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討論] 兒童讀教材、高級、《四書》類.4
#1
晨星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按:《大學》是孔孟儒家思想的綱領,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原為《大戴禮
記》的一篇,宋代大儒朱熹因為看出它的重要,所以特別摘出,與《論語》《孟
子》《中庸》合為《四書》。其中開始的一段最為重要,朱熹認為是「經」,後
面是詮釋部份,朱熹認為是「傳」,這裡只錄了「經」部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解】大學的道理,
    第一是發揚光大內在光明的美德,
    第二是造福、教導人民,
    第三是把以上兩件事做到最完善才停止。(以上是《大學》的三綱領)

    知道什麼境地停止,以後才會心定,心定以後才能寧靜,寧靜以後才能安適
    ,安適以後才能考慮,考慮以才後能得道作人做事的答案。
    凡物都有根本和末節,凡事都有終了和開始,知道哪些是先、哪些是後,就
    接近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
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身脩而後家
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解】古代想要發揚光大內在光明的美德到天下的,先治理他的國;要治理
    好他的國,先整理好自己的家;要整理好自己的家,先脩養自己的身;要脩
    養自己的身,先要端正自己的心;要端正自己的心,先誠實自己的意念;要
    誠實自己的意念,先推求自己的知識;推求知識的關鍵,在就事物仔細思考
    。
    仔細思考事物以後,知識就能獲得;知識獲得以後,意念就能誠實;意念誠
    實以後,心就能端正,心能端正以後,身就能脩養,身脩養了以後家就能整
    理,家整理了以後,國就能治理;國治理了以後,天下就能太平。
    (以上:格、致、誠、正、修、齊、治、平,是《大學》的八條目)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解】從天子一直到平民,所有人都要拿脩身作為根本。
    那根本亂掉而末節還能弄好是不可能的,那應該受重視的沒受重視,那沒受
    重視的部份竟然還會弄得好,是從來不會有的呢!

《中庸》

    按:《中庸》原來也是《大戴禮記》的一篇,宋代大儒朱熹因為看出它的重
要,所以特別摘出,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為《四書》。其中開始的一
段最為重要,朱熹認為是「經」,後面是詮釋部份,朱熹認為是「傳」,這裡只
錄了「經」部份。

    秋按:《中庸》主要是講心性的問題。人心中的天理良心,就是善性,也是
    孟子「性善論」的基礎。而人的天理良心,從哪裡來的呢?這裡告訴我們,
    是從「天命」來的,也就是老天所賦予的。老天是什麼呢?不就是真  神上
    帝嗎?所以發揚仁愛心,造福社會國家,都是實踐  神的旨意。我們在虔誠
    地讀中國聖人的經典時,更應該有一顆敬畏上帝的心。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
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子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
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解】大儒程夫子說:「不偏叫做中,不可改變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
    庸是天下的定理。此篇乃是孔門傳授的心法,孔子的孫子子思,恐怕它久了
    而有差錯,所以把它寫成書,來傳授孟子。這本書開始講一個理,當中散成
    萬事,末了又合成一個理,「放開來就能充滿六合(上下四方),捲起來就
    能退藏在秘密」,它的味道無窮,都是實學呢。會讀的人思索而有心得的話
    ,則一生運用它,都不會窮盡呢。」以下本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
子慎其獨也。
    【解】上天所賦予的叫做性,順著性去做叫做道,修習這道叫做教。道這東
    西,不可瞬間離開的,要是可以離開,就不是道了。(人不能離開作人的道
    理,否則就不是人;任何道理,人若可以離開,那也不是什麼作人之道)
    所以君子在那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更要戒懼謹慎,在那別人聽不到的地方更要
    小心害怕。因為沒有比隱藏的狀態更容易發現的,沒有比微小的事情更容易
    顯出的,所以君子在他單獨的時候會更加謹慎呢。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解】喜怒哀樂還沒有發出的狀態,叫做中;發出之後都能合乎中道,叫做
    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呀;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呀。努力做到中和,
    天地也會安於他的位置,萬物也會順利地發育成長呀。

--
   ********************************
基督教網路傳道中心」歡迎參觀:
用滑鼠左鍵點一下下面位址,可立即進入。
   Christian missionary on Web, Blog:
To enter, press the left key on adress blow
   http://tw.myblog.yahoo.com/chanzcu
2012/02/27 Mon 04:39:1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