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評點 「尋找保護性的基因突變:阿茲海默症」
#1
在雲中游泳的魚
發信站: 楓橋驛站 (bbs.cs.nthu.edu.tw )
        ●  尋找保護性的基因突變:為什麼有人不會得阿茲海默症?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2013年2 月4 日  上午12:27

        許多遺傳性疾病都是因為基因突變,造成胺基酸序列改變,使得蛋白質功能喪
    失而得病。但有沒有人會因為攜帶了特定的基因突變,反而不容易罹患特別的疾病
    ?找到這些保護性的基因突變,可以讓我們更了解疾病的成因,發展有效的預防或
    治療的藥物。透過大規模基因定序與病歷資料庫的分析,最近發現的確有些基因突
    變能保護老年人不容易得到阿玆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又稱老年失智症,主要病徵就是認知和記憶能力逐漸喪失,它發生
    的機會與年齡成正比;過了65歲,每5 年發病率會增加一倍。迄今仍無有效的治療
    方式。造成疾病確實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不過許多證據都指向一個蛋白:amyloid
    悲 precursor(APP )。APP 是神經細胞上的一個膜蛋白,真正的生理功能並不清
    楚。它會被酵素切出一小段蛋白,稱作悲 amyloid。悲 amyloid自己很容易聚集成
    塊。解剖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腦子,會看到神經組織中有許多悲 amyloid聚集的斑塊
    。悲 amyloid形成的斑塊是判定阿茲海默症一個重要標記。

        1987年科學家發現早發性家族遺傳的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了APP 基因的特定突
    變,確立了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從APP 到悲 amyloid的斑塊,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
    原因?還是病發後的結果,一直沒有定論。

        雖然人老之後容易得阿茲海默症,但為什麼仍有許多老人完全沒有失智的困擾
    ?會不會這些人帶著一些未知但會保護神經老化的基因?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冰島
    的科學家首先分析了1795位冰島居民完整的基因組序列和就醫記錄,結果發現千分
    之五的冰島人身上APP 基因第673 個胺基酸會從alanine 突變成threonine 。接下
    來再用40萬名北歐人的檢體作全面的檢測,發現帶了這個APP 基因突變的人與一般
    人相比,有5 倍的機會活到85歲而沒有罹患阿茲海默症。

        這個673 胺基酸發生突變的APP 蛋白比較不容易被酵素切出悲 amylod !這個
    特性解釋了它的保護機制,同時也進一步證實APP 產生悲 amyloid是造成阿茲海默
    症的原因。對大多數正常人來說,可以減少悲 amyloid的方法,就是去找可以抑制
    切割APP 那個酵素活性的藥物,或是可以結合悲 amyloid  抗體,利用抗體去清除
    或是阻止它們聚集成塊。

        直到目前為止,雖然有好幾家藥廠正在發展這些藥物,有的己經進入臨床實驗
    ,但前景仍未可知。特別是去年8 月中,連續兩家藥廠,輝瑞(Pfizer)和禮來(
    Eli Lilly ),前後宣佈他們各自發展的悲 amyloid  抗體,在上千人次大規模的
    臨床實驗都未見臨床徵狀改善的效果。這些失敗的臨床實驗是否代悲 amyloid並不
    是阿茲海默症真正的病因?冰島的這個研究結果,基本上仍然支特悲 amyloid是阿
    茲海默症形成原因的假說。同時禮來藥廠的臨床實驗數據顯示,藥物對某些臨床徵
    狀的改善似乎仍然有一些效果。

        真正關鍵的問題還是我們對慢性疾病致病機制的瞭解非常欠缺。悲 amyloid在
    腦部形成聚集斑塊到發病中間可能長達25年,我們並不知道悲 amyloid形成聚集斑
    塊的過程是否可逆。換言之,己經得到阿茲海默症的病人,是否能減少悲 amyloid
    的形成而延緩病情惡化,或甚而使病情好轉本身就是個問題!一個類似的例子是膽
    固醇與心臟血管病變之關係。高膽固醇會造成心臟血管病變是個大家都接受的理論
    ,因此很快就發展出降膽固醇的藥:statin。但是statin對心臟血管病變真正的影
    響其實是預防而非治療。

        因此我們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設計臨床實驗來回答利用藥物減少悲 amyloid
    聚集斑塊是否真的能防止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這個臨床實驗將面對多重的挑戰,包
    括如何挑選受試者?需要多少受試者?誰來支持這個可能需要25~30 年才知道結果
    的臨床實驗?這些問題都是傳統臨床實驗未曾遇見過的,顯然我們需要一些全新的
    思維才能應對這個未來的挑戰。

        ●參考資料:

        (1 )Callaway, E., Gene mutation defends against Alzheimer ’s
    disease, Nature, Vol. 488: 153, 2012.

        (2 )Jonsson, T.et al., A mutation in APP protect against Alzheimer
    ’s disease and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Nature, Vol. 488: 96-99,
    2012.

        (3 )Goldgaber, 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of a cDNA encoding brain amyloid of Alzheimer’s disease,
    Science, Vol. 235: 877-880, 1987.

        本版內容由台灣立報與《科學月刊》合作出版

        《科學月刊》網址:http://www.scimonth.com.tw/
    ========================================================================

    ==引文說明==

        這一篇很好.

        我目前要講的只有: 只用我公開的蔬果就能在3 個月內看到療效. 不需要十幾
    二十年的時間.

        如果醫生對我的理論更有經驗, 調對藥量, 很可能進步就會在2 個星期內看到,
    不會很久.

        困難的是病人輕重不一及實體受損的情況. 因此你必須讓身體能夠將健康的組
    織長回來, 並且必須使用人工復健的方式, 才能併同藥效來治好.

        失智症的極致就是植物人. 如果你會治療植物人, 那失智症就難不倒你了!

        ( 仍有緣份因果是否可以治癒的問題, 但已比現在好多了! )

        最後一句話是: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如果你可以用我講述的觀念在平時飲食就作正確養護的話, 不只是失智症不會
    有, 其它大大小小的問題你都能確切明白原因了!
                                                          Tommy 102/02/04

        另外, 巴金森氏症的極致就是漸凍人. 以後再說吧!

        註: 醫生可以經由失智輕症使用蔬果藥法來取得信心. 因為蔬果藥法是每個人
            都可以吃的.

            當你更有經驗與信心時, 重症的失智症狀態, 你就會更容易明白了.
2013/02/05 Tue 02:56:39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