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尹書田紀念醫院
最近有一位44歲未婚女性孫小姐,門診中主訴解便時下腹疼痛以及直腸出血約一個月
之久,於是醫師就幫她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以釐清病因︰一、肛門鏡檢查無明顯內外痔
,但直腸內有出血情形;二、大腸鏡檢查則發現,由肛門算起往內12公分處有一凹凸
不平的息肉狀病灶,疑似大腸惡性腫瘤,息肉狀病灶切片報告為蓄積性息肉;三、大
腸鋇劑攝影檢查也發現在直腸上端處,見到約1.5公分大小的鋇劑充填缺損病灶,高度
懷疑為大腸腫瘤;四、腹部斷層攝影觀察到左側巧克囊腫及多處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在
腹腔內,且直腸可見由後往前黏膜凸出物,與直腸後方腫瘤粘黏。
經過檢查後醫師研判孫小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左側巧克力囊腫」及疑似大腸腫
瘤,因此採取下腹剖腹手術及巧克力囊腫切除,將直腸後方子宮內膜瘤的部分含直腸
切除後,讓大腸與直腸吻合,術後腹痛及直腸出血均已消除。
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胡煒明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簡而言之即是子宮內
膜(子宮內層的表皮)跑到子宮腔以外不該生長的地方,目前國內粗估有五十萬名婦
女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其若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而長在
子宮肌層的則稱「子宮肌腺症」。平均每十五位女性當中,會有一位女性朋友會罹患
,分娩過後的婦女罹患機會相對會較低,一旦停經後病情就會消失。
胡煒明表示,因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直腸出血情況,在臨床上仍為少見,一般而言
,直腸出血疑大腸癌的可能性仍較常見,加上目前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
,值得國人注意!
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異位症」與「大腸癌」症狀雷同,常見症狀為食慾不振、嘔心
、腹瀉、脹氣、腸絞痛、排便痛、直腸刺痛、直腸出血等。差別在於「子宮內膜異位
症」月經期合併直腸出血,容易被忽視!另外,「子宮內膜異位腸出血」和「大腸癌
」好發族群,於前者發生族群為30~50歲女性朋友,而「大腸癌」為40~60歲男性及女
性朋友,患者年齡層較長且範圍較廣。
最後胡煒明提醒,當您排便習慣突然改變(解便不規則),肛門出血夾雜有粘液性血
便,持續性腹痛或腹脹,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減輕,糞便形狀改變,細如鉛筆樣大
小…等等,這些症狀可能就是大腸直腸癌的早期警訊,應儘速至大腸直腸外科尋求治
療。另外,過去曾罹患大腸直腸瘜肉及潰瘍性大(結)腸炎或有癌症家族病史者,也
都屬於高危險群,建議定期做大腸內視鏡篩檢,藉此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或瘜肉,並
早期切除,如此才能夠有良好的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