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心》:距離美感,人生與電影亦如是
文:Tzara
這是一部關於「旅行」、「記憶」、「距離」與「美」
的電影。
故事由一對貌合神離的瑞典母子臨時起意遠赴台灣旅行
說起。這趟長距離旅行,對母親奇奇而言,是一趟尋愛之旅
;對她與兒子維特而言,是一趟試圖化解母子間疏離隔閡的
破冰之旅;對於維特而言,則是一趟在台灣譜出異鄉戀曲的
意外之旅。此外,還有一種旅行的意義,那就是對於台挪混
血的導演劉漢威,《霓虹心》是他個人回到台灣,追尋血緣
認同,土地認同的尋根之旅。
導演劉漢威雖然在挪威出生,年幼時卻是在台灣長大,
長大後才返回挪威,目前則在瑞典拍片。如此特殊的成長背
景,對他個人來說,關於台灣人、地、物的遙遠記憶,必然
產生模糊卻難以分割的距離美感在心頭。於是,成年之後,
當他帶著純正北歐血統的電影美學來到台灣,面對與記憶有
所出入的台灣風景,不管是101大樓,還是日月潭等知名景
觀,或我輩台灣觀眾早已習以為常的地標、街道,多數都市
人經常視若罔聞的街衢巷弄,還有不甚起眼的小旅館等,在
他眼裡,在他心中,在他感性至極的鏡頭底下,記憶與現實
間的距離感,投射出溫柔且細膩的美感。這份距離美感,讓
台北呈現出另一種城市樣貌,散發出截然不同的孤獨氣質。
這種氣質,是北歐電影,北歐音樂常見的低調氛圍,帶有唯
美憂鬱的色調,詩意流動的節奏。於是,整部電影的質感與
影像敘事,就在如此獨特的北歐氣息映照下,徹底與傳統台
灣國片產生明顯的美學質感異同,使得觀眾在觀賞本片的當
下,面對片中所有習以為常的景觀,明顯可以感受到來自於
距離的美感,讓一切景物變得既陌生又熟悉,但不可否認,
真是唯美至極。
所謂的距離感,不只存在於導演與電影,觀眾與電影之
間,片中核心劇情更不斷自我陳述著有關距離的討論。
一開始,身在瑞典的女主角奇奇與遠在台灣的張先生(
曾志偉 飾)以視訊談歡說愛,有說有笑,就像所有的戀人
般,縱使兩人間的現實距離如此遙遠,但心靈的距離卻是如
此靠近。一旦,奇奇擅自飛到台灣,想與網友張先生見面,
現實距離拉近了,心的距離卻是遙不可及。最後,在雙方見
面的戲劇化瞬間,那遠距離戀愛所營造出的虛幻美感,竟驟
然破滅,徒留尷尬與殘酷的現實。
相對地,只顧著追求盲目愛情的奇奇,與如同被母親遺
棄的維特,兩者間的心靈距離,顯得異常疏遠。當奇奇主動
提出要帶維特到台灣旅行,乍聽是要與維特拉近彼此距離,
修補形同陌路的親情關係,實際上,奇奇真正的目的乃是為
了找尋愛情。於是,一到台灣,奇奇仍然與維特保持距離,
各自旅行,母子間的情感距離更在一連串事件後,顯得漸行
漸遠。反倒是維特在陌生的台北,與偶然認識的弟弟(黃河
飾),兩人從陌生到親暱,越靠越近,最後更發展到「友達
以上,戀人未滿」的男男曖昧。
有趣的是,奇奇與張先生,奇奇與維特,維特與弟弟,
這四人間的三種距離關係,在故事發展中,乃呈現零和之勢
。意思是說,當奇奇與張先生試圖靠近,同時,奇奇就與維
特漸行漸遠;反之,當維特與弟弟相依相隨,維特就完全置
母親於不理不睬。如此緊張的情感拉扯,劇本乃以兩個戲劇
化轉折,先讓奇奇對張先生完全死心,使張先生脫離此零和
迴圈中。然後再讓奇奇與維特,維特與弟弟三人間的關係取
得情感上的平衡。故事的結局,一如《霓虹心》那張三人在
屋頂上漫遊的海報般:奇奇,維特,弟弟,三人保持等長的
距離,相互跟隨,一同尋愛。親情與友情,於焉合諧。
綜觀而論,《霓虹心》並不是一齣以高度戲劇性取勝的
電影,片中幾段刻意安排的戲劇衝突,坦白說,首次執導長
片的導演劉漢威並未克盡全功。所幸這不至於拖累本片在刻
畫人際情感關係微妙互動的細膩寫實,相反地,對於那些人
與人間,隱而未宣的情感流動,導演相當擅長寓情於景,無
聲勝有聲的手法,讓全片在低調疏離的筆觸下,將角色融入
景中,相互述情,再隨著優雅詩意的節奏,呈現出無比豐富
深邃的情慾流動。其中,日月潭上,維特與弟弟在舟上相依
漂流,絕對足以奉為近期國片捕捉男男情愫的經典鏡頭,任
誰看了,都無法忘懷那唯美至極。
至於全片獨特的影像質感與距離美學,不時讓我想起蘇
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2003年的《愛情,不用翻譯》
。如果說《愛情,不用翻譯》之於東京,可以類比為《霓虹
心》之於台北,那是因為兩部電影均體現出「一座城市最獨
特的風景,最獨特的音樂,最獨特的戀愛,經常是由外國之
耳眼所挖掘」的真諦。
美,經常源自於距離,人生如是,電影亦如是。
--
http://blog.yam.com/tzaralin
http://blog.yam.com/flatclub
--
┌─────◆KKCITY◆─────┐ KK免/費/撥/接 ◤
│ bbs.kkcity.com.tw │▏電話(1):449◤1999 電話(2):4058-6000
└──《From:59.112.136.72 》──┘▏帳號:kkcity 密碼:kk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