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首聖誕歌曲好嗎?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santaclausiscomintotown.wma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jinglebells.wma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WishUAMerryXmas.wma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Frostythesnowman.wma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SilentNight.wma
南北差距,愈來愈大
每逢選舉,南台灣民眾總會領受政治人物關愛的眼神及甜蜜的語言。
候選人表達「我愛台灣,更愛南台灣」的感情,不少政治人物作出「首都南遷」的承諾,
從南下輔選的「超人氣」政治人物甚至表示要遷居高雄。
然而,究竟南台灣民眾的生活品質有沒有因選舉而向上提升?
南北的差距有沒有因選舉而縮小?十數年來,南台灣民眾經歷無數次的選舉,
如今北高選舉的熱潮已過,是檢驗這個提問的時刻了。
根據筆者已在學術期刊發表的研究,將包含雲嘉南高高屏幾縣市的南台灣,
與台北縣市、基隆、新竹及桃園的北台灣作比較,過去近二十年來,基本上,
南北在社會經濟地位及健康狀況方面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
一九八七年,
南台灣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比北台灣約少八萬元(三十二萬相對於四十萬),
之後將近二十年中,這個差距不斷擴大,到二○○五年,
南北的差距已經是二十七萬元之譜(七十六萬相對於一○三萬)!再檢視教育程度,
一九八七年,南台灣擁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比北台灣低四.六%,
之後將近二十年中,南北台灣民眾的教育程度都提高了,但是,
差距卻加大了--二○○五年,南北台灣擁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的差距,
已經擴大到六.七%。
我們進一步檢視自一九七一年衛生署開始系統收集的各縣市十大死因死亡率資料,
分析三十年來南北差距的改變。十大死因中,除了自殺這項死因每年變化幅度不穩定,
不易看出南北比較的趨勢以外,其他死因在過去三十年中,南台灣,
相較於北台灣的差距變化趨勢是這樣的:一、從優勢逆轉為嚴重劣勢:
這類包括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疾病;
二、在七○年代本就已是劣勢,但三十年來更惡化:
這包括心臟性疾病、糖尿病、及肺炎;
三、劣勢繼續維持:這類包括肝病/肝硬化以及腎相關疾病。
我們舉例說明這三類南北比較變化趨勢:
第一類,南台灣的惡性腫瘤與事故傷害死亡率,
一九七一年時是比北台灣低的,但是這個優勢八○年代就已逆轉,而且惡化趨勢未曾停歇,
到二○○○年代,南台灣這兩個死因的死亡率早已高高凌駕北台灣的死亡率。
第二類以肺炎為例,七○年代,南台灣民眾確實比北台灣更可能會因肺炎而死亡,
但是這個劣勢過去十多年來明顯惡化,
南台灣肺炎的死亡率在二○○○年代比北台灣高更多了。第三類以肝病肝硬化為例,
南台灣民眾因此疾病而死亡的比率,在七○年代就高出北台灣許多,
而這個劣勢在之後的三十年中未曾改變,幾乎看不出有改進的希望,
甚至有些許惡化的趨勢。
平均壽命是人民健康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在這個指標上,過去十年來,
南台灣民眾比北台灣平均少活兩歲左右,雖然南北台灣民眾的平均壽命均增加了,
南台灣卻無論如何都趕不上北台灣。對任何真誠關心南台灣民眾福祉的人士而言,
上述數字,大概只有「觸目驚心」可以形容!
再比較過去二十年來高雄市與台北市的差距變化,
高市落後北市的處境與上述南北台灣差距日益惡化的困境,是同樣嚴重的。
一九八七年高雄市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比台北市低九萬元左右
(三十八萬相對於四十七萬),
但是到二○○五年,這個差距已經擴大到二十八萬元(九十六萬相對於一二四萬)了。
而高雄市民擁有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低於台北市的差距,
也從一九八七年的十三.六%擴大到二○○五年的十六.二%。
八○年代以來,高雄市民幾乎所有死因的死亡率都比台北市高,這其中惡性腫瘤、
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
及事故傷害是造成這個死亡率鉅大差距的主要因素。
再以平均壽命指標看,一九八○年代到二○○○年代的二十年間,
高雄市民總是比台北市民平均少活三到四歲。
台灣社會在八○年代開始經歷快速市場化、商品化、私有化、
及資本全球化的劇烈變遷,種種社會問題紛至沓來:貧富差距加大、失業率上升、
弱勢族群的健康權、教育權、工作權大受威脅、公部門經費大幅縮減、
政府組織大肆縮編、社會福利經費大量縮水、公衛體系廢功、醫療體系全面市場化、
環境生態遭嚴重破壞。這麼深層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
就我們過去十數年來所見證的、淺碟式的台灣選舉文化,
怎麼可能化解這些問題的分毫呢!
跳脫選舉的迷障、冷靜的檢驗與分析,
讓南台灣民眾以及所有真誠關懷南台灣人民福祉的人士醒悟:要扳轉南北台灣、
高北兩市差距日益惡化的頹勢,必須另謀出路。
南台灣民眾若仍執迷於選舉政治人物的關愛眼神或甜言蜜語,
恐怕永遠無法脫離南弱北強的苦海,無法翻身。
(作者陳美霞為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2006.12.22 中國時報
後附:
陳總統:
2005年12月3日,當全台各地民進黨的縣市長候選人紛紛落選時,
南部地區的選民依然挺您,
他們依然相信民進黨縣市長會帶給他們的子孫幸福,
能帶給他們的子孫希望和未來。
近二十年來,南部地區不管是總統選舉,縣市長選舉,還是立法委員選舉,
南部地區的選民都是全力支持民進黨,
讓民進黨每次都大勝,請注意是每次喔!
當民進黨落難時,南部選民還是不離不棄,
您不覺得應該回報他們,您不覺得應該為他們的後代子孫想一想?
兩次總統大選,中南部選民都把大部分的選票投給您。
若沒有中南部民眾的選票(尤其是南部地區),
這兩任的總統可能就不是您了。
總統,您不想做一些對中南部選民子孫影響深遠的無形大建設,
來回報他們嗎?
敝人認為您報答他們的最佳方式是為南部人的後代子孫著想,
在南部地區建立起台灣最好的大學,
提供給南部地區選民的子子孫孫最好的學習環境。
這七十幾年來,政府一直都是重北輕南。
不單單是有形的建設如此,無形的建設更是如此。
因此大學聯考學生選填志願也跟著如此。
總統一定很清楚,由於幾十年來,最優秀的學生大部分去念台大,
不少優秀的師資也被台大網羅,政府又給台大最豐足的經費,
致使台大的設備,學習環境都是全國第一,而且比台灣其他大學好很多。
因此南部地區的一流學生大部分千里迢迢的跑到台北的台大去唸書。
據統計,台大的學生中從南部來的有百分之三十幾。從中部來的15%。
這七十幾年來,
若南部也有像台大一樣的師資、設備、學習環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讓當時的優秀人才願意留在南部唸當地的一流大學,
由於畢業後大部分人都會落地生根,留在當地發展,可想而知,
七十幾年後的今天,
南部的台南市或高雄市的繁榮和有形無形建設,一定不會比台北市差。
就因為七十幾年來政府一直沒有真心重視南部,
致使南部的優秀學生,必須離鄉背井,到北部唸書,
在台北,南部學生不但食衣住行等方面都比台北地區的學生不方便很多,
而且由於年紀尚輕,很多南部學生還因為長期沒有親友在旁提醒督促而墮落,
更何況這些南部學生必須經常南北來回長途奔波。
他們在台大唸書的情形,比北部學生辛苦、吃虧太多太多了啊。
更嚴重的是,他們畢業後又絕大部分留在北部發展,
使得台灣地區的人才幾乎都聚集到台北地區來了,致使南部人才所剩不多,
造成台北地區越來越好,中南部地區越來越差的畸形發展。
相信總統更清楚,一個國家讓一所大學太過獨大,
致使其他大學無力與其抗衡,絕非好事,
對國家長遠發展更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敝人建議總統,
應在南部建立起一所讓南部最優秀的學生也很願意留下來唸的一流大學,
亦即,在南部建立起一所可以真正與台大一較高下的大學。
要達成這目標,首要工作是留住南部優秀學子,
而這方面政府可能需要花不少力氣,
例如要求南部國高中校長老師加強宣導,以及要求南部補教界配合,
更需要各村莊意見領袖對村落家長仔細說明子弟留在南部有何好處等等,
這方面怎做較有效果,政府比敝人懂得多,就不提了。
現今的教改,只在改中小學,
根本就沒有針對大學的體制和教研做關鍵性的改革。
由於大專學校是政府教育研究預算投入最多的地方,
為了國家的長期發展,大專院校更需要做大改革,不是嗎?
敝人認為五年五百億,
就是應該拿來做這種扭正長期畸形發展的怪現象之用才對,
所以敝人建議政府,
應拿五年五百億大部分的錢在南部建立起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學,
造福擁護您的南部人的子子孫孫,讓南部在有形無形方面能快速進步,
也讓台灣有兩所真正實力相當的好大學可以做良性競爭,
讓學術能追上先進國家,
更可避免政府和人民老是被一所獨大的大學吃得死死的。
希望總統能採納敝人的建言。
....
聲仔,媽媽有話跟你說:你不要害怕,媽媽一生都會守候在你身邊!
聲仔,我絕不會向惡勢力屈服,因為我知道:你不是被生下來讓台灣大學欺負用的!
這是張振聲的網站 http://www.taconet.com.tw/jscha/
這是張振聲的照片 http://www.wretch.cc/album/cpraed95
這是張振聲的日常生活影片:
http://www.tatc-tv.com.tw/photo/pindex.asp?user=myson4u&pname=161
http://www.tatc-tv.com.tw/photo/pindex.asp?user=forever99&pname=163
http://www.tatc-tv.com.tw/photo/pindex.asp?user=helphim&pname=162
--
『╭╯成大醫學╭╯ ◥◢ ﹌ ☆ �i�i bbs.med.ncku.edu.tw �i�i ☆ ﹋
╭╯迴 風 谷╭╯』 ◤◣ →From:218-163-154-42.dynamic.hinet.net ←