之外了。這讓我們生活得到無比的方便,但是飲水思源,初創時雖然簡陋,但是越到後來、越是精緻。享受高度文化成果之此時,我們不得不感念先聖先賢的創造發明與智慧。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2012/11/12 Mon 04:19:17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